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21-11-30史丽萍崔银洁夏庆梅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学医疗国家

李 昕,史丽萍,崔银洁,郭 义,夏庆梅,孟 翔,陈 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整体整合医学(简称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是指从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与最有效的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符合新时代的新医学体系[1],一经提出,备受推崇,并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中西医是当今社会两大主要的医疗体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模式及临床诊疗特点,它们的整合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优秀成果:2000年至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包含41项中西医整合内容,占医学类奖项的9.69%,并有持续增长之势[2]。中西医几十年来的“存废之争”[3]似乎通过医学的整合得到了解决,但目前来看,中西医分化的本质仍未改变。现阶段中西医整合先总结概括中西医优势,后朴素地将中西医各自的“长处”结合,最后形成“传统中药+现代科技”的刻板医学整合模式。殊不知“中医长于整体、宏观、内在联系,偏于预防,西医长于微观、局部,偏于治疗”的这种刻板认知与笼统定义仍是在人为地割裂与对立中西医。机械组装的整合过程最终导致HIM停留在“简单结合”的初级阶段,形似而神非。总的来说中西医整合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果,未来发展方向是神形皆备全方位的整合,重点是理论的整合。这个过程离不开国家支持与个人努力,以下是对中西医未来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 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对策

1.1 国家战略——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基石

中医的运用范围遍及全球,国情不同,发展之道亦不相同,中西医的整合要发展也须立足各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体现出对我国国情的考虑[4]。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医疗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医药简便廉效的独特优势对于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具有显著效果[5],早期使用遏制了疾病进展,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人民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在当前国情下,面对我国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6],中西医整合是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中西医整合还在起步阶段,将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思维的新医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在国家层面推动了我国全民健康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国家在战略上始终坚定地以人民健康为重点[7],持续对医疗领域给予重视,持续对中西医整合给予支持,中西医整合未来的发展就有了支撑和保障。

1.2 医疗教育政策——中西医整合发展的保障

1.2.1 国家政策引领医疗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负担重,此前医疗投入主要集中在解决人民基本医疗问题[8-10]。中西医整合的发展之路应当建立在健全的国家基础医疗体系之上——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医疗资源分配合理、行业结构调整得当。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解决基本医疗问题之后,中西医整合的发展才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医学事业要在未来达到世界领先,就要求集中国家力量、发挥举国体制促进中西医重大研究成果产生。我国现阶段医学研究水平相比欧美仍是瞠乎其后,医学研究成果向西方国家看齐、以论文为主要评价,尚不能独当一面。医学研究经费近年来尽管有所增长但仍然投入不足,远低于西方国家,最好能大幅度提高到国家科研总投入的10%~20%[11]。稳定与发展的平衡需要国家政策引领下的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为医疗体系改革与中西医整合发展提供健康环境。

1.2.2 国家政策引导中西医整合多方位开展成体系、全方位的发展是中西医整合长远发展的前提,多途径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推进,各方面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必须通过国家政策引导。

HIM要发展教育要先行[12],中西医整合发展的源头是教育。中医本身的理论发展明显落后于西医,亟待突破,医学院校中医课程比例不足,西医学科更容易出科研成果以及西医在医疗系统中占优势都是引起“中医西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国家在政策上发挥引导作用,鼓励西医院校大力开展中医课程,加强中医学科学定位的研究。同时加强中西医整合的继续教育工作,从国家政策上对临床医生展开中西医整合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中西医整合水平。

我国医疗主体在临床,临床的整合是中西医整合实践的主体。中西医整合要发展要实践离不开各临床学科的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无缝隙链接,不同专业领域的有效沟通,以患者为中心,打破学科、病区的壁垒,各科专家相互学习形成诊疗团队,据患者病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13]。中西医整合要在临床落实必须以国家政策强力推进。

新药开发是中西医整合的重要成果之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是目前中西医整合药物发展的关键。刘昌孝院士[14]认为我国中医药质量工作进展缓慢、分散,发展过程中质量的把控和评价问题尚未解决。通过国家政策主导成熟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业链,加强引导管理,保证中西医整合成果的产出。

