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域中资本生产逻辑的三重危机诠释
2021-11-30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资本生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形态,不是人类生产的最佳形式,而是人类社会向下一个阶段发展的起点。正如资本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被生产出来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朝着历史的下一个阶段发展。马克思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14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都是被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被生产出来的。在全面揭示资本主义价值逻辑中,必须从生产的角度来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价值逻辑、人的价值逻辑和世界历史的价值逻辑,才能真正澄清深层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共同理念。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的交往方式异化
回应“物质利益”给马克思制造的难事成为他解蔽导致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结构。从此,马克思转向对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解蔽以往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遮蔽,同时也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生产的逻辑结构和必然走向。马克思从社会物质生产中发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结构性矛盾予以揭示。从他对现代化的解蔽中,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内在蕴藏着的阶级矛盾,也看到了从现代化中生产出的“现代性”危机。
生产现代化和现代化生产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解蔽。从生产现代化向现代化生产过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逻辑进阶,其中蕴含着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所有秘密。以往哲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都遮蔽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秘密,而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解蔽资本主义现代化对现实的遮蔽,指出人在创造现代化,但现代化却没有对现实活生生的人进行关照;人对现代化充满了热情,但现代化却对现实活生生的人表现出极度冷淡的态度。实践作为历史的起点,并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社会生产。马克思说,实践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470-471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在已有的物质基础上开始自己的生产,资本主义现代化就是在这种生产过程中被实现的。但是随着现代机器工业的兴起,预示着生产现代化最终会被现代化生产所代替。
生产现代化是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基础。在生产现代化过程中,整个社会生产结构表现为手工作坊和工场,生产者独立完成所有生产环节。生产的商品仅仅表现为生活必需品的小规模生产,此时生产并未达到一般性的社会生产,而仅仅表现为私人化的生产。随着在生产过程逐渐采用机器,生产才逐渐向生产现代化发展。然而在生产现代化过程中,生产还仅仅表现为有限的社会生产,但随着物质财富积累的不断增加,社会内在新的生产机制正在被建立,社会生产关系也正在产生新的变化。但整个社会力量仍然聚焦在封建贵族的统治之中,没有与政治力量相对抗的现实力量,封建社会成为阻碍现代化生产的现实力量。
生产现代化通过摧毁封建社会实现向现代化生产过渡。手工作坊通过不断地采用新技术,使得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随着社会财富数量的增加,财富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实力,此时财富的性质也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财富在增值中成为具有人格化力量的资本,从而不断参与到跨区域的利润竞争中。在资本的跨区域竞争中,它不断地丰满自己的“羽翼”和“能力”,最终成为一种改变社会现实的力量。生产现代化生产出改变现实社会力量的“货币”,封建关系在货币面前则表现出无力应对。封建关系在货币关系面前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权威,货币关系正在逐步地瓦解着封建社会的一切关系。此时,生产现代化的货币关系也逐步向现代化生产的资本关系过渡,“资本关系”标志着现代化生产的到来。
“资本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动力。在生产现代化过程中,作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货币形成的资本化力量不断得到强化。资本力量无声无息地把封建社会解构了,并重新建构起了以资本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生产组织结构。在这种社会生产组织结构中,资本开始渗透到所有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并且成为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生产的力量,社会生产开始全面进入资本的生产时代。作为从财富积累而来的资本而言,资本本身就具有追求自身积累和增长的欲望,这种欲望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马克思通过揭开掩盖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中的面纱,发现资本在实现自己增长欲望中所表现出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表现为资本家不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然而“离心力”则表现为工人阶级不断地趋向贫困化和赤贫化。马克思通过《资本论》全面解蔽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资本生产结构,同时也解蔽现代化生产的社会现象。
资本生产结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构。资本按照自己的增值欲望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领域,并把全部资本都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并按照“投入最少和利润最大化”的自然法则来安排整个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这个黄金法则,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同时,资本还把这种黄金法则通过国际贸易传播到世界各地,实现跨国界性的资本增值。马克思发现,从资本主义国家来看,资本生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结构。首先,资本生产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资本生产方式已经不同于生产现代化时期的生产,它已经完全实现了机器化大生产,生产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人只能被各种现代化的生产标准和制度所规范,实践只能表现出程式化的工作方式。现代化生产出来了一种前现代社会所不具有的现代社会结构,它作为一种力量不断地控制着社会各个方面的要素,使得社会结构逐渐地趋向于“工厂化”和“资本化”。其次,资本生产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力量。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都不能独立于资本而存在,都是资本关系中的被奴役者和压迫者,资本家和工人都成了资本实现自己增值的工具。它们的对抗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并且已经成为改变资本主义现实的一种力量。工人就是被现代化大生产所生产出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1]40无产阶级的力量是被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现代化生产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是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两大现实力量。最后,资本生产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资本为了实现自己的增值,它必须要重新制定社会生产制度,以保障自己增值目的的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是由资本生产出来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中就包含着非人性的社会制度。资本生产出来的制度是给工人使用的,它可以随着资本家的叫嚣而变成压迫工人的工具,工人在剥削中逐渐成为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现实力量。
