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意义、理念和策略*

2021-11-30

关键词:学术期刊选题策划

赵 强

(苏州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21)

学术编辑、学术期刊和学术共同体密切关联,学术编辑是学术期刊学术性的重要保障,而学术期刊又是凝聚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平台。理念上,学术刊物作为学术共同体成果展示、传播、继承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应当是学术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术编辑作为学术刊物的把关者和优化者,也应是学术共同体的学者本身。而现实中,由于学术理性和分工的发展,学术期刊、学术编辑日益挣脱学术共同体这一综合性学术生产空间,成为孤立的“原子”。脱离了学术共同体而日益专业化的期刊和编辑,其成果总体上也背离了学术共同体本性,合法性受到挑战。学术期刊与编辑重回学术共同体是学术期刊学术本性复归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业界从学术期刊角度对学术共同体进行了诸多探讨。朱剑认为,学术共同体的内在价值为学术期刊设定传播秩序,学术期刊“理应遵守学术共同体为它设定的规制,这是学术传播秩序合理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本质上,“一本学术期刊是否能为学术共同体所接受,仍然是判定其是否有存在价值的标准”。[1]王浩斌认为,学术共同体从根本上决定学术期刊的合法性,“学术共同体的缺失是学术期刊之学术评价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原初的、根本性的学术传播功能被忽视,而后来演化出来的学术评价功能则备受关注。就当下中国的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问题而言,最关键的是学术共同体的缺失以及如何建构的问题”[2]242。刘文山通过学术评价中的“同行评议”功能将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逻辑性关联起来:“学术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学术评价,对整个社会的学术活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不仅评价学术论文和成果本身的水平和价值,同时也评价了学术论文和成果的载体——学术期刊。”[3]

以上讨论主要是从“学术评价”“同行评议”这一学术共同体的“黄金准则”的视角,对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的关系进行理论思辨,从而推导出学术期刊依托学术共同体办刊的重要性,而鲜有从专栏选题策划这一编辑实务的角度对学术共同体和学术期刊的关系进行实践探讨,以凸显学术期刊依托学术共同体办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笔者拟从学术期刊专栏选题策划的角度,讨论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对学术期刊的意义,审视其深层哲学基础,并提出可能的策略选择。

一、意义:学术引领

重构学术编辑引导下的学术共同体进而开展选题策划,可将编辑活动重新嵌入学术共同体,在确保编辑主导性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学术共同体综合学术生产功能,为编辑引领学术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学术编辑“应当”引领学术发展。关于学术编辑的“学术引领”问题,业界长期存在争论。多数编辑学者提出编辑引领学术研究和发展的观点[4-6],而有些编辑学者提出“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7]。对立的观点源于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前者往往基于学术刊物的本质属性和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看到的是编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后者则是基于学术刊物的层次性、学术评价的复杂性,看到的是编辑的依附性和被动性。当然,还有编辑学者认为编辑是否应当引领学术研究和发展应具体分析。[8]在笔者看来,编辑的学术引领存在一个“该不该”和“能不能”的问题。学术编辑“该不该”引领学术和“能不能”引领学术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学术编辑的职责问题,后者是学术编辑的能力问题。在学术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上,不能将“责任”和“能力”混淆,不能因为多数编辑没有引领学术的“能力”而否定编辑引领学术的“职责”。换句话说,学界认为学术引领主要是学者的责任和职能,这种观点无可非议,但是不能据此认为学术编辑没有学术引领的职能,学术引领的大门不应该向学术编辑关闭。

