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换人”引领 农机农艺融合
——镇海区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2021-11-30陈志武

现代农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植保全程

陈志武

(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机械化服务站,315200,宁波镇海)

宁波市镇海区近年来始终秉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领域科技攻关、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这一主线,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使农业机械化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为目标,把示范区创建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来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省、市农机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结合镇海区农机化工作实际,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提升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动相结合,全面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全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圆满完成了创建目标。

1 基本情况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素有“浙东门户” “海天雄镇” “商帮故里” “院士之乡”之称,是宁波的北大门,区域面积246 km2,户籍人口25.76 万,2019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 021.6 亿元,下辖澥浦、九龙湖两个镇及招宝山、蛟川、骆驼、庄市四个街道。同时镇海区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机化工作,农机化发展水平也走在省市前列,2014 年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2017 年镇海区九龙湖镇荣获首批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全市最早的区域性烘谷中心亦在镇海区首创。截至2019 年末,全区拥有耕地面积5 140 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 706.5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3.2%,其他如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均不足耕地面积的25%,故确定水稻纳入镇海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考评范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4.66 万kW,农机保有量达到5 000 余台套,其中农田耕作及动力机械达637 台(大中型拖拉机41 台)、水稻高速插秧机46 台、手扶插秧机188 台、联合收割机57 台、谷物烘干机48 台、植保机械286 台套、育秧流水线23 台套、秸秆处理机械58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完全具备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条件。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建责任落实

宁波市镇海区把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工作作为全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全区上下形成了“政府领导、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形成创建实施总体方案,由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镇海区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20〕20 号),确定了工作目标,以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主攻方向和途径,明确了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同时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统计局、区资规局和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统筹协调。

2.2 建立考核机制,夯实财政专项保障

为推动创建工作的精准高效实施,根据《关于印发镇海区2020 年度镇(街道)和管委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镇考〔2020〕2 号)文件精神,镇海区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的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内容,细化了考核要求和指标,形成了高效的推动机制。同时聚集农业专业力量,进行科学谋划指导,在区农业系统内建立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和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积极参与水稻产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培训、引进、试点试验和农机农艺融合,保障了全程机械化各项技术支撑的应用推广。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来保障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增加专项创建预算经费10 万元,安排区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0 万元、农机推广专项资金74 万元,保障了创建的资金需求和农机装备应用水平的提高。

2.3 全面部署任务,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2020 年4 月1 日,由区政府牵头,农业农村局、九龙湖镇政府主办,区发改、供销、气象等部门协办的镇海区春耕备耕助农增收服务月活动暨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动员会的举办,拉开了此次创建工作的序幕。动员会上农业副区长孙大海就做好此次创建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升农业机械化覆盖面和关键环节作业水平、强化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作了全面部署。随后春耕期间,区委书记林雅莲亦到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等地调研指导创建工作,明确了各部门创建任务。同时创建领导小组还印发了 《镇海区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示范区倡议书》,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农机展示、宣传海报、网络报刊等途径、形式,广泛宣传示范创建工作的举措、成效和意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业种植主体、农机大户等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2.4 加大良策扶持,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镇海区近年来十分重视财政资金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加强调研和科学研判,通过实施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核心的农机化扶持政策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策效应。在2020 年的创建中,农机管理站更是提前谋划,在春节前后便组织政策调研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基层农机站等主体和组织进行调研,从年度需求、存在困难、发展方式模式等方面听取意见建议,重点围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对薄弱环节和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方面,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形成了《2020 年度镇海区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实施办法》。为加快水稻生产农机装备更新提升,实现“好机增效”,鼓励引导购机对象购置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农业机械,区级财政对水稻类农业机械的补贴在往年基础上平均又增加给予约购置价的5%累加补贴,对重点机具如水稻插秧机按购置价的25%给予累加补贴,对秧盘播种成套设备、捡拾压捆机和粮食烘干机等补足至购置价的60%。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成效”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2020 年新增手扶插秧机8 台、高速插秧机5 台、大型轮式拖拉机6 台、履带式拖拉机1 台、履带式旋耕机6 台、联合收割机1 台、谷物烘干机9台、旋耕机8 台、植保无人机4 台,补贴资金达到195万元,直接带动农户自筹购机资金近220 万元。一批复式高效农业机械得到应用推广,逐步取代传统常规机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提升了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相对薄弱环节和全程机械化水平。

