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研究进展
2021-11-30叶高畅
叶高畅
(柳州二空医院,广西 柳州,545007)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疝气类型,约占所有腹外疝的90%以上,多见于男性患者,可因剧烈咳嗽、便秘、情绪激动等引起腹压增高突出[1]。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等,其中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无张力修补通过在人工合成的网片上,进行技术的创新,且患者在术后6-24h之内,均能够下床活动,且切口的疼痛较为轻微,术后不需要进行止痛,获得一定认可[2]。本文通过综述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报道如下。
1.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
无张力修补主要是在人工合成的网片上,将补片边缘缝在腹壁筋膜组织上,确保组织与补片能够融合。并对补片伸展性不同进行区分,确保患者在直立时腹压能够正常,且术后24h能够正常活动,术后没有止痛需求[3]。且手术补片固定,需要保证合适的隆起,需要避免缝合期间造成张力变化。由于腹壁张力下腹肌变化较为正常,在非静息状态下,手术补片无法达到消除腹壁的问题。随着临床技术发展,疝环充填术能够改善缺损区域填充物伸缩的问题,使得部位顺应性效果更好,降低了临床复发率[4]。目前使用编织补片,可在局麻情况下,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术后可能会存在一定异物感,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疼痛,需要加强术后干预。而使用聚丙烯非编织补片,能够缓解术后出现的异物感,疼痛较小,补片的皱缩程度更低[5]。
2.目前临床优势
疝气目前在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年龄增大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器官功能下降,长期卧床减少活动,导致腹肌无法获得锻炼,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前列腺增大的情况[6]。也有学者指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腹横筋膜缺损,治疗的关键就在于修复腹横筋膜,减少术后复发。而无张力疝修补能够向四周分散增高腹压,消灭深环口,达到正常解剖层次,减少了术后疼痛,患者创伤较小,且手术空间较大,解剖也更加清晰,有利于术后恢复。王安全[7]等学者指出,对于年龄<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手术安全性较好。年龄≥60岁术后恢复速度较慢,手术效果仍较理想。
3.相关的材料以及固定技术的进展
有学者认为,对于补片植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炎症反应,降低患者感染率,是网片材料研究中的重点[8]。使用轻量型的网片,大孔、轻量型的聚丙烯网片,可很好对腹壁大面积植入,腹壁顺应性下降的情况获得解决,病能够减轻慢性疼痛。但目前使用率较高的材料是聚丙烯网塞与网片,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轻量型的产品,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9]。在网塞疝修补手术中,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可能会出现网塞感染,但Bio-A的网塞,选择可吸收合成材料,手术后,慢性疼痛会随之降低,能够减少感染发生率。由于补片的疼痛主要是来源于植入手术,补片固定缝合较多,就会出现慢性疼痛,在免缝合的修补术中,通过在手术位置安放聚丙烯网片,通过Marlex的网片以及组织间尼龙搭扣的相互作用,确保在植入后固定不会出现位移,能够减少张力性疼痛[10]。还有临床的生物胶黏技术,可对网片实施固定,置入操作后,自黏网片能够有效固定在组织表面,形成紧固的组织复合体,首先有效的无张力的疝修补术式[11]。
4.术式的技术进展
Rutkow疝环充填式的疝修补术式与Lichtenstein平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技术较为简答,且手术效果较好,整体安全性较高,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12]。在临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提出后,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可根据手术路径与方式,进行分区,包括筋膜前的补片修补前入路手术、膜前的补片修补前/后入路手术。也有学者指出通过网塞基底圈实现缝合,能够确保更好的固定,不会依赖网塞的基底圈实现缝合,确保置入后更加可靠。由于网塞的体积较小,解决大网塞过度填充导致的异物感以及不适。
腹腔镜微创术目前也在临床不断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包括TAPP、TEP、IPOM三种修补技术,其中TAPP是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术,TEP腹膜外修补术,IPOM腹腔内的补片术[13]。目前认为该手术难度较小,可选择局麻下进行手术,无法特殊器材与手术方式,导致了腹腔镜手术应用并不理想,反而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加理想。
5.小结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经临床获得较大应用,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疼痛较轻,术后复发率较小,成为目前成人疝气治疗的重要方式。在临床研究中,无张力疝修补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相关修补材料与技术获得不断更新,但临床上不仅仅要求手术的革新,更需要拥有良好技术的外科功底,具备经验丰富的手术操作,对规范的手术操作进行重视,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