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极航线开发中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与路径

2021-11-30李晓蕙王舒宁

关键词:北极航线国家

李晓蕙,王舒宁,张 莹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

伴随着中国崛起,部分西方媒体炒作 “ 中国威胁论 ” ,热衷于负面宣传中国,损害了我国国家形象。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塑造我国文明、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是一项具体而紧迫的任务。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国家形象,并进行有效的媒体宣传,是构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路径。

当前,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这使北极航线开发成为可能。新航线能够大幅度缩短船舶航程,带动北极资源开发①叶滨鸿,程杨,王利等:《北极地区地缘关系研究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019年第4期,第498页。,世界各国于是纷纷寻求介入,北极航线开发成了各国展示形象的舞台。我国作为 “ 近北极国家 ” 需要把握北极航线开发的机遇,积极参与航线开发活动,同时注重航线开发活动的媒体宣传,发出中国声音,有意识地加强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

20世纪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挖掘媒体在形象塑造中的关键作用②刘康,李希光:《如何塑造新世纪的中国国家形象——刘康与李希光的对谈》,《青年记者》1999年第6期,第4-7页。。随着塑造国家形象研究的深入,对于媒介传播作用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利用西方媒体表达中国声音与构建我国媒体的对外宣传体系,被视为国家形象建构的两个重要途径③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而选择有效的传播方法与策略、提高媒介传播能力则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决定性因素④程曼丽:《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3期,第10页;段鹏:《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传播策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管文虎:《关于研究中国国家形象问题的几点思考》,《国际论坛》2007年第5期,第1-6,79页。。人们提出 “ 极地传播 ” 的概念,关注并讨论了有效传播包括北极在内的极地信息、通过 “ 极地传播 ” 实现与世界互联互通等问题⑤薛诗怡,余敬中:《基于国内外北极报道的极地传播探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第54-61页。,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却缺少以国家形象塑造为视角的专门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媒体塑造国家形象作用的研究在增加,表现在:变革传播方式,转变话语视角,注重新媒体环境下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⑥王圣:《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研究——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期,第119-120页。;重视媒介语言建构功能,正确选择媒介策略;传统主流媒体要改变报道策略、报道的关注点和报道内容的开放性⑦阮建平,瞿琼:《 “ 中国威胁 ” 的社会建构及解构对策——以国际传播对中国 “ 北极威胁者 ” 形象建构为例》,《国际观察》2020年第3期,第109-129页。。报道全球共同参与的北极航线开发活动,需要我国媒体积极行动起来,以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为目标,寻求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北极航线开发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

北极航线开发影响重大,牵扯多个国家利益,每一项活动都吸引着各国民众关注。利用北极航线开发热度展开新闻报道,是向国际传递中国国家新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北极航线开发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世界舞台

北极航线开发是一项全球共同参与的活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北极地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各国均享有开发利用的权利①李莉,尤永斌:《保障中国北极航道权益的法律问题探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第87页。。这个规定为每一个国家参与北极开发活动、分享北极开发利益提供了现实依据,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北极航线开发蕴含巨大的利益,但尚未形成共同认可的开发准则,因此国家间博弈异常激烈。由于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国实质性参与开发活动程度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对于北极航线开发进程的影响明显。民族主义、霸权主义、无节制地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如何科学开发北极地区的思考。

在这个国际博弈的舞台上,我国政府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我国对于北极航线的认知水平、开发能力、文明程度、价值理念与处理国际事务的成熟程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秉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北极航线开发理念,这些理念差异将反映在具体的开发活动当中。我国的北极航线开发活动信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以后,经过各国媒体受众头脑的价值判断与加工,就形成了他国社会里的中国形象元素。多个形象元素随之聚合成外国民众头脑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北极航线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展现中国特有的开发理念、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让全世界充分认识中国的一个难得契机。

