临洮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1-30魏小林
魏小林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临洮 730500)
近年来,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目标,形成了以甘肃雪榕食用菌公司生产的杏鲍菇为主导、合作社和群众生产的平菇、羊肚菌为依托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县脱贫攻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临洮县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
2021年,全县种植食用菌31.4万 m2,产量2.263 6万 t,销售额1.618 2万元,其中,种植平菇0.035万亩,产量0.262 5万 t,销售额1 050万元;种植羊肚菌6.66万 m2,产量0.001 1万 t,销售额132万元;种植杏鲍菇1.465 2万 m2,产量2万 t,销售额1.5亿元。食用菌栽培由以前的土房或简易塑料大棚向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和工厂化厂房设施发展;种植由农户零星分散状态开始向工厂化、集约化、品牌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方向转型。
1.2 区域布局
临洮县食用菌种植主要分布在洮阳镇阳洼村、木厂村、洮丰村,玉井镇宋家坪村、店子村,衙下集镇中川村、紫松村,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下街村、雍家庄村,新添镇崖湾村、孙家村,太石镇太石村等乡镇的20个村。
1.3 生产栽培模式
目前我县的食用菌,主要存在三种栽培模式: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逐渐提高。工厂化生产模式随之兴起,所占比重也随之逐年增加。
1.4 种类日益增多
食用菌是临洮县传统的农民增收项目,近年来以袋料设施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同时,为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临洮县积极抓好名优珍稀食用菌的引进推广,引进了羊肚菌、杏鲍菇等新型菌类,加大试验示范,种植规模和效益日益提高。栽培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尤其是2017年引进种植的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熟,经济效益极为显著[1],为临洮县羊肚菌大面积栽培开了先河,也为临洮县食用菌产业抢占行业市场高端优势奠定了基础。
1.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食用菌龙头企业承担着引领拉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任,也为全县农业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1.5.1 临洮县青山绿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建成羊肚菌种植大棚250座(面积6.66万m)2、生产管理用房400 m2、灌溉高位蓄水池1座,共计流转土地10.656万 m2。先后稳定吸纳50余名劳动力(其中贫困户20名)务工,生产期间每人月收入达2 000元左右。
1.5.2 临洮雪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成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由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位于甘肃临洮经济开发区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内,项目占地13.852 8万 m2,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占地9.590 4万 m2,建设日产70 t杏鲍菇工厂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5.8万 m2,包含生产车间、培养室、生育室、锅炉房、配电房、制冷机房、原料库、成品冷库等设施。生育种植面积达4.8万m2。项目一期已达到生产条件,并于2019年12月份正式投产,年产杏鲍菇达到1.3万 t,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吸纳务工群众28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人,人均月收入达到3 000元以上。二期已启动日产金针菇50 t项目,将于2022年完成建设。整个基地投产后,将年产鲜菇5万t,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
2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全县海拔在1 732~3 670 m之间,境内以黄土地貌为主,临洮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无霜期80-190天,非常适合农业产业发展。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县内9个乡镇115 km,年过境水量53亿 m3,拥有丰富的优质淡水资源。洮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冷凉,基地周边无污染,交通便捷,是生产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区域。
2.2 区位优势明显
临洮素有“彩陶之乡”“兰州的卫星城”“兰州的后花园”的称号。临洮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要区域。距兰州仅90 km,县内兰(州)-临(洮)高速公路、临(洮)-渭(源)高速公路、212、309等交通干道穿境而过,县域通车里程1 656 km,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 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3.1 吸纳劳动力务工
全县食用菌产业扶贫覆盖20个村左右,涉及贫困户80户左右。目前累计培育食用菌经营主体 2个,带动贫困户60户。在临洮县青山绿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是20人,每人每年的收入是6 000元;有3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实现就业,年均纯收入达到3.6万元;有40名周边群众从“失地农民”成功变身“企业蓝领”,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同时,企业年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岗位5人以上,月工资在1 500元以上,一方面增加了贫困残疾人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提振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3.2 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临洮雪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与镇村协商,在原料供应、延链补链等方面积极让利地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目前,园区已与新添镇孙家村达成年产180万个泡沫蔬菜包装箱的生产项目意向协议。项目投产以后,预计每年为孙家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0万元以上。该项目的投建,不仅打破村集体无实体经济的困局,同时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拓宽了渠道、注入了活力,更是地企双方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新起点。
3.3 土地流转享红利
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折价入股到合作社的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参与到合作社这个“领头羊”的发展当中。目前临洮县青山绿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当地村民土地8.325万 m2,共89户,其中贫困户31户,累计给社员分红1~2万元。