1.2.3 薪资、职称晋升政策吸引中西医整合人才合适的薪酬、合理的晋升政策关系到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切身利益,是吸引大批人才投入中西医整合事业的关键,有利于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科研与临床。我国医学晋升政策陈旧[15],中西医整合作为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在保证公平合理的前提下激励、吸引人才。改变单一的晋升方式,增加薪酬增长方式[16],加快人事薪酬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试点与实施,通过专业划分分层强化职称晋升机制激发相关人才积极性,完善中西医整合的学科、机构评价制度,在医院中设置中西医整合岗位,优化中西医整合医生的考核、职称晋升模式。

1.2.4 国家政策监督中西医整合高质量发展中西医整合高质量发展、国家顶层设计的落实离不开公正合理的监督评价政策的保障。中西医整合的监督评价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形成相对公平的尺度和标准,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对中西医整合进行管理监督,去粗取精,取精用宏,从源头消除中西医整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落后与腐败成分,保障中西医整合的健康发展。现代中医药在朝向中西医整合方向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政策的紧跟,标准和政策是新药开发体系建立、药品质量把控的必要保证。国家层面成立中西医整合相关的监管组织机构,对国家医学研究进行顶层设计与效果评价,发挥国家、社会与民众共同监督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新策略高效落地的政策保障。

1.3 人才战略——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动力

1.3.1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中西医整合发展的水平我国经过多年不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为中西医整合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7],但人才队伍薄弱,骨干人才的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体系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18]。我国中西医整合人才培养极具潜力和发展空间。

卓越带头人保障中西医整合发展的整体质量。带头人同时具备极高的科学素养、临床水平、学术地位和学科前瞻性眼光,能带领团队追求更高的目标,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高素质、复合型优秀青年骨干是中西医整合事业的主力军。青年人是构成临床一线工作者的主体,将青年人才吸引到中西医整合事业中,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开阔的眼界、能把控宏观层面同时认识微观层面的高素质青年骨干,保障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实力。

1.3.2 创新型团队是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关键医学发展需要多学科支撑[19],多学科的综合交叉持续推动两种医学有机结合[16],促进医学创新。多学科的交叉创新型团队合作、中西医整合重点实验室设立是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关键。中西医整合发展的未来离不开现代化,建立交叉创新型的中西医整合团队是时代的要求。

1.3.3 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体系保证学科持续发展中西医整合人才的建设需要前瞻性和规划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出的卓越的中西医整合带头人逐渐退下一线,新一代青年骨干又尚未立起来,中西医整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人才补充才能得以保证。战略地完善后备领军人才培养选拔机制[20]与建立学科应同时进行。任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领军人才对于构建中西医整合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具有重要意义,是中西医整合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与动力。

1.4 科普教育——走进民众、保障中西医整合果实顺利推广

1.4.1 强制性医疗健康教育改善民众偏见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学科,人民文化自信,正确认识中医,客观对待不同医学体系是人民接纳中西医整合的前提,中西医整合的成果才能顺利落实并得到推广。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虚无主义”“中医害人”“全盘西化”等种种偏见与弊病影响中西医整合成果的落实和发展的进程。经验告诉我们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制定并实施具有强制性色彩的法律法规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效措施[21]。目前我国健康卫生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卫生经济学杠杆进行调节、引导。通过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基本医疗健康知识纳入入职考试改善人民对医学尤其是中医学的偏见,形成健全的医疗健康观念。

1.4.2 广泛咨询与宣讲强化民众医疗健康认识开启健康咨询通道,宣讲医疗健康知识,以国防意识强化人民医疗健康认识。主动地向民众宣扬中华文化、科普中西医知识、及时地广告中西医整合成果是中西医整合赢得民心的重要途径,建立官方平台、保持沟通渠道通畅、顺应时代潮流多途径为人民答疑解惑也是防止不良意图和不法分子的重要手段,中西医整合果实才能顺利高效地落地,中西医整合才能顺利进行、蓬勃发展。

