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11-3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创伤性股骨颈置换术

何 伟

( 东港市第二医院骨科 , 辽宁 丹东 118313 )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疾病主因是髋周围肌群退变、骨质疏松以及下肢功能障碍等。临床工作中发现,此类骨折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体,这与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明显衰退有关。针对此类老年骨折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等。随着临床工作的开展,老年患者优选关节置换术治疗预后效果良好,且入路方式获得的疗效有差异性表现。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骨科老年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骨科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总计80例。纳入标准:(1)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2)>60岁患者;(3)患者有明显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患者和家属签署同意书;(4)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手术不耐受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精神、意识障碍患者。进行老年骨折患者分组手术,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2-80岁,平均(72.0±4.5)岁;致伤原因:跌伤患者25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2例,撞伤患者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3-79岁,平均(71.5±5.0)岁;致伤原因:跌伤患者2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0例,撞伤患者4例。2组老年骨折患者致伤原因、性别与年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麻醉后指导患者侧卧位,选择后外侧进入,切开关节囊并充分暴露股骨头,清扫髋臼四周关节盂唇骨、骨赘,安装人工股骨头并调试,行引流管置入、缝合创口。术后给予者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2天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功能锻炼,持续性负压引流流,引流完成后拔除引流管,进行复查,继续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观察组全麻后取患者标准健侧卧位,后路做8cm斜切口,分离臀大肌筋膜,切开结扎旋股内动脉分支、外旋肌群,分离后切开并保留关节囊,无需充分显露股骨小粗隆,以触摸法确定股骨颈保留长度,修整股骨颈残端,暴露髋臼圆韧带窝,并合理选择骨水泥行患股骨假体固定,术后操作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老年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4 指标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状况[1]。

6 结果

6.1 2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5.0±33.0)ml、切口长度为(7.0±1.2)cm、术后引流量为(142.5±20.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30.8±)天、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0)天、术后VAS评分为(2.1±0.1)分、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60.0±4.5)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73.5±6.5)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4.5±8.0)分。对照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00.0±40.5)ml、切口长度为(9.0±1.3)cm、术后引流量为(309.6±28.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3±1.0)天、术后住院时间为(14.3±2.0)天、术后VAS评分为(3.3±0.1)分、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59.8±5.0)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72.5±6.3)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2.5±7.5)分。以上结果比较,除术后各个时间段Harris评分外,其余各项计量资料结果均值差异显著P均<0.05。

6.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髋部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术后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各1例,髋部疼痛4例,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9/40)。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5.1647,P<0.05。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老年人患病风险较高。骨折发生后患者髋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常规术式,但是创伤较大,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临床工作中发现选用入路方式不同,手术疗效、安全性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其中,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肌肉间隙进行,减少手术操作对正常肌肉组织造成的损伤,最大程度保留软组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广泛用于老年患者治疗中[3]。刘争民,刘军研究指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FNF患者治疗中创伤小,疼痛轻微,安全性高,加速患者术后恢复[4]。

本文结果:对照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5%,多于观察组的5%,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2组老年患者观察指标差异显著,P<0.05。本文结果与陈喜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患者行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微、患者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创伤性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