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对策
2021-11-30陈永达
陈永达
(龙泉市上垟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 龙泉 323707)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乡村土地改革与创新开发上来。为使土地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政府应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土地流转模式,提高农民收益,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1 农村土地流转概述
简单来说,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也就是部分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想法,将其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移给其他的生产经营者,可以是农民、种田大户、农场主等,但其仍然持有土地的承包权。在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因此该模式不会对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产生影响,只是将股份制及合作发展等方式引入土地制度建设中,使农民的收益得到提升,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加快,进而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1]。
2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施行意义
流转模式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模式的应用可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又能够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种植,为土地资源的经营与管理创造便利条件。依托土地流转模式,有利于机械化种植工作的开展,减少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并起到提升农业综合效率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促使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大幅提高,改善农户生活质量,实现现代化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其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土地利用与发展期间,很多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种植,而土地流转模式施行后,农户可获得流转效益,还能选择从事其他行业,以此增加总收入。
3 目前常见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第一,订单收购+分红模式。订单收购模式是一种由收购企业选择植物类型、由农民进行种植的方式。农民根据“订单”内容进行种植,一方面能保证种植作物顺利销售出去,有效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将农民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在分红的影响下,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农民的收益[2]。
第二,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该模式能解决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等问题,使农民能放心地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且在此期间能获得基本保障,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直接为土地使用者工作,提高自身收入。
第三,农民入股+基本保障+分红模式。该模式指农民以自己的田地入股,共同构成合作社,在合作社中给予农民一定的基本保证,为其提供保底收益,盈利后按照土地股份为农民分发红利,使农民的收益得到保障。
4 农村现行土地流转模式运行绩效探讨
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后,促使农户整体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且在这一模式的支撑下,农户能够获得两份收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土地流转模式运行绩效。某庄园与该市直辖的5个村庄签订20 a的土地流转合同,并投入7 000万元打造面积约为80 ha的有机水果基地。合同流转签订的前5 a,每年按照每667 m2土地给农户1 400斤苹果,而第2个5 a阶段则提供1 000斤,第3个5 a苹果供给量为1 300斤,剩余5 a均以1 200斤为标准执行苹果供给。在这种方式下,农户可省去农田种植与管理工作,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一些农户在土地流转期间选择前往城市打工,实现2份收益的获得,对5个村庄年平均收入进行调查发现,各农户每年可收益3万元。土地流转模式的推行既能够增加农民总收益,还进一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由庄园、当地农业大户承包土地,可达到农业用地集中经营与管理的目的,并与我国推行的扩大生产规模、高效利用土地的根本政策相契合。
5 促进我国土地流转的对策
5.1 地方政府加强对土地流转模式的宣传
为了通过土地流转模式使农民获得收益,首先应改变农民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土地流转的意义。大部分农民由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不相信也不愿意流转土地使用权,他们认为将土地使用权转移后,土地便不属于自己。其次,农民对于土地使用权等不够了解,导致在实行相关政策时,配合度较差,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为改变农民的观念,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相关内容的认知,使他们能放心地将土地使用权转移出去,从而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最后,通过开办座谈会、网络平台推广、树立模范村等方式使农民了解土地流转模式,打破农民的陈旧观念,使他们愿意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顺利实现土地流转[3]。
为提高宣传的实际效果,首先,政府应设立典型示范村,通过实际案例使农民意识到通过正确的土地流转模式能有效提升自身收益,使农民放下顾虑[4]。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的扶持,鼓励引入投资商等共同对土地进行开发,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最后,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对支持土地流转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5.2 完善对农民的基础性保障
越是偏远的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越强,农民的全部收益来自土地,若将土地使用权转移出去,必然使其生活受到影响,这也是农民不愿意配合相关土地流转模式的主要原因。要想使农民主动转移土地使用权,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降低土地对其的影响。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低保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特点,合理设置农村低保额度,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完善农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保险等,解决农民心中最为担忧的问题,让农民真正放心地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此外,农民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通过学习和了解政府相关政策,开拓视野,增加自身经济收益。例如,利用相关政策,主动与企业合作,承包大量土地进行集中耕种[5]。
