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病因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021-11-30周君丽
周君丽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536000)
小儿腹泻属于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儿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变化,呈稀便或水样便、脓血便及粘液便的状态,大便次数的增多。该种疾病在儿科较为常见且多发。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小儿腹泻死亡风险呈持续下降的状态,但发病率仍然较高。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长期腹泻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掌握腹泻的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仅可预防腹泻、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还可降低儿童的死亡风险。本文就该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总结如下。
1 病因
引起腹泻的因素包括诸多种,目前临床仍然对许多病因尚不明确,常见的原因包括:(1)饮食因素,由于幼儿喂养不当,会造成消化功能减退,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2)药物滥用,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病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对肠壁造成刺激,影响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而致病;(3)过敏因素,过敏原属于重要的病因,如摄入外源蛋白引起免疫反应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可出现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4)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起的肠道反应,具体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这些致病在肠道内释放毒素,最终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致病;(5)其他原因,如内分泌紊乱也会造成腹泻的发生,上述病因单独或联合作用,会造成肠道内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引起腹泻[1]。
2 治疗方式
饮食疗法使通过利用食物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健康或防病的方式。小儿发生腹泻后,母乳喂养者可继续保持母乳喂养,但应缩短喂乳时间,适当延长喂乳间隔时间,月龄小于6个月患儿可继续喂配方乳,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月龄大于6个月的患儿可继续保持日常饮食,如稀饭、奶粉、面条及粥等,但避免进食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避免病情的加重或影像疗效。病毒性腹泻常缺乏继发性双糖酶,对疑似病例不宜使用蔗糖,暂停乳类,改为腹泻奶粉,待腹泻症状好转后恢复原有的饮食。闫永彬[2]等认为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有利于减少腹泻次数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3 病原治疗
3.1 抗生素传统的治疗方式,禁食,过多的输液及滥用抗菌药物是不合理的,对于非侵袭性细菌感染为致病的患儿可不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的患儿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因侵袭性细菌感染而致病的患儿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黄腾[3]等将头孢噻肟钠用于治疗该疾病的100例患儿,将其分为参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及实验组(接受蒙脱石散及头孢噻肟钠治疗),各50例,结果得知实验组疗效较好,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少,说明蒙脱石散与头孢噻肟钠联合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张红梅[4]等将头孢硫脒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参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头孢硫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结果得知实验组血清水平较低,因此认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同时还能使小儿自身免疫力提升。
3.2 抗病毒药物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其中大多数的患儿均为病毒感染而致病,对于单纯性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及利巴韦林等,但疗效有限,病毒感染病程有自限性,预防脱水,合理补液可促进患儿自愈。
3.3 补锌治疗补锌疗法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到重视及认可,并得到理想的疗效。锌属于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小儿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对锌的需求较大,发生腹泻时,由于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和体液丢失,从而造成小儿体内锌元素的丢失,肠道内消化酶的合成降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张垚[5]等对6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及常规加补锌疗法,结果显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疗法的疗效更佳。由此说明,将常规疗法与补锌疗法结合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
4 中医疗法
4.1 内服中药临床治疗中,大多数患儿接受西药治疗后腹泻仍反复发作,且较难治愈,而使用内服中医疗法不用其他任何西药治疗就能得到理想的疗效。有专家根据患儿腹泻症型,将内服中药疗法分为温肾补脾法、消导代积法及清热利湿法。项珊[6]将胃苓汤用于治疗小儿腹泻,该药方组成:苍术、陈皮、甘草、泽泻、白术、桂枝及厚朴为基本方。总有效率达92.36%。王筱颖[7]等将黄芪建中汤用于治疗小儿腹泻,药方组成:黄芪、大枣、苍术、茯苓、桂枝、白芍、葛根及党参,全方共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行气止痛及健脾渗湿而止泻,总有效率为93.54%。何露[8]等将加味葛根芩连汤用于治疗小儿腹泻,药方组成:葛根、黄连、黄芪及炙甘草,腹胀者加木香,呕吐者加橘皮,发热流涕者加藿香及生石膏,总有效率为96.32%。王红歌[9]将参苓止泻汤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全方共用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功效,得到较好的疗效。
4.2 外治法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使用毫针针刺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脾胃功能,以达到止泻、消炎及止痛的功效。艾灸具有活血逐痹、消瘀散结及防病治病的功效。钟成梁[10]等以中脘、天枢、足三里及上巨虚为主穴治疗20例腹泻患儿,急性腹泻者加合谷穴及曲池穴,水样便者加阴陵泉及三阴交穴,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组相比后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疗效更好,总有效率为93.06%。苏洁[11]等以中脘、足三里及天枢为主穴治疗小儿腹泻,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实施治疗,结果50例患儿中42例治愈,有效人数为8例,总有效率为100.00%。李淑华[12]等以足三里、阳陵泉、天枢及四缝为主穴治疗小儿腹泻,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分型予以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得到较好的疗效,对于小儿慢性腹泻,针灸的疗效更显著。吕明星[13]等独灸神阙穴,60例患者治愈例数为5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00%。推拿疗法:推拿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起到疏导经络,从而调节人体内部气息的作用。和成人相比,幼儿的脏腑尚无发育完善、穴位较敏感。根据辨证分型后进行手法治疗,主要选取患儿的特定穴,以增强患儿脾胃功能,同时可促进肠道内胃酸的分泌,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消化功能,抵抗外界病毒的侵袭,促使患者脾胃功能的快速恢复。王丽[14]等以健脾利湿为治疗原则,以推脾经、大肠、摩腹及揉龟尾为基本方法治疗小儿腹泻,40例患儿治愈例数为3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0%。穴位贴敷疗法:肚脐穴名为神阙,属于任脉的重要穴位,具有调节脏腑生理活动的功效。神阙穴是胎儿在母体中获取营养的通道,从肚脐给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现代医学认为,脐部皮肤薄弱,更利于药物的穿透及吸收,穴位贴敷具有操作简单、无痛的特点,患儿及其家属能够接受。彭蓉晏[15]等将丁桂儿脐贴贴敷于患儿的神阙穴,具有散寒止泻及温中健脾的作用,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
5 小结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风险较高。腹泻若长期发作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会危及患儿生命。该病的病因包括诸多种,症状也不同,因此要根据症状及病因对症治疗。 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要调整饮食,合理补液,预防脱水,慎重使用抗菌药物,补充锌及维生素有利于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创新及进步,小儿腹泻的治疗方式也有更多的选择,西药及中药均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针对不同腹泻类型给予对症治疗可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