2.5 “机器换人”引领,推进新技术装备应用

镇海区2020 年以来持续实施农业领域 “机器换人”示范工程,以此为主抓手,使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一是25 cm 窄行距手扶插秧机得到大量应用,提高了秧苗栽植密度,增加水稻产量约375 kg/hm2,消除粮价下跌导致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的不利影响。二是引进可拆卸可折叠的水田平田器,满足水稻种植对水田旋耕打浆的精细平整度的要求,作业效果明显,水田平整效率及质量大大提高。三是引进将稻麦秸秆变废为宝的“神器”——自走式捡拾压捆机并取得成功,减少了秸秆禁止焚烧工作的压力,美化了田园环境,社会反响良好并在市级媒体报道。四是大力推广水稻高效植保技术,引进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和多旋翼无人植保机进行飞防作业,同时鼓励水稻规模种植主体选择拥有专业飞防资质的无人机植保团队为其提供植保飞防作业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了高质高效,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2.6 农机农艺融合,形成机械化作业模式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离不开农机农艺的相互适应、相互融合。镇海区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和农艺部门通力合作、协调一致,成立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图,提出生产上合理适用的农艺管理措施,形成良种、良法、良机融合的良性机制。重点针对水稻育秧和插秧环节,大力完善和推广以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为主的水稻移栽技术。完成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的水稻机插“1+N”叠盘育供秧课题,形成并推广由育秧中心集中完成育秧播种和出苗,而后将针状出苗秧连盘提供给用秧户,由不同育秧户在炼苗大棚或秧田等不同育秧场所完成后续育秧过程的 “1 个育秧中心+N 个育秧点”的育供秧模式。同步完善育秧营养土配方,试验得出营养土以掺加质量比1/4 左右的有机质为宜的结论进行推广。推广“旱播水育”模式,即工厂化播种+水田小拱棚培育的模式,降低每户育秧带来的烂秧风险,提高水稻育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此举增强育秧可控性,从而促进以机插秧为核心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利用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农艺融合的育秧“样板”模式,全区构建起“1+10”个工厂化水稻机插秧育秧点,确保了全区水稻播种面积和机插秧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为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保持在省市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 年区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在原有水稻秸秆利用联合收割机切碎抛撒装置机械化还田加增施氮肥综合处理技术和利用秸秆捡拾压捆机捡拾、打捆机械化离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与宁波宁兴涌优饲料公司对接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形成利用收割打捆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留茬还田培肥地力和秸秆打捆离田饲料化综合利用的机械化生产模式。

2.7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镇海区农机管理体系健全,设有办公室(监理科)、推广管理科和农机培训学校,形成了以农机管理服务、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管和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农机政务服务体系,所辖镇(街道)农机专管员合理配置,构建起职能到位、设施完善、覆盖全区域的工作网络。同时突出职能部门建设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主力军的作用,建有集“农机服务窗口、农机免费停放、农机安全检测、农机维修保养” 功能四位一体的镇海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解决了全区农机“住房难、体检难、看病难”等问题,提高了农机具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完好率,年均服务农机手310 余人次,停放农机具180 余台次,免费安全检测70 余台次,维修保养90 余台次,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了3 个区域性烘谷中心,批次烘干能力达到300 t,2020年还对澥浦区域性烘谷中心进行扩容改造,新增9 台粮食烘谷机,批次烘干能力增加54 t,为广大农业种植主体提供机械化烘干作业平价服务,机械化烘干水平处在全省全市前列。镇海区还探索“智慧农业云平台”——镇海农机智慧服务体系的实践应用,即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和监控探头等设施,达到远程办公和掌上移动监管的目的,即时掌握农机机库停放情况、烘谷作业运行情况、补贴农机具使用情况、农机维修安全情况等,保障了农业机械的高效安全运行。