5.3 加强对土地流转模式的管理与服务
虽然政府制定了与土地流转模式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民转移土地使用权,但大多数农村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件,一方面缺乏主动承包土地的组织,另一方面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土地使用权无法集中,进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对此,地方政府应构建管理体系,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首先,政府应鼓励该村及附近村中的农民承包大量土地,承包后通过大面积种植或与农业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其次,地方政府应采用不同手段招商,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农村发展,鼓励其在农村承包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后,政府应建立服务平台,帮助农民解答关于土地流转的疑问,同时对土地价格和土地流转中的风险进行预估,降低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农民的实际经济利益[6]。此外,还需促进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但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合理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对农村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引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促进土地集中种植与使用,并在农作物产出后直接进行深度加工,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使农村产业和经济得到发展[7]。
5.4 加强土地流转协调监督
当地政府需加大各项业务的指导力度,全方位、科学规范流转行为,并做好一系列合同条款与手续的制定与整理工作,为流转协调提供极具完整性的资料。同时,还需加大监管力度,避免经营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要对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的行为加以制止。设立土地流转主管部门,当发生流转纠纷时,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协调,农业部门则需扮演好领导角色,确保各项部署与规划工作有序、科学落实,推动产业化企业错位发展,还有助于规避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发生。此外,应制定完善且可行的土地流转规章制度,以此增强不同政策的统一性,而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落实并发挥自身所拥有的监管、调控职能,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土地流转方式与程序。土地承包人需认识到自身应尽职责,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同农户签订流转合同,以此实现对农户土地流转权益的保护,有利于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实施。要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稳固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征得农户流转同意后,方可执行此项作业,以此增强农户土地流转收益合法性。还需构建合作体系,合作双方分别为农民与政府,并针对不同农民设计出相适应的合作规划,以此强化农户整体技术水准,不仅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还可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5.5 打造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加大农村金融系统创新、优化力度,以此增强系统整体稳定性,并赋予系统更为多元的性能,将优质化服务提供给农户,还有助于政策与商业的结合。政府部门需落实以下工作:其一,制定、推行倾斜政策,以行政、经济的形式促进农村土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再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产业中;其二,为农村土地金融系统的完善与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方面对农村流转的支持力度,科学调整土地流转投入比例,以补助的方式将相应的资金数额投资给专业大户,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其三,加强对信贷方面的关注,利用贴息的方式鼓励金融组织为土地流转工作投入所需资金,并在充足的资金支撑下,实现农业产业稳定发展。而银行部门则需打造农村征信系统,做到系统与政府引领、市场运营、社会介入的紧密联系。此外,还应建立信贷担保机制,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正常运作,使体系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增强农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施行土地抵押登记制度,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有序、准确执行。对抵押条件以及范围进行科学、细致分析,以此为依据,完成制度与标准的确定,实现对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建立以经营权抵押贷款为主的土地流转投融资体系,确保贷款按时发放。了解农业发展特征,并根据流转执行进度与成效,适当调整贷款期限与金额,为流转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而政府需要针对从事农业的金融机构出台、实施可行的优惠政策,以激发出机构信贷业务开展的主动性。政府部门应专门为涉农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开展有关信贷业务,并积极落实涉农金融产品的全面创新工作。
5.6 合理引入企业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性、合理性,就需要根据农村发展现状,选择、施行适用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首先,需注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助力农业产权制度的深度革新。在此期间,需由农村中经验丰富的“能人”带领,既要推动经济发展,也要规避出现与企业私有化运行相类似的问题。其次,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借鉴其中涉及的各项管理内容,大力发展股份制,并做好股份形式的科学设置,主要有土地股、集体股、独立效益股等。赋能农村村委会,要求其积极落实政策宣传工作,全面把控转型方向。而村集体公司主要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的跟踪管理,以保证各类资金的合理利用。最后,依托于集体、农民所持股权份额,科学分配不同主体的经济收益,以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主导地位的有效保障。
6 结束语
为实现农村土地顺利流转,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模式的开发与创新、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