3.4 保底收购
对于发展羊肚菌种植的群众,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从前期搭建大棚到最后收购,提供技术指导并免费提供菌种,最后由合作社统一保底收购。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临洮县精准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3.5 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践也证明,抓住了产业园,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企业落户新添以来,对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机遇,全镇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发展均有所提高,推动了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依托园区这一载体,正在逐步实现各类农业的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步伐,极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4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产量和产值在不断增长,示范基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繁衍出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发展的势头极强,但也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4.1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虽然引进了食用菌龙头企业,但工厂化生产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经营管理精细,广大群众受生产设施、技术条件限制,推广较慢。
4.2 资金缺乏
食用菌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在种植、加工、营销方面均需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加快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资金缺乏是制约临洮县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临洮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还很落后,农民缺乏发展食用菌的启动资金,而其他渠道的贷款比较困难,需在产业项目、政策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1]。
4.3 加工水平较低
龙头企业总体经营规模尚小,深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延伸不长,产品附加值极低,承担拉动一方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还很单薄。
4.4 劳动力不足
临洮县食用菌集中种植区,由于当前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大批量流入城市,食用菌生产以妇女和老人为主,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精准管理措施难落实,跟风种植现象严重,从而影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5 对策和建议
5.1 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扶强扶大临洮雪榕公司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5.2 发展食用菌,增加产业多样性
要依托气候凉爽的自然条件、农作物秸秆及牛粪等食用菌栽培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扶持企业及示范园积极扩大食用菌生产。以温室、菌棚袋料栽培和工厂化层架栽培,在“十四五”期间,全县建立食用菌现代栽培示范基地5个(每个占地6.66万 m2),栽培能力达1 000万袋和4.5万 m2,配套菌种、栽培料生产设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行集中育种、集中发料、分散种植、集中销售的“三集中一分散”模式,生产金针菇、香菇、平菇、杏鲍菇、海鲜菇等食用菌,示范引导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5.3 高优技术研发和培训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邀请中科院兰州环境资源研究所、省农科院等专家开展技术攻关,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加强菌农和企业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指导服务的质量水平。
5.4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抢抓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把食用菌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并给予重点扶持的政策。加快推进食用菌良种繁育和菌种扩繁体系建设,改造传统作坊工艺的菌种基地,逐渐实现菌种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设施建设、新型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食用菌栽培大户发展的同时,在优势区域内以政府扶持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引进组建一批“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带动一批栽培散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5.5 加大食用菌保险力度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针对食用菌的商业性保险产品。推广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将设施生产和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全面实施食用菌生产的政策性保险,不断提升临洮县食用菌产业的风险保障能力,以便在临洮县的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5.6 深入推广和建设“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临洮县食用菌生产较分散,管理较粗放,生产水平低,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实践表明,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管理,加强产、加、销和服务环节的有效形式,采用“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5.7 加强人才培养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到食用菌产业技术先进的省市考察学习交流,培养储备一批食用菌种植技术骨干,形成从村组到县级机构有专人专管技术的信息体系,降低菇农种植风险,从而确保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让以食用菌为主要收入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看清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找到解决的对策。在今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要以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抓好高优技术研发和培训,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食用菌保险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实现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