2.8 强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全程机械化主体

镇海区积极发挥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为主的现代农机服务组织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做优做强的模式,开展省市级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农业“机器换人”、服务组织功能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和示范性维修网点等提质建设,形成既有以水稻机插育秧、烘干、粮食加工、秸秆处理等社会化作业服务为特色的服务组织,又有围绕耕种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服务主体,使这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向全产业链延伸,成为镇海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承担主体。

2.9 加强农机培训教育,发挥示范推广引领效果

通过宣传发动、培训推动、技术指导等途径,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利用农闲时节,采用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组织各类农机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主要包括水稻机插叠盘育秧技术、窄行距插秧机应用技术、水稻绿色防控与高效植保应用技术及早稻直播机械化开沟技术等,并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推技术做成墙画和画册,扩大宣传培训效果。此外还开展各类惠农政策性业务培训,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农机推广政策和农机安全法规等。同时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解决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3 取得的成效

3.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

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 706.5 hm2,机耕面积1 700 hm2,机械化种植面积1 386.7 hm2,机收面积1 700 hm2,机耕率和机收率均达到99.5%,种植机械化率81.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面积1 200 hm2次,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70.3%;谷物烘干机批次烘干能力达到450 t,谷物总产量1.24 万t,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率89.6%;秸秆机械化处理面积1 666.7 hm2,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96.4%。所有机械化作业水平指标均达到示范创建要求。

3.2 全程机械化的农机装备换代升级更趋合理

全区通过实施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核心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突出高质高效发展的导向引领作用,激发农业主体加速农机装备换代升级,一批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农业机械得到应用。自2017 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累计增加17 台,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增加32 台,水稻高速插秧机增加25 台(其中窄行距7 寸机增加13 台),水稻手扶插秧机增加77 台(其中窄行距7 寸机增加28 台),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增加1 台,无人植保飞机增加5 台,联合收割机增加4 台,谷物烘干机增加17 台。水稻生产相对薄弱环节机械化装备数量增幅较大,购置的农业机械品牌以合资或国产著名品牌为主,起到了“好机增效”的作用。同时政策扶持一批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例如能提高秧苗栽植密度的窄行距7寸插秧机推广达41 台,能达到水田精细平整度作业要求的可拆卸可折叠水田平田器推广达15 台,能将稻麦秸秆变废为宝的自走式捡拾压捆机得到应用。水稻机械栽植途径不再单一化,喷直播、机械育秧插秧等方式并存。植保机械从小型向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植保机械快速发展。新型特色农机装备得到大量应用,有效提升了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能够满足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3.3 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日趋成熟

全区拥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家,区域性烘谷中心3 家,满足了种粮主体对农机化公共服务保障的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9 家,其中农机合作社5 家,包括省级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1 家、市级系统示范以上合作社4 家。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1 家,另有市级农机维修示范组织1 家。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全区范围,也涌现出有特色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如九龙湖镇的民意农机作业合作社,以水稻机插育秧和粮食烘干服务为主要特色:年提供商品化工厂化成品秧达到17 万盘,满足全区1/5 以上的育秧需求;年提供水稻粮食烘干达2 900 t,满足全区1/4 以上的烘干需求。

3.4 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模式广泛推广应用

农技、农机等部门不断加强协调配合,在依托专家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农事实际,积极开展“旱播水育、二段育秧技术应用”“水稻机插 ‘1+N’ 叠盘育供秧技术”“窄行距水稻插秧机栽植技术应用” 等多个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技术研究,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包括机耕整、机栽植、机植保、机收、机烘干、机械化秸秆处理等一整套清晰可行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并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下乡指导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应用,为种植主体掌握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植保全程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山西阳高:植保无人机 春耕显威力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植保机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农业部批准一批植保农药类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