(二)结合北极航线开发塑造更富成效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空泛地宣传往往效果不明显,围绕具体实践展开则更容易取得实质成效。如2018年新华社曾以 “ 新时代国门行 ”②梅世雄,景岩:《主题报道如何增强影响力、吸引力——以 “ 新时代国门行 ” 主题系列报道为例》,《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期,第88-91页。为主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以国门为标志性地点,联合多家报社系列报道中国国门的发展变化,激起了全民族的共同记忆,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了面向国内民众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目的。事件是承载理念的载体,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形象塑造,能够让受众在了解事件内容的同时,接受内容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北极航线开发活动广受世界瞩目,可以作为国家塑造国际形象的有效载体。

我国在北极航线开发中的各项活动、各种建议、取得的各项进展都体现着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和综合实力。比如我国在北极航线开发过程中,一直秉持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念,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寻求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共赢,与西方一些国家的称霸独占思想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媒体报道必须通过具体开发活动报道,将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思想传递给外国民众,让外国民众能够逐步了解新理念,再逐步认识新理念在北极航线开发中的积极作用,改变国外一些组织和个人头脑中原有的刻板的中国国家形象。对于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报道,还能让外国民众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制度优越性,逐步认可当代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

(三)我国媒体在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报道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外国民众头脑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表现为民众个人对中国的总体认知与评价,这些认知与评价的形成源自媒体报道下的中国相关信息。外国媒体报道与中国相关内容的态度、形式会直接影响外国民众头脑中的中国印象。按照外国民众头脑中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他塑造,即通过国外媒体对中国相关信息传播而形成;二是自我塑造,是我国媒体在国外传播信息过程中承载的国家形象,为国外民众所接受形成③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第64-65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传媒产业起步晚、影响弱,导致我国在以前的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外国媒体的他塑造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国外媒体对于中国相关信息报道,往往选取符合西方思维惯性的内容作为热点,视角失之偏颇,传递负面情感较多,这是中国负面国家形象产生的重要根源。

当前,我国综合实力已经大幅度提升,媒体行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已经能够支撑我国媒体在国际传媒领域中主动发声。我国媒体全面开展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报道,是媒体行业深入参与国际竞争、尝试创新媒体传播策略、扭转外国媒体掌握重大国际事件信息传播主动权的一次演练。我国媒体要充分认识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所带来的宣传契机,主动将媒体信息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相结合,将北极航线开发信息报道变为传递中国智慧、重建中国印象的实际活动。

二、北极航线开发中我国国家形象的基本特征

媒体报道的国家形象应当是经过设计的、稳定的形象,要有精神内涵和外在表征。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报道涉及不同事件内容、不同媒介形式,都应围绕中国国家形象基本特征展开。在国内构建起统一的中国国家形象,各媒体从不同侧面呈现统一的国家形象,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推动国际社会形成相对统一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我国国家形象的定位是平和、有力量的 “ 负责任大国 ” ,在北极航线开发中突出表现为保护区域文化、促进科技共享、承担企业责任等一系列具体行为,其底蕴源自深厚的中华文化。

(一) “ ) “ 和文化 ” 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 和文化 ”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我国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与话语体系。在北极航线开发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将 “ 和文化 ” 作为价值基础,注重平衡各国利益,努力构建伙伴关系、尊重自然生态平衡、主动承担国家责任。宣传北极开发活动要深刻理解 “ 和文化 ” 内涵,挖掘出开发活动中 “ 和文化 ” 的现实表现,运用外国民众能够理解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述,突出 “ 和文化 ” 作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精神内核。

1. “ 和文化 ” 的价值内涵

“ 和文化 ” 的理念凭借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绵延至今。中国对于人类世界存在与发展的研究自尧舜禹时代开始①金应忠:《从 “ 和文化 ” 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第32页。,从阴阳出发,探索 “ 协和社会 ” 与 “ 协和万邦 ” 的同理性,以刚柔为基点,多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 “ 和文化 ” 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源。

“ 和文化 ” 具有丰富的内涵,以 “ 和 ” 为基础, “ 和而不同 ” “ 和实生物 ”②金应忠:《从 “ 和文化 ” 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第19页。,追求多样性,又遵循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历史角度来看,各国发展具有多样性、多元性,但全球化进程导致国家之间接触密切,冲突不可避免。冲突内容涉及思想观念、现实利益多个层面,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多个领域。面对复杂的国际冲突,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霸权主义都不可能作为解决冲突的指导思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 和文化 ” 特有的包容性与内聚力,是一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普世价值观,对于缓和国际冲突具有重要精神导向作用。

