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脱位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1-11-30代玮玮
代玮玮
(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铁岭 112000 )
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诱因很多,包括滑倒、高空坠落、猛烈撞击、交通事故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颈椎骨折脱位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为头晕、颈肩痛、四肢麻木和虚弱,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危及生命,其病理特征为压迫,常见原因为椎间盘退变、关节脱位、骨质增生、韧带肥大、脊髓、脊神经根和血管受压,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常用于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因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要求高,围术期护理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来说,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最大限度的恢复相关功能。前后路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护士和医生密切配合,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本研究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的76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骨,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满意度、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的76例颈椎骨折脱位,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年龄最低是34岁,最高86岁,平均(51.34±6.05)岁。男:女=18:20。观察组年龄最低是33岁,最高85岁,平均(50.78±6.11)岁。男:女=19:19。2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2 方法: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1)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掌握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增强患者掌握疾病基础知识的能力,树立治疗信心。为了防止负面情绪,可以通过阅读杂志和听音乐来缓解情绪。此外,医护人员要注意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房间,对于一些心理疏导不能缓解负面情绪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2)术中护理:包括准备前后路手术器械并熟悉患者情况,术中配合医生传递前后路手术器械,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术中器械污染等,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术中器械护士有序放置器械,后路减压的时候术者用椎板咬骨钳将椎板咬除,出血多,需要及时用胶原蛋白、明胶海绵止血。咬除的碎骨块需要置入清洁瓶子保存用于植骨。在实施内固定物植入之前,用高速磨钻将皮质骨磨除,并用生理盐水一边冲洗。后路手术结束之前,保留前路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维持无菌状态。改变体位之后再次消毒铺巾实施前路手术。(3)前后路手术后护理:①腹胀护理:早期引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无腹胀症状的粗纤维食物;避免食用易产生气体的豆制品、甜食;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天4次,每次15-30分钟。②前后路手术后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渗出出血情况,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切口感染。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③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由被动到主动、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小到大、逐步适应的原则。根据疼痛控制力度,锻炼宜不造成明显疼痛,以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尽快进行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促进神经、肌肉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术后当天,可进行下肢伸屈、直腿抬高和脚趾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和下肢血栓形成;术后2-3天,可佩戴颈托坐在床上,每次10-20分钟,每天4-6次;术后4-5天,鼓励患者下床,首次坐在床边后再下床,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在耐受范围内。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护理前后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3-12分,分值越高营养状况越正常)、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满意度、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处理: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两独立样本率(构成比)进行Pearson卡方(x2)统计,其余数据进行成组设计的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5 结果
5.1 2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此类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护理之前,对照组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是(7.42±1.23)分、(16.35±1.73)分,护理之后分别是(9.24±1.45)分、(9.56±1.35)分。护理之前,观察组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是(7.40±1.22)分、(16.31±1.54)分,护理之后分别是(10.21±1.21)分、(7.01±0.45)分。
5.2 2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是100%(38/38),对照组则是81.58%(31/38),x2=7.221,P=0.005<0.05。
5.3 2组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98.24±1.21)分、(9.21±1.34)天,优于对照组(87.45±2.45)分、(13.81±3.34)天,t分别是6.456、7.545,P<0.05。
5.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8.481,P=0.003<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是2.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是28.57%。
讨 论
颈椎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病,主要症状为肿胀、局部疼痛,甚至活动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
颈椎骨折脱位实施前后路手术效果确切,颈椎骨折脱位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躯干紧绷,单纯前、后路减压,内固定难以解除压迫。颈椎前后路同时手术可以同时解除对脊髓的前后压迫,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3]。但手术创伤大、风险大、护理难度大,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的护理技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早发现问题、早治疗,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早日康复[4-5]。总之,前后路手术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重要环节,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恢复,是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保证。护士需要熟悉手术步骤,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手术过程比较复杂,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要求护士熟悉手术程序,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器械的规格,在手术过程中高度集中、准确、及时地传递器械,提高手术效率。另外,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手术原则,防止感染:感染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感染控制不当可导致骨髓炎,严重者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增加术中感染机会,严格术中无菌操作,都是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5-7]。 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满意度、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是100%(38/38),对照组则是81.58%(31/38),x2=7.221,P=0.005<0.05。观察组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依从性、住院时间(98.24±1.21)分、(9.21±1.34)天,优于对照组(87.45±2.45)分、(13.81±3.34)天,t分别是6.456、7.54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8.481,P=0.003<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是2.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是28.57%。
综上所述,颈椎骨折脱位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