选题策划是学术编辑引领学术的体现。策划是编辑的重要职能,是编辑本质的重要规定。对于学术期刊的学术编辑而言,策划是其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学术能力,拟定既符合办刊宗旨,又切中社会现实,同时直指某一学术问题的选题,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这种选题现实化的活动。这里的“策划”是一种广义的策划,它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对学术的引领。首先,策划是选题的生产活动。策划使隐含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中并指向学术前沿的选题成为现实,实现了选题的从无到有。其次,策划潜在地实现了作者的定在。经过策划的选题以其内涵和外延规定着某一学术领域的学者,潜在指向某一领域的学术生产主体。最后,策划实现了学术观点的传达和匡正。策划的过程也是学术编辑同栏目主持人或者目标作者之间反复沟通、交流,从而使选题被作者理解和接受,对偏离选题的思想进行纠正的过程。无论是选题的生产,还是学术生产主体的选择,抑或是选题主旨的传递和纠偏,都是学术编辑引领学术的重要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期刊通过策划实现对学术的引领是理论上的“应当”。实现学术引领的策划需要预设编辑能够准确把握“真问题”中蕴含的“真学术”这一前提,这就将编辑提升到学者水平,要求“编辑学者化”。但实际上,除了个别学术期刊和个别学术编辑能达到学者水平,大多学术期刊的学术编辑还不具备这样的学术能力。在绝大多数学术编辑尚未达到学者化水平的情况下,如何让策划引领学术由“可能”变为“现实”呢?答案是建构编辑引导下的学术共同体。所谓学术共同体是“基于某种学科、价值、理念或范式的认同而形成的结构松散的学者群体”,学术同行、共识性学术伦理规范和共同的学术信息传播平台是学术共同体三大本质要素。[1]240学术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谓编辑引导下的学术共同体,是指业界借助学术刊物这一平台,基于对学术成果评价标准和制度的认同组织起来的在某一学科中有相同学术趋向、学术方法和学术兴趣的结构松散的学者群体。

一方面,这种形式的选题策划由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进行和实现,体现了编辑的主导性。另一方面,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进行选题策划保证了选题策划的学术性,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可以确保策划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共同体由一定专业知识的学者组成,他们不仅对社会热点、时代问题有深刻洞察,而且掌握专业知识和学术话语,了解学科的变化历程、研究现状、代表人物,对学术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因此能够保证选题策划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二是可以确保策划规则的自律性。学术共同体共识性学术伦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非学术性标准(如政治方面的权力、经济方面的利益等)的介入,从而使选题策划按照学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展开。三是可以发挥多元学术主体优势。学术共同体是一个综合性学术生产和再生产空间,不仅包括学术直接生产者,还包括学术评价者(定性评价者与定量评价者)、二次传播者、增值服务者等。在学术共同体中策划选题,可以发挥学术生产多元主体的合力,同单一编辑、单一期刊的孤立策划相比,大大扩展了选题策划的要素空间。

二、理念:“空间”和“空间化”

学术共同体是学术生产的空间化样态。“空间”和“空间化”是学术共同体的深层哲学基础。学术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进行策划,是对“空间”和“空间化”的自觉运用。

众所周知,空间同时间一样,都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如果说时间表现为事物的持存性,那么空间就表现为事物的广延性。事物既是形式存在又是关系存在,既表现为形式的广延又表现为关系的广延;因此,空间可以分为形式空间和关系空间。那么什么是“空间化”呢?由于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属性,因此只要有事物就一定有空间。但是,空间不是完全依附于物质的被动存在,它还是事物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是事物实现自己的条件。这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事物存在的空间,使事物存在的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得以展开的过程就是“空间化”,包括“形式空间化”和“关系空间化”。

“空间化”具体表现为空间开放、空间跨界和空间重构三个相继过程。一是空间开放。事物要“空间化”,首先要空间开放。空间开放是指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的敞开状态,同空间的封闭相对。当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过度封闭,成为事物发展的“天花板”时,空间开放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只有敞开空间,内外空间要素才能够交流碰撞,激发创新。二是空间跨界。所谓跨界是从某一空间界限或范围进入另一空间界限或范围的运作。在两个异质空间中寻求共识是跨界得以可能的前提。要实现空间跨界,关键是在两个空间之间达成共识;不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不可能实现平稳跨界。三是空间重构。空间重构是针对空间开放和空间跨界之后形成的空间而言的。空间重构是指对跨界联合形成的空间中的各个要素重新安排和调整。在空间开放的前提下,通过寻求共识进行空间跨界,原来不同空间的异质的主体、规则等要素同时被纳入跨界之后的空间无序甚至矛盾运作,这必然影响效率。为了使跨界之后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序、运行有效,需要对空间形式(结构)和空间关系(内容)重新安排,以生产出一个有序、有效的新空间。