“ 和文化 ” 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同时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 和文化 ”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将和平、和睦、和谐等理念根植于中国民众的内心,影响着民众的社会行为方式。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将 “ 和文化 ” 展现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多元共处的国际交往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北极航线开发等各种对外交往活动之中。践行 “ 和文化 ” 为价值引领的开发理念,将走出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北极航线开发之路。

2. “ 和文化 ” 是解决北极航线开发矛盾的思想基础

北极航线建设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北极归属不明晰的背景下,各种矛盾冲突愈演愈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解决北极航线建设的具体问题为主,缺乏整体性的制度设计③阎铁毅:《北极航道所涉及的现行法律体系及完善趋势》,《学术论坛》2011年第2期,第140页。。现有法律规范缺位,内容界定不清,法律规范中仅有的原则性规定,为各国任意解释留下了操作空间④李莉,尤永斌:《保障我国北极航道权益的法律问题探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第88页。。比如部分国家依据地缘政治观念,提出北极治理的 “ 扇形机制、环五国(或八国)机制 ” 二种模式,将地理上不临近北极航线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排除在北极治理之外。但 “ 近北极机制 ” 的提出,为中国等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治理活动创造了机会。 “ 全球共管 ” 机制则强调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北极治理。然而,北极冲突依旧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基础,难以形成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

“ 和文化 ” 坚持 “ 和而不同 ” ,尊重差异性,对于北极航线开发中的国家冲突,需承认国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倡导求同存异,寻找利益平衡点,以规避矛盾冲突。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实践中面临多重挑战①张鷟,李桂花:《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视域下全球治理的挑战与中国方案选择》,《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期,第105页。,在北极航线开发复杂的利益纠葛中,更难以寻到出路。 “ 和文化 ” 坚持 “ 和实生物 ” ,强调北极航线开发中合作的重要性,反对霸权思想,主张各国开发活动发生交集时遵循 “ 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 ” 的原则,以避免国家间因存在利益冲突而相互争斗、相互牵制。这是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的新理念,符合人类共生性要求、也符合人们凝聚成利益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基于 “ 和文化 ” 理念探索各国和谐相处规律,有助于构建权责共担、利益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对于推动北极航线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3. “ 和文化 ” 对于北极航线开发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北极航线开发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也需要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更多国家的参与有助于加快开发进程。中国现有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对于北极航线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西方报道宣扬的 “ 中国威胁论 ” 误导了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曾明确表示反对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建设活动。基于殖民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国家关系处理,导致了各种冲突,不利于形成开发合力,客观上拖慢了北极航线开发进程。中国以 “ 和文化 ” 为出发点的开发理念,推崇的和平共处,追求整体和谐,如果能够被广泛接受,将极大地改善目前北极地区的国际政治状态,加快北极航线的开发进程。

“ 和文化 ” 对于北极航线开发的推动作用还表现为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和文化 ” 的 “ 和平 ” “ 共治 ” 理念,在北极航线开发中表现为注重科技共享、责任共担、能源共有,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改变发达国家对北极航线事宜的垄断权。基于 “ 和文化 ” 的航线开发理念中还蕴含着一种文明观,即主张文化多样性,支持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在北极航线开发过程中强调保护北极地区文化独特性,反对利用经济和政治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对于保持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基于 “ 和文化 ” 的北极航线开发理念,与现行占据主导地位的开发理念区别明显,比如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强调合理关切他国利益,而不是仅从本国利益出发,不顾他国利益。提倡通过维护和保障世界安全,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战胜所有对手来获得自身安全。这样的开发理念如果能够被广泛接受,可以有效缓解北极航线开发中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形成多方共济的合作关系,提升北极航线开发科学性、合理性,造福整个世界。

