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2021-11-30广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椎弓节段螺钉

李 广

( 兴城市人民医院 , 辽宁 兴城 125100 )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坠落、跌倒机体脊柱出现严重损伤,脊柱损伤是一种高发骨科疾病,骨折后患者腰背部肌肉痉挛,局部疼痛,翻身受限,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本研究抽取我院接诊的脊柱损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3节段以上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脊柱损伤患者106例纳入此次研究,所有患者于我院接受CT、X线检查与脊柱损伤相关标准符合,知悉研究内容,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肝肾、肺疾病、精神疾病、心脏病及无法依从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27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5.5±6.8)岁;19例为高空坠落致伤,20例为交通事故致伤,14例暴力击伤;骨折部位:23例脊椎,17例胸腰,13例颈椎;观察组29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6.0±6.2)岁;17例为高空坠落致伤,20例为交通事故致伤,16例暴力击伤;骨折部位:21例脊椎,18例胸腰,14例颈椎;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表现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取髂骨制成碎骨块,从伤椎一侧椎弓根植入骨折位置;通常情况下,取椎体上缘处,尽量避开骨折椎体,朝下终板方向进行复位;连接棒弯曲15°-20°,固定、复位;留置引流管,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5天后佩戴支具并进行下床活动,7天后根据患者情况办理出院。观察组采用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后正中线作切口,伤椎作中线点,充分暴露受伤椎体及相邻椎管,使用椎弓根螺钉对损伤椎体进行内固定;使用3节段以上的钉棒系统,进行连续固定,在进行固定时,需间隔1个及相近椎体,探测损伤脊椎,在跨2个伤椎上下脊椎,打入2个椎弓根螺钉;如患者2个伤椎存在正常椎体,可在2个伤椎上中下各自打入2个椎弓根螺钉;骨折脱位、爆裂性骨折者主要提高损伤节段稳定性;提高椎弓根螺钉骨壁钻孔正确性,合理确定固定节段,置入螺钉延长杆,并锁紧;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进针点置入螺针,将螺针调整到脊锥、伤椎间,对关键部位进行减压、复位,固定好骨质,结合患者骨折损伤情况,突出植骨,生理盐水清洁切口,并进行缝合,术后3-5天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1-2天后,拔除引流管。

3 观察指标:(1)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成功复位,患者无痛感,脊柱功能恢复;有效:成功复位,患者存在轻微痛感,脊柱功能明显改善;无效:复位失败,疼痛剧烈,脊柱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及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平均高度×100%]、Cobb’s角;(3)观察2组患者关节畸形僵硬、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静脉血栓发生率[2-3]。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对照组(53例):22例(41.51%)为显效,19例(35.85%)为有效,12例(22.64%)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7.36%(41/53);观察组(53例):38例(71.70%)为显效,12例(22.64%)为有效,3例(5.66%)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4.34%(50/53);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672,P=0.0005,P<0.05)。

5.2 2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53例):术中出血量(51.96±6.37)ml,手术时间(65.12±7.21)分钟,住院时间(7.06±2.11)天,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4.39%±1.17%,Cobb’s角2.98°±0.72°;观察组(53例):术中出血量(39.46±1.72)ml,手术时间(52.13±6.42)分钟,住院时间(5.14±1.10)天,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3.19%±1.15%,Cobb’s角2.36°±0.5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s角均比对照组低(t=13.7919,9.7957,5.8742,5.3251,4.9817,P=0.0000,P<0.05)。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53例):2例出现关节畸形僵硬,2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6/53);对照组(53例):5例出现关节畸形僵硬,8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5例出现应激性溃疡,4例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1.51%(22/53);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453,P=0.0000,P<0.05)。

讨 论

人体四肢主要依靠脊柱进行连接,属于解剖结构中主要中轴及支柱,主要肩负人体内脏器官保护作用,同时,还需维持平衡、负重及吸收震荡[4]。3节段以上脊柱损伤的致病因素主要以暴力为主,病理特征表现较为复杂,目前,针对脊柱损伤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在保护好脊髓神经系统功能前提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复位,确保脊柱连接性和稳定性,缓解脊髓神经被骨折压迫[5]。

3节段及以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椎体损伤治疗中,对伤椎起到锚固效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6]。该术式不仅操作方便,且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可促进骨折痊愈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率,同时,3节段及以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伤椎稳定性提高后,脊柱稳定性也随之提升,可避免愈合急性,缓解占位性压迫,更快恢复神经功能及脊椎功能。相较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节段及以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更少,手术质量更高,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7-8]。

本研究观察我院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达到94.34%,明显比对照组的77.36%高,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11.32%,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41.51%,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s角均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脊柱损伤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可降低并发症,提升复位成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促进脊柱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弓节段螺钉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