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小学教育创新
2021-11-30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五百户中心小学刘月芳
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五百户中心小学 刘月芳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积极奋进、努力进取的少年,然而少年的培养与发展又离不开国家和学校的教育,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作为中国最基础的教育,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小学教育,俨然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因此,社会和家长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了,而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高素质、能创新、有想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进取,注重创新,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教育管理的创新
教育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旧有观念,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尤其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领路人,在学生身心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这个作用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要求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要摒弃传统观念,认真研究学习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并根据本校的实际工作状况,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要求。
(一)转变旧有观念,切实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
小学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使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新时代下的教师要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引导和塑造每一位学生,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时时刻刻都在遭受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这些文化涵盖了社会现实、历史国情、人文地理甚至是一些不文明现象等,导致学生虽然行为举动依旧稚嫩,但是思想却比较成熟,而且在不文明现象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容易走极端。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教学设施,在校园内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净化和丰富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学生。
(三)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韩愈的《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指的是教师要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这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诚实守信、勤劳朴素、与人友善、坚强勇敢等。“受业”指的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指的是学生提出疑惑,教师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疑惑。作为小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传道受业解惑”,就要做到终身学习。比如: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教育教学专家讲课视频,与校内外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反思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要模式,应试教育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缺少自我发挥的空间,不敢甚至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和理解力均不是很好,教师应当将教学活动情境化,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素质化教学,课前教师应当充分研究课程目标和要求,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利用研究式、启发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多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积极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交流互动。课后教师还应当及时反思总结课上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为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投影设备、移动设施、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有利于教师讲课的清晰与精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不以成绩论英雄,应当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确保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将考试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个环节,帮助学生从考试成绩中发现平时学习状态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和家长反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进一步确保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避免“高分低能”的出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也比较有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培养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让自己的思维时刻保持在活跃状态。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将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终身学习,不骄不躁,积极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注重教学反思。
(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应当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完整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奇思妙想,有些甚至会让教师回答不上和无法理解。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该阶段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拓展与丰富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独特的潜力,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个性内向不爱言谈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和耐心;对于特别开朗、热衷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忽略他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能力强,是培养创新型思维的最佳阶段,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是会不停改变的,思维模式也会随之变化,这导致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创新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差异性,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建立起来,学生思考问题普遍比较直接,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发育比较成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社会教育越来越重要。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时刻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