我国媒体传递北极航线开发事件信息时,应突出超越开发活动之外的价值理念传播,注重挖掘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深意,让世界各国逐渐了解 “ 和文化 ” 思想精髓。认识到基于 “ 和文化 ” 的国际关系理念对于改变世界相处模式,推动北极航线开发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让世界各国民众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相信秉承 “ 和文化 ” 理念大国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会是一个推动,而不是一种威胁。

(二) “ ) “ 负责任大国 ” 是国家形象的主体

国家形象作为外国民众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印象,既包含对于一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情况的客观认识,也包含着对其理性评价和感性态度。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大大增加。但是外国民众缺乏对于中国的深入了解,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于中国的国际行事方式存在一定误解。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是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形成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培养对待中国的友好情感。中国做好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向世界展示 “ 和文化 ” 精神内涵,让世界看到以 “ 和文化 ” 为精神内涵的开发活动对于北极开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树立起 “ 负责任大国 ” 的国家形象。

1.北极地区文化活动的保护者

北极航线开发过程中外国组织机构、企业及外来人口必将对北极地区和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北极生活的因纽特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主张尊重每个物种,尽力避免冲突和紧张关系,坚持在 “ 无条件分享 ” 、充分尊重对方和保护狩猎动物的前提下协商解决矛盾①潘敏:《论因纽特民族与北极治理》,《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8页。。这种被称作 “ 明智使用自然资源 ” 的行为,体现了因纽特人的共生观念,具有合理性。然而,基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更多从追求现实利益出发,追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与因纽特人朴实的价值观念存在冲突。事实上,现代工业文明是以现代科技为辅助力量,其他文明难以对抗,如果不对现代工业文明加以理性限制,势必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消亡。

“ 和文化 ” 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 君子和而不同 ” “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 ,兼收并蓄的传统与很多西方国家奉行的殖民文化思想截然不同。由此,我国在对待北极地区特有的文化风俗时,更多的是尊重与接纳,积极倡导对北极原住地居民民族文化的保护,维护其原本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国际媒体宣传报道中,要突出我国北极区域文化保护者形象,这是 “ 负责任大国 ” 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北极航线开发中科技共享的推动者

北极环境非常复杂,航线开发需要大量特殊技术和装备作为支撑,如破冰船、勘探设备、开发需要的基础设施等,需要以科技发展为前提,并且开发建设成本较高。据专家计算,建造一艘为油船破冰开道的核动力破冰船,造价约为5亿美元左右,而建造一艘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7万载重吨级破冰油船,造价为1.4亿美元左右②李振福:《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第76页。。任何国家单独进行北极航线开发都是不现实的,需要各国都投入人力物力,共同参与开发,才有可能实现复杂通航条件下的通航目标。

我国已经着手加强航行导航技术开发、冰区航行船舶建造等技术方面的研究,正在推进科学考察、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相关科技人才③陈明义:《关注北极,积极参与北极的科考、环保和资源开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第9页。,对北极航线开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为加快北极航线开发进程,我国一直坚持与世界各国分享研究进展,共同推进航线开发技术进步。我国虽然不是北极开发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开展资本与技术跨国合作,始终坚持以开放姿态推动北极科技共享,这是一个 “ 负责任大国 ” 的形象设定。

3.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践行者

北极航线开发会对北极环境带来改变,产生环境压力。在航线开辟初期,航行活动危险性高、投入较大,航运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更不愿意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投入。我国传统文化认为 “ 天人合一 ” ,人与环境共生共荣,利益相一致,保护北极生态环境是我国开发北极航线中必须坚守的底线。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北极政策》(2018年1月发布),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18203/1618203.htm,2021年2月1日访问。中指出 “ 中国坚持依据国际法保护北极自然环境,保护北极生态系统,养护北极生物资源 ” ,要求国内企业 “ 在保护北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参与北极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 ” ,确保我国船舶在通过北极航线时主动遵守公约及沿线国家法律规定。我国高度重视保护北极环境,并且通过严格的管理自律,在行动中切实采取保护行为,体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涵盖了我国对其他国家发展利益的合理关切。

