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1-11-30赵盼盼
赵盼盼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普及,提升了高职院校多方面技术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了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多层次对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职业人才教育培养格局,助力地方院校的高质发展。
1 地方院校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
1.1 提升地方院校技术人才创业发展能力
地方院校人才教育培养,主要为地方经济产业建设与社会发展建设输入新鲜力量。基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则是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提高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强化职业人才岗位创新及创业能力,使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能充分与时代接轨,从而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生态。各地区应积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布局,提升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发展与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有效性,进而推动地方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多元化、体系化建设。
1.2 促进地方院校大学生岗位就业与发展创新
大学生岗位创新教育与创业发展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关键。职业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必须要着力于解决大学生岗位就业核心问题,以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根本,强化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增加本地区就业岗位方面做好对大学生创业培养,使大学生能形成良好创业发展大局观;要从促进就业发展创新与创业发展能力两个方面,为地方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提供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大学生多层次创业发展知识积累,让大学生在创业发展及岗位创新方面保持一定的专业优势。
2 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面临困境
2.1 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尚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基于大学生就业需求及创业意愿做好科学布局。然而,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仅单方面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未能做好长效化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在教育实践方面,也仅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实践环节;在教育拓展及教育创新方面,内在驱动力不足,难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充分提高。此外,部分高校采取的教育策略,倾向于提高大学生单方面专业技能,忽视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重要性,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教育方向不一致,严重阻碍后续阶段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应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渗透。通过教育环境影响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激发大学生创业潜力,为大学生后续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推进,提供进一步教育支撑。然而,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其实际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教育工作长期停留于强化大学生知识积累,未能为大学生学习实践创造良好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有效性。加之部分高校自身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既无法获得多个方面教育支持,也难以利用自身优势构建起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2.3 地方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及教育培训不足
针对教师队伍做好教育培训,各个学科教学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做好多元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这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的重要前提。但部分高校针对教育队伍教育培训,更多是帮助教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未能从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学科课程教学方面做好教育帮扶,打乱了部分教师的课程教学节奏,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有效融合。这不仅无法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反而对部分学科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另外,部分地方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企业方面无法为高校提供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支持,进而,使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形式上教育口号。
2.4 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契合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双向融合,应基于优先满足专业教育需求做好科学布局。然而,部分高校及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建设的结构较为单一,仅面向提升学生基础专业技能开展教育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则是根据现有的教育框架进行教育优化,未能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需求及就业方向等进行专项教育优化。针对以上问题,地方院校应结合自身教育能力及教育需求,做好深层次教育改革与布局,在充分汲取国外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同时,既要在专业教育方面提升专业教育水平,同时,也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教育铺垫。
3 国外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对我国的启示
3.1 英国
英国地方院校所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是以教育实用性为主导,由政府机构为地方院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支持。专业教育工作则有地方院校负责。这其中,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并未采取一体化协同教育培养机制,而是分而治之的教育策略。政府机构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能力评估,对大学生专业学习成绩不产生实质性影响。地方院校基于大学生专业特点及从业需求的不同,为大学生做好教育选择,使其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合理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3.2 德国
德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相对较晚,学生入学前不开设创该相关课程,需要经过后续阶段教育考核筛选,由专业教授为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方向。从这一点来看,德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采取双层教育机构,基于先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开展教育布局。与此同时,德国地方政府通常不定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教育有效性及教育适用条件等进行评估、分析,按照大学生创业需求及从事的行业特点,为其提供公益基金的创业支持。
3.3 新加坡
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由企业提供支持,地方院校仅负责专业教育课程。新加坡的教育优势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自主化培养及自主选择权的下放。这其中,政府机构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方面,设置教育考察机制,针对大学生商业经营、融资管理等多方面能力考核,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扶持。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局限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及理论学习成绩,而是能从未来化发展视角,为其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对接提供教育帮助,以弥补地方院校课程教学不足。
3.4 日本
日本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采取四维结构发展方案。政府机构、高校、企业及社会力量,是支持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驱动力。政府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平台,基于对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及商业资源的汇总,给予大学生多方面的教育选择权,实现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有效解决。高校方面则联合职业院校开展协同人才教育工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教育资源共享,使大学生专业教育质量得到充分提升。大学生需要分别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及专业教育考核,并通过教育考核实现创新与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融合。
4 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4.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新体系
构建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协同发展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能力。这其中,高校方面应针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做好深层次优化,改变传统模式下一以贯之的教育方案,采用强化教育互动及加强教育联动等方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键性。一方面,增加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记忆力;另一方面,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保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多层次互动。
4.2 强化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影响力及教学实践水平,对于加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具有助推作用。对此,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做好针对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将创新创业核心理念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帮助职业教师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拓展专业教育内容,丰富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地方院校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方式,采取教师赴企挂职或企业员工赴校指导的方式,做好对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
4.3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结构
优化教育内容与教育结构,可以更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能朝着统一的方向推进教学工作。为此,地方院校需要做好教育底层构架优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原则,积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方向。同时,在学生学习考核方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了解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方面不足,使专业课程教育考核能从专业学习及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两个层面,做好多元化教育布局及教育规划。
4.4 加强政府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支出力度
政府机构为地方院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支持,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形成进一步教育互助。在此过程中,地方院校应采用三方布局教育结构,联合政府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企业方面负责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政府机构则负责做好政策上管理协调工作,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稳步推进,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造多元化教育平台,不断开拓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5 结语
地方院校面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进行教育改革,将充分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弥补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不足,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节奏不一致问题,为地方院校复合型、综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推动地方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