学术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是自觉运用“空间”和“空间化”理论的结果。首先,重构并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是空间开放的产物。从学术史的视域看,真正的学术生产和学术共同体密切关联。学术共同体就是包括学术生产主体、学术伦理规范、学术评价标准、学术展示平台、学术传播传承、经费保障等学术生产诸功能的综合空间样态。但是,学术理性使学术共同体这种综合性学术生产空间样态日益分化为不同的封闭性学术职能机构。而编辑引导下的学术共同体建构就是编辑主体试图让编辑空间重新和学术生产的其他功能空间关联的体现。没有编辑空间的开放,就没有编辑引导下的学术共同体。其次,重构并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是空间跨界的结果。学术共同体是在寻求共识中形成的,共同的学术趋向、学术方法、学术兴趣、学术评价标准、学术伦理规范等是构成学术共同体的前提。但是,在学术共同体各种功能专业化过程中,共识被分解了,形成歧见和隔阂。而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就是试图通过学术刊物的版面这个平台,依据“学术水平提升”这一共识,重塑综合性学术生产空间。学术成果要展示、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而学术刊物就是学术成果展示、传播的重要平台。编辑拥有这一平台,同时就拥有了通过共识在被分割为异质性学术生产空间中进行跨界的基础和条件。最后,重构并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是对学术生产的异质空间进行重构的结果。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的过程,同时也是围绕栏目选题策划目标重构选题策划的多元主体、组织结构、权责体系、运行规则等的过程,必然涉及新学术空间中人、财、物、制度等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的安排和调整。这些关系的重新调整体现在从动议到确定选题,再到组稿、选稿、修稿、定稿、发稿、评价等选题策划过程中。

三、策略:“联合策划”

依据“空间”和“空间化”理论,自觉塑造适宜的选题策划空间样态即学术共同体,可以为编辑的学术引领提供保障,凸显编辑的学术引领功能。在当前学术生产极度专业化、功能独立化的学术生态环境下,编辑如何主导构建一个以选题策划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呢?“联合策划”是一种可能的策略选择。实际上,业界在借助学术共同体进行策划以引领学术发展方面早就进行过有益探索,如开展“联合征文、刊文”,联合开设“专栏、专题”等[9]。这些探索,有的只建立起编辑的联合,而忽略了联合的编辑同学术权威即专家学者的再联合,导致策划的盲目性;有的虽然也是联合起来的编辑和专家学者的再联合,但是把策划直接委托给专家学者,放弃了编辑的主导地位。在既依赖专家学者以确保策划的学术性又不放弃编辑主导性这一要求下,“联合策划”应运而生。

在没有明确“联合策划”概念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引导建构学术共同体的“编辑”绝不是单个的编辑,而是联合起来的编辑。如果说单个的编辑确实由于学术水平问题而不能实现学术引领,那么联合起来的编辑,而且由联合起来的编辑再跨界联合其他学术生产主体,则能弥补单个编辑学术能力的不足。

那么什么是“联合策划”?“联合策划”是“联合策划专栏”的简称,即多家学术期刊某一学科编辑联合,借助学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作者)、定性评价者(学术权威)、定量评价者、传播者(二次文献)、学术增值服务机构等多元学术生产主体形成的合力聚焦选题,共同开设专栏,共同组稿、选稿、编稿、发稿,从而使学术期刊介入学术生产体系,并且达到学术创新、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实现学术引领功能的一种编辑创新形式。它是由联合起来的编辑在对学术共同体本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共同策划专栏为抓手,采取一系列举措重塑学术共同体,把编辑孤立、封闭办刊推向编辑联合主导学术共同体办刊的实践尝试”[10]62。“联合策划”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确立联合的期刊和编辑;二是共同邀请学界相关领域专家召开选题策划会,发散和聚焦选题;三是根据确定的选题向全国征文;四是根据统一规则初步遴选论文;五是共同组织学界、作者、评价者、传播者和增值服务者召开“论文发布会”,实现初步定稿;六是将选定的文章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配;七是各刊对分配的论文进行编校出版;八是对共同刊文效果的反思和研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策划”不仅指编辑实务的一个环节,而且指开设专栏的整个流程。当前,“联合策划”作为业界重要联合办刊形式,在诸多学术期刊中开展。[10]61-62

