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土地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
2021-11-30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徐 琳(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国家安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农业发展速度却较为缓慢,其中农业物流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但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相比,农村物流产业发展落后,降低了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益。为了发展“三农”经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推动农村土地的改革和土地流转,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也不再适应农业发展,在此契机下,需要对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农业发展,提升整个农产品流通业效率。
■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物流存在信息渠道不通畅的问题。物流配送是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一部分,涉及到市场供求、资源调配、货物仓储等多个方面,在货物运送的过程中,信息流通不顺畅也是阻碍其体系快速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都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缺乏了解,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不了解市场需求而盲目的生产、采购和加工农产品,因此也影响到物流环节,造成农产品物流资源的浪费。二是从物流角度看,物流平台连接着农产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双方对物流平台没有充分的了解也会增加农产品配送成本。
其次,农产品配送基础设施和技术有待提高。农产品配送对于物流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很多农产品运输因为没有配备冷藏设备而导致腐烂变质,农产品生产者以及采购方都因此而遭受较大损失。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与其基础设施关系密切,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在物流运输中,仓储和物流站点建设存在一定缺陷,如在物流站点建设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农村地区、城郊地区物流站点极少,但很多农产品生产者都集中在农村或城郊地区,因缺乏物流站点导致无法将农产品及时运输出去,导致大量农产品的浪费。
最后,缺乏专业的物流技术人才。物流行业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存在的物流人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兼具知识与实践理论的专业化人才;二是物流人才分布不均,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物流人才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对于物流人才缺乏吸引力,使人才相对匮乏。
■ 土地改革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契机
(一)土地改革提升了组织化,有利于创造规模经济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能够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生产力。通过土地流转,传统的小农户分散作业的状态转变为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在规模化农业生产背景下,农产品物流的服务对象也相应地发生改变,从原本的分散、多样化需求的个体转变为有组织的团体,且其运输规模较大,物流服务企业也相应地对物流设备、车辆、人员等进行组织配置,形成最优组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益。
(二)规模化经营推动专业性资产进行投资,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高效率和高水平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农村在进行土地流转后,成立专业的农业公司或合作社,这些专业的合作社、农业公司投入一定的专业性资产,如农业生产设备、专业的农产品存储设备和运输设备以及能够大幅度提升农业管理水平的信息设备等,这些设备提升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水平。
(三)土地改革还推动政府出台有关农产品物流的政策和标准
规模化发展意味着统一性和专业性,单一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后,政府有关部门便可以针对主要的种植品种制定一定标准,使之规范化生产,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管和控制。具体来说,这些标准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存储、产品安全、物流运输等方面。单一品种的种植还有利于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进行规划,相比“小而多”的种植方式,单一农产品种植就不必考虑多品种不同的存储、运输需求,而只需建立与单一品种相适合的物流体系,物流建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重复建设问题。
■ 土地制度改革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
本文将农产品物流分为非服务导向和服务导向两类,其物流模式构建模型如下:
(一)非服务导向农产品物流模式
合作社并不为特定的企业或销售商提供农产品加工服务,属于非服务导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该模式中,农民合作社出售的是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或者仅是通过统一初步加工的农产品。
在非服务导向农产品物流模式中,农民合作社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接,通过将小农户集聚,来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使之符合现代农业市场需求,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该模式中,农民合作社推广“一乡一品”或“一社一品”的单一化种植,形成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在销售方面,农民合作社担负开拓市场的责任,为农户寻找更多农产品收购方;根据市场需求,农民合作社还可以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分级、包装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在这种物流模式中[1],农民合作社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它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决定农产品种植种类,农户按照合作社的指导种植相应品类,在农产品收获之后集中送往合作社进行验收、分类、加工和存储,之后再根据市场订单安排物流运输。一般来说,距离较短的线下交易,农民合作社会自己安排运输和配送确保农产品快速送达,而对于距离较短的线上交易,农民合作社会将物流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运输企业,以保证产品运输的专业性。
(二)服务导向农产品物流模式
与非服务导向物流模式相比,服务导向模式下,农民合作社为企业或销售商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分类和加工服务,如在与农超合作中,合作社大都会根据超市要求提供一定的分拣、清洗和包装等服务。
在服务导向农产品物流模式中,农民合作社不仅要提供非服务导向模式下的所有服务,同时其种植的农产品是由客户需求决定的[2]。如客户方需要大量的大豆,那么农民合作社便会为农户提供大豆种植的一系列服务。在这种模式中,农民合作社不再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预测,也不再为农产品寻求市场客户。一般来说,服务导向中的农产品需求客户为龙头企业,他们的购买需求较大且需求量稳定,并自建存储、物流体系,农民合作社只需负责生产和进行特定的加工服务即可,之后需求企业通过自建的物流系统来进行农产品运输,将产品运送至深度加工工厂或是超市进行售卖等。服务导向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势是按需生产实现产销平衡,而且对于买方来说,其也获得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方,成熟的合作模式能够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 优化农产品物流的政策意见
(一)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信息网络
政府可在资金、税费等政策上引导各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功能齐全且集中的物流基础设施,如建立大型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满足农产品运输的多样化配送要求,除了物流产业园区之外,还要重视当地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物流园区能够运转的前提。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地方物流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将大型的物流产业园区等的信息汇总和共享,构建物流的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共享。随着各个层面信息网络建设的成熟,便可构建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销售平台以及配送企业的全方位信息网络,为农产品流通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重视物流技术研发,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技术已经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缺乏先进技术,而技术水平不高又与专业人才短缺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可出台政策鼓励农产品物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在物流技术上,根据农产品季节性、不易存储等特点开发相应的存储技术、冷链配送技术等,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损坏率。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尤其是精通农产品存储、配送等方面人才。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我国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小型物流企业缺乏配送农产品的技术和物流设备,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据此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首先,针对农产品运输的特殊性,政府的政策出台要有的放矢,使之能够为市场监管提供切实的依据,如对农产品的配送标准等进行详细规定。其次,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较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不符合规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进行惩处,起到监督作用,从农产品运输环节保障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