三、北极航线开发中我国国家形象的传播路径

清晰的国家形象设定是国家形象塑造的第一步,如何有效传播,成为各国民众头脑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更为困难的问题。传统媒体时代,只要做好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的宣传工作,就可以实现传播目标,但在各种自媒体、融媒体兴起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民众信息接收方式大相径庭,以何种媒介、何种媒体语言、何时、向哪些特定受众传递何种信息,成为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

(一)主流媒体担当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主力军

主流媒体是指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随着新型媒体发展,主流媒体从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变,2020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成一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能够做到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北极航线开发作为国际瞩目的重大事件,媒体报道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参与。主流媒体多年发展形成的软硬件实力,是其他媒体形式无法比拟的,客观上决定了北极航线开发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依然要以主流媒体为依托力量。

1.发挥主流媒体的资源优势

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媒体报道就像一场无声的竞赛,哪些媒体报道更能吸引各国民众的关注,就具有更强的话语权。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主流媒体影响力要远超其他国家,其中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作为美国主流观念的代表性媒体,所传播的与我国相关的信息内容,深刻影响着西方社会对我国的看法。我国想要突破西方报道的封锁、建构属于我国的新闻话语体系,必须重视主流媒体价值,发挥主流所拥有的新闻采访权、第一手资料、较强的发布能力和新闻现场把控能力等优势。我国主流媒体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实力,在北极航线开发报道的竞争舞台上,必须做好与世界媒体巨头进行激烈竞争的准备。

我国主流媒体可以发挥国内体制优势,在选稿、编辑、推送、监测及互动反馈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第一时间获取政府部门相关公告数据、与北极开发相关的数据中心实现强强合作,打破媒介束缚,整合内外资源,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利用所获得的新闻资源,寻求国际社会追求的共同价值,把握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在高层次水平上专业分析,以高质量信息来吸引国际公众关注,逐步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主力军。充分利用多年来国际新闻报道的渠道,加强媒体报道内容的中国特色,打破西方媒体传统论调,推动中国主流媒体向世界主流媒体的目标迈进。

2.增强主流媒体报道的吸引力

当前,中国主流媒体在西方国家影响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西方社会媒体人士认为中国媒体是官方机构,不是独立自主的新闻机构,报道内容主要代表政府观点,不具备完全可信度。随着媒体交流的深入,虽然上述观点有所松动,但还不足以改变西方社会多年形成的片面认识。为提升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扭转西方媒体和民众的偏见,这就需要在北极开发活动国际报道中,丰富报道视角,深入挖掘问题,以符合西方民众思维模式的方式表达中国式思想。

我国主流媒体要树立国际品牌意识,有策略地将中国媒体打造成世界名牌。我国主流媒体对于北极航线开发问题的报道应当做到持续深入、客观全面、贴近事实,同时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蕴含其中,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视角。面向不同的文化背景受众和不同的媒介系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需要分点分层,充分考虑受众的宗教信仰、地方特色、语言差异,做到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为更多受众提供更完整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我国主流媒体要强化报道形态建设,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报道形态巩固现有受众结构。我国主流媒体报道严肃有余而灵活不足,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报道应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增加内容的吸引力。比如增加现场报道方式、提供比对式的观点实录(声音)、通过记者手记方式从民众角度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等方式,多元化呈现事件发展情况。也可以考虑构建主流媒体旗下个体新闻工作者的个人品牌,延伸我国主流媒体品牌影响力,既有官方形象,又能够树立个体形象,与受众建立多层联系。增强新闻信息与内容的真实性与独家性,利用深度解析方式从专业视角对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吸引外国民众接受中国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使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走进外国民众头脑中。

3.结合新媒介技术优势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在北极航线开发活动报道形态选择上,主流媒体要结合现代传播媒介,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突破传统渠道局限,扩大传播优势。主流媒体可以更多利用互联网技术便捷性,提升媒体报道时效性,打破信息传递在时空上的限制。主流媒体要提前布局,依托互联网媒体新闻报道策略,时刻关注北极航线开发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事件,做到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在 “ 黄金4小时 ” 原则下占领网络新闻的制高点,打破跨地域文化传播障碍,创造最大新闻价值,减少部分西方媒体片面传播信息的机会。