2 中西医整合发展的建议

2.1 夯实基础,强化理论

全面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是治疗疾病的核心,全面掌握中西医理论,夯实基础是中医整合之“道”,是形成新的HIM的必要条件。中西医的整合并非A理论与B手段的简单相加,“传统中药+现代科技”只是HIM的初级阶段。疾病治疗的要点在于对“病机”——疾病发生的关键机制的掌握,整合的核心在于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及所得信息的共享。两个医学系统由于各自历史原因各具特色,在诊治上各有观点,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疾病信息将使我们更逼近疾病的本质。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帮助全面认识疾病并充分掌握病机是中西医整合“神”之所在。无论中医还西医,其采取的治疗方式也各有其所取之处,并不存在“中医治标,西药治本”的刻板说法——西医切除癌细胞是治本的办法,中医淡盐水导吐是治标的办法。这两种办法都是依不同理论指导下权衡后所采取当前阶段最合适的治疗方法。HIM应该是A的理论和B的理论指导下所获取的疾病信息的集合得出疾病发生机制,即“中西医整合之道”。基于“中西医整合之道”收集的疾病信息,全面考虑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当前阶段疾病治疗之“法”,在“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采取具体方法手段,使用合适的工具——“术、器”,完成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整合。

2.2 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实践是HIM的最终目标,是检验中西医整合成果的标准,是中西医整合的必经之路。中西医整合的发展要遵循实验室与临床反复论证途径,中西医整合的地点既在研究机构也在医院,理论与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中西医整合在实验室中“长”,在病床上才能“生”,临床疗效是检验医学的根本标准,是架起中医和西医整合的桥梁,疗效决定中西医整合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勇于实践,用失败的经验完善理论,实现中西医整合的应用性途径探索,实现中西医整合成果服务于人民健康的最终目标。此外,举办HIM的学术会议,成立学术组织,编纂专业杂志,出版HIM丛书、教科书或专著,成立HIM研究所,成立HIM专门病房,开设HIM教程也是HIM的重要实践内容[12]。

2.3 开放思想,合作共赢

中西医的整合是开放思想、合作共赢的结果。《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中西医有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共同目标以及理想与追求。为人类健康服务是所有医学的惟一宗旨,消除疾病是共同目标。中西医因历史的原因人为地被割裂,并非本身相互对立,非此即彼。此次COVID-19席卷全球,中西医配合得当,打破了传统认为“中医在预防,西医在治疗”的狭隘观念,也成为中西医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典例之一。疾病的情况是复杂且具体的,尽可能掌握多的信息成为治疗的关键,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中西医有机整合形成新的医学体系。中国首先发挥大国情怀与担当,保持“玄心”,超越自我,树立大科学观,率先放弃个人得失与一己的喜忧,放弃 “保护理论”与偏见,敢于接受新时代挑战,专注于以服务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首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整合体系,在世界医学领域起模范带头作用。

3 结语

中西医本质区别在于理论,中西医的整合未来发展方向关键是利用不同医疗系统理论从多角度获取疾病信息,中西医整合初级阶段的弊端在于整合的关注点集中于治疗手段的整合。中西医整合的发展与祖国医学事业、民族未来密不可分,HIM要发展,下一步诊疗目标:通过广泛的中西医整合临床研究,明确几十种或者上百种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制定中西医整合疾病诊断标准,完善中西医整合技术标准规范,修订完成中西医整合诊疗指南;加大中西医整合在技术、方法、理论等层面的深入研究,逐渐在科学内涵上做到东西方贯通,为形成中西医学统一的新医学逐步奠定基础;进一步优化中西医整合医疗人力与物力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中西医整合服务能力。下一步教育目标: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并建立临床应用型中西医整合基础与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水平较高的中西医整合教学临床实验基地,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认可制度;推动中西医整合治疗宣传,实施中西医整合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中西医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开展,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

医学事业在不同时代都会面临不同挑战,通过国家与个人的努力将全民健康、中西医整合放在战略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做好民众普及工作。摒除偏见、夯实理论、勇于实践,率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医整合医学体系,引领世界。

猜你喜欢

医学医疗国家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安徽医学》稿约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