资本在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也生产出资本主义“现代性”。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和前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差异,它既在生产中表现的很明显,又在精神文化中表现的很突出。在欧洲,前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基督教文化,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兴起后,基督教文化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性文化逐渐地浮出水面。现代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新形态,它已经把传统价值观彻底颠覆了,正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如波德莱尔说:“谬误、罪孽、吝啬、愚昧、占据着人精神,折磨人的肉体……我们喂养着我们可爱的痛苦。”[2]2马克思在解蔽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不仅提出对现代性批判,而且还试图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现实路径,指出要想超越现代性仍然依靠现代化的物质生产,因为现代化生产也将会为现代性生产出消灭自己的力量。
二、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的人类本质异化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蔽资本主义的出发点。“人的问题”实质就是人的自由问题,如何实现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和终点。马克思对自由的解释并没有遵循以往哲学家的思路,而是把自由放到实践中去研究。他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在《博士论文》中对人如何实现“自我意识”独立的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实现自由面临现实困境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及其人如何实现自由的研究。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独立性的确证。自我意识作为人的精神能力,它是人理解自己生活世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自我意识确立人以人格化的主体存在,确立人的主体独立性。马克思在开始自己哲学研究之初,就在《博士论文》中通过研究自我意识,来探索人的主体独立性。在博士论文的表述中,我证明我自己存在的理由就是唯心主义,这里的唯心主义不具有哲学意义,而是自我意识存在的确证。自我意识把主体独立性加以确证,主体就会获得了实践自身的前提,就会在实践中展开主体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当主体获得独立后,主体就会考虑实践自己的第一个条件即“自由”,它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马克思指出伊壁鸠鲁发现原子的偏斜运动,指出偏斜确证了一种主体的自由。在自然哲学的强制必然性下,只有试图超越这种强制必然性,也就是只有发生原子运动的偏斜,原子才能获得超出强制必然性而实现自由。通过对伊壁鸠鲁观点的说明,马克思已经看到原子是通过碰撞和排斥发生了偏斜,从而超越了自然的强制必然性束缚。在现实社会中,主体实践自身的前提条件即自由并不是自然确立的,而是要通过在实践现实中的“碰撞和排斥”来实现的。
马克思认为,主体在实践的展开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来自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约束,只有在不断地冲破这种现实的约束,主体才能实现自由。在碰撞和排斥过程中,主体打破了自己作为一个自然的产物,真正获得主体实践所需的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了这种排斥,主体才能真正脱离属于抽象自我意识的对应物,主体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自由。如此说来,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当主体的独立性被确立后,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主体自身所具有的力量才能得到实现。
实践是人自己实现自己的方式。当人实现自我意识独立之后,人就会在实践中展开自我意识。但首要问题就是人如何实现自己的实践,人的实践如何展开。马克思在肯定费尔巴哈把人从上帝中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类意识”抽象。马克思的人是现实感性的人,这种现实感性是人实践自己本质力量的基础。人作为现实的人,他必须要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展示出来,必须要创造和改变现实。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为人的本质力量创造了现实条件,人通过现代化生产实现了生活世界的深刻变革,并发现人的本质力量在现代工业上的展示。
人的本质力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极大展示,现代工业也展示了自身所具有的现实力量。但是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不仅仅生产了物质财富,但是它也生产出了导致人“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人自身及其存在方式都被异化,人的精神也在这种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被异化。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在现代化生产面前都变成了被“奴役者”,人失去了自己。马克思说,“工人只有当他对自己作为资本存在的时候,才作为工人存在;而它只有当某种资本对他存在的时候,才作为资本存在。”[3]170-171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已经彻底改变了工人存在的状况,它生产出了工人的贫穷,而且也生产出了压迫工人的社会制度。工人已经没有能力在现代化生产中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只能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中被异化。
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产物,它不仅不能实现人本质力量的发挥,反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对人本身的控制。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了社会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本本身的奴役。但是作为掌握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它们表现出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其中工人阶级的本质力量表现出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反抗。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模式,“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由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3]166围绕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私有制结构,人的本质力量在现代化生产中表现为现实的对抗性。在这种对抗中,现实的人发生了结构性异化,人不断地在现实中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娱乐化,人正在不断地受到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质量的压迫。扬弃私有制,“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4]35-40。
马克思认为,在前现代社会中,即使有财产私有制,但社会生产并没有表现为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主要原因是私有制本身还没有现实的能动性,它只能静静躺在作坊主的怀抱中,做着时代性的冬眠。但是一旦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成为现实,私有制就从冬眠中觉醒,就开始现代化生产。私有制设定的对立通过现代化生产建构起现代社会的生产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就明显地表现为私有制设定的对立。现代化生产所展示的对立已经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而是已经上升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已经跌入到私有制本质力量规定的对立性的现代化生产中。人已经被异化。马克思认为,要想把人从资本主义现代性生产的枷锁中解救出来,只有通过这两种力量的对抗和斗争才能实现。在斗争中我们才能消灭私有制对人本质力量的压迫,才能从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中走出来。