“联合策划”至少在四个方面体现了空间和空间化理论的指导。首先,“联合策划”是自觉运用空间生产力的结果。“联合策划”中信息的沟通与传达、共识的形成,得益于便捷交通和互联网、电子邮件、QQ、微信等实体化、虚拟化的空间生产力。其次,“联合策划”是自觉开放办刊空间的结果。“联合策划”中每个独立的办刊空间都通过某一专业板块的联合打开了封闭办刊空间缺口;同时,“联合策划”中微信公众号和专业化数字平台建设也打开了虚拟办刊空间。再次,“联合策划”是空间跨界联合的产物。“联合策划”借助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共识将不同期刊、学者(作者)队伍、评价中心、数据库等专业化学术生产主体空间界限打破,实现它们的跨界联合。最后,“联合策划”是自觉重构学术生产空间的结果。“联合策划”围绕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根本宗旨将选题策划的每个环节和程序中的主体、制度、对象、关系等空间要素重新定位、组合和再结构化,选题策划会、全国范围的组稿、稿件的初步遴选、论文发布会等就是这种空间关系重构的现实化。

之所以说“联合策划”是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的策略选择,是因为其符合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的本性。具体可以从其具有编辑主导性、符合学术共同体本性以及本质上是一种编辑实践活动三个层面加以说明。首先,“联合策划”具有编辑主导性。“联合策划”的整个流程都体现出编辑主导,是编辑推动的联合策划,其他学术生产主体在“联合策划”中处于从属地位。“联合策划”的动议是编辑协商发起的,选题是编辑预先提出并邀请专家学者讨论逐渐聚焦起来的,组稿和初次遴选稿件是联合起来的编辑依据大家一致认可的规则进行的,论文发布会完成初次定稿过程中学者(作者)队伍、文摘刊物、数据库、评价中心也只是建议性的,最终定稿在每个联合的编辑和编辑部。其次,“联合策划”属于学术共同体行为。从“联合策划”主体来看,不管是联合起来的编辑,还是作者(直接生产者)、专家学者(定性评价者)、二次文献人员(二次传播者)、评价中心(定量评价者)、数据库(学术传播和增值服务者)等,都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都是同行,有着相同的知识、兴趣和方法。从多元学术主体聚集的内在灵魂看,他们有着提升某一学科和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的共同目的,都遵守某一学科和领域的评价标准,都认可共识性的学术伦理规范。从学术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来看,“联合策划”中的每个编辑都从自己的学科领域拿出一定数量的版面,共同开设某一专栏,这些专栏就成为这一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信息传播平台,达到在综合刊中办专业刊的目的。最后,“联合策划”本质上是一种编辑实践活动,而不是别的学术生产活动。“联合策划”是联合的编辑再联合多元学术生产主体进行的选题的动议、选题的聚焦,以及围绕选题进行优质稿件创作、遴选、优化、刊发、传播等活动,整个过程都以联合策划专栏为目的。

当然,作为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的策略选择,“联合策划”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术共同体建构,离理想的学术共同体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为:一是参与“联合策划”的期刊和编辑的主体资格不平等。从当前的业界实践来看,参加“联合策划”的期刊往往是同等档次的核刊,联合起来的编辑也都有一定职位,在参与联合的主体资格上显失公平。二是“联合策划”稿件的终审权还掺杂利益和权力等非学术性成分。“联合策划”确定录用的稿件还要经过每个期刊终审,这也就意味着“同行评议”这一“黄金准则”没有被完全和彻底实施。三是“联合策划”容易导致“互引”。相同的学术主题,相对稳定的学术团体,相同档次的发表平台,容易使联合起来的期刊钻“引文索引”这一学术期刊定量评价的空子,彼此互引,导致“联合策划”异化。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从根本上颠覆编辑引导学术共同体进行选题策划的合法性。因此,编辑联合引导学术共同体开展选题策划还需要在打破参与权的“俱乐部”效应、摆脱利益和权利对终审权的干预以及制定严格控制“互引”的制度等关键环节继续探索。[10]65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选题策划
穿行城市中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谈诗词的选题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选题有误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