主流媒体可以借助新兴媒介建设自有传播平台,利用大数据支持,建设主流媒体本身的对外传播平台,从新闻内容、审核与发布的各个环节着手,以国际受众需求为导向,形成我国主流媒体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创设常态化栏目与窗口,设计媒体与外国民众的互动环节,营造国际受众的参与感,增强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吸引力。加强与第三方商业平台的合作,拓展传播渠道,推动自媒体及时发声,多视角表达观点,让西方民众认识到我国主流媒体对于自我表达的重视。主流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有助于外国民众加深对中国新闻的理解与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闻传递的中国声音与中国理念。

(二)新兴媒体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新兴媒体是能够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高互动性和分享性使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拥有网络的每一个人进行分享,实现多次传播,使内容更深入人心。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已经成为各国民众接触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影响力不断上升,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主流媒体,成为对外宣传国家形象的主战场。

1.开设个性化的公众平台或线上栏目

互联网公众平台受各国政府规制程度相对较小,影响广泛,传播速度快。线上开设北极开发的专门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向国际民众展示我国在北极航线开发等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政府要保证线上平台的媒体权益,给予其信息来源的支持,为其提供对外宣传渠道和保障。对于做得好、影响力较高的公众平台或线上栏目,要给予更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拓宽国际受众与媒体平台对话的渠道,满足国际社会的媒体互动需求。

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关键一环,要肩负起国家形象输出的责任。鼓励国内社会团体和个人建设面向国外的网络媒体平台,参与北极航线开发活动的报道和讨论。吸引在外国学习生活的中国公民或者华裔外籍居民关注北极航线开发活动,鼓励他们在国外建立相应的线上平台或栏目。新闻是传播信息和记录社交事件的重要工具①Fei Deng,Zhiying Li,Yuanke Li,etc., “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Earliest Departure Port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A Corpus-driven Study of English News Reports on Guangzhou ”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Vol.103,sp1,2020,pp.1070-1071.,要利用国外各国最流行的新兴媒体进行我国北极航线开发进程的相关报道,这样做的好处是反应速度更快,内容更符合西方民众的思维惯性,有助于中国理念渗透到国际舆论体系当中,重塑我国在国外民众心中的国家形象。

2.提升各类新兴媒体内容质量

新兴媒体全面介入北极航线开发事件报道,必须加强报道内容的质量建设,做到新闻报道全覆盖和统筹规划。媒体信息传播的核心要求是 “ 内容为王 ” ,全方位解读北极航线开发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获取国际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在有限的注意时间内提供优质内容,这是吸引国外民众的关键。新兴媒体要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提取重要的信息元素,深挖北极航线开发事件的内涵,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可视化途径,还原事件场景、增进受众理解。还可以依托VR可视化传播、嵌入式报道、直播等方式能够再现国际事件情景,延伸国际受众感官。当然这些内容很难由单一的新兴媒体使用者完成,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提供各种可供传播的新闻素材和呈现方式。这需要政府、国内主流媒体、各种传媒机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北极航线开发报道的质量,全面展示我国在北极航线开发中的贡献。

四、结 论

打破部分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片面宣传产生的负面国家形象,是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交往与合作的重要前提。我国媒体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应围绕国家形象设计、宣传等问题主动进行规划,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塑造真实、积极的国家形象。

利用北极航线开发活动宣传进行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考验我国媒体对外宣传的实力,成功与否取决于我国媒体面向国际的宣传渠道是否畅通,宣传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向外推广策略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则是对于北极航线开发活动宣传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否有足够多懂外语、会宣传的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支撑力量,各种媒体能否长期围绕国家形象塑造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宣传报道北极航线问题来塑造国家形象,是我国尝试进行国家形象自我塑造的开始,是我国在新媒体语境下寻求扩大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扭转负面的国家形象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北极航线国家
山东航空新开航线列表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开通4条直飞国际航线
贵阳至北美洲际航线开通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