在私有制设定的对立中,不仅是形成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而且也表现出人被对象化。正如人只有在对象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对象就意味人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说的唯心主义即自我意识是证明自己存在的想法背道而驰,并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现代化生产导致人自身的对象化。人不再是现实的人,而是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对象。私有制已经把人变为“物”,变为实现私有制本质力量的资本,人已经被牢牢地捆绑在实现私有制本质力量的机器上。人失去了作为人的现实能力,已经忘却了“眼、耳、鼻、舌”的现实感受能力,人已经失去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占有。人已经彻底被异化在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劳动已经不是人实践本质力量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压迫人的方式。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实,让人复归人的本质力量,让人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占有。要想实现人的复归,就必须要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在私有制为主导下的现代化生产中,人只能被对象化。要想把人从对象化中解救出来,就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让现代化生产彻底成为人作为本质力量的实现方式,让人不再变为生产的对象,而是变为生产的主体。人就能够从对象中抽身出来。“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2]185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人朝向自身复归,人实现了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人成为现实实现自己的人,并且人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
三、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的世界历史异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发展的世界历史。无论是否是选择现代化,已经不再是探讨性的问题,因为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趋势。资本主义依靠各种先进技术,把现代工业变成世界历史发展的引擎,不断地推动着现代工业和世界历史的现代化。马克思已经在其经典著作中预示着世界历史时代的到来,并把这种世界历史称作“工业化的世界历史”。
首先,从生产化世界到世界化生产的世界工业化。工业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把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部展现在工业化过程中,创造着生产世界的实践。资本主义率先通过把劳动和资本结合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中,生产出了超出以往所有时代生产总和的物质财富,并不断实现着资本主义自身的生产。资本主义以魔幻般的力量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同时它除了生产物质财富外,它还生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同时也生产出资本主义扩张的力量。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在不断地把自己的生产力量延伸到世界各地,并以现代化生产为工具彻底摧毁民族国家自身所具有的生产力。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推向世界化,实现资本主义从生产世界到世界生产的过渡,最终实现世界化生产。从商品生产到生产商品的世界商品化。商品生产作为现代工业的起点,目的是获得物质利益。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本身已经超出自身的消费能力,商品就必须为自己选择新的出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35以至于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商品生产的现实出路,商品漂洋过海地遍布世界各地。贸易虽然为商品生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但是商品生产此时已经面临着环境、资源和成本的现代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开始逐渐地趋向生产商品,就是在资源所在国建立生产基地,来进行商品生产。资本主义通过把自己的过剩资本和过剩技术全部投入世界各地,按照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工厂模式,在全球建立起生产商品的基地。在现代化的生产商品过程中,发展经济就已经变成了如何更好地调整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资本主义把所有的希望都凝结在商品中,希望商品能够实现它惊人的跳跃,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国际贸易不断地推动者生产商品的世界化,同时商品也在的贸易过程中实现了世界商品化。
其次,现代化生产的历史是生产世界历史的历史。如果说现代社会之前的世界历史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幻想,那么现代社会的世界历史已经是摆在人面前的事实。现代生产正在生产着世界力量和世界历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现代生产所影响和牵引着,一切选择和努力都是为了能够在现代生产中取得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伟大实践。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世界历史,是现代世界的趋势。现代化生产作为世界生产和生产商品的世界化生产,它正在趋向对世界历史的生产。在世界历史生产中,全球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不同的国家在这个生产单元中处于不同的生产位置,实践生产着属于世界历史的不同部分。但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引领的现代世界生产中,人已经失去了生产世界历史的主体性地位,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在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人被现代化生产力量所控制和强迫,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世界历史已经成为人对自身的超越。共产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力量,历史赋予它的任务就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世界历史。无产阶级作为共产主义的实践者,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世界历史的实现者,并推动着“自由人”世界历史的实践。
最后,资本逻辑生成世界历史内部的霸权性力量。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形式,发现了这种由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方式在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未曾出现过,它不仅改造了自己的实践形式,而且还创造了属于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和现代历史。可以看出,他对现代工业生产保持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同时对现代工业生产的世界历史也保持一种乐观态度。但是他却发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在私有制设定的对立中生产出了社会内在的现实对抗,生产出世界内在的暴力性和霸权性。这种对抗不仅越来越激烈,而且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改变现实的力量。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如此问题,但马克思并不拒斥现代化的力量,而是想通过改变世界来使现代化生产回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逻辑中。现代化自身的生产不是人被对象化的生产,而是人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主体性生产。现代化生产是人自身力量的展示,同时也是人自己占有自己力量的实现。现代化生产实质是人实践能力的现实,是人主动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而不是私有制之下世界历史的被创造过程。从现实的人出发,必须把现代化生产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中解放出来,把工人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制度中解放出来,把人从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出来的现代性中解放出来,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要拒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存制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是实现人的解放、现代化的解放和世界历史解放的运动。
四、结论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资本生产不断折射出具有人类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严重危机。危机已经对人类是黑的存在方式产生致命的影响,超越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时代问题,正如今天的问题是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三重危机的澄清,证实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直接说明社会主义在实现现代化中的优势。人类未来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伟大实践,是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