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研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浅析
2021-11-30常晓晶张毅之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常晓晶 张毅之(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虽然成本工程在企业中已广泛推行,但大多数职工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科研人员往往更重质量、保进度,而忽视成本。物料领取超于项目材料定额,外协监管不到位,在年度预算申报和月度预算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责任主体部门对项目经费需求缺乏全面系统思考,导致预算执行率和经费计划执行率较低,项目成本管控往往发生在事后,缺乏项目经费预算的牵引性和指导性。
(二)科研业务与财务融合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完善
科研项目成本管控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导致财务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成本发生过程进行归集,无法判断列入该项目的支出是否合理,并及时在项目成本发生严重偏差时提出预警、分析和评价。经营管理部门获取的成本信息往往是事后信息,缺乏事前管控。
(三)项目全周期预算与项目年度预算不匹配
由于项目研制周期较长,短则2 ~3 年,长则5 年以上,且部分项目经费到位时间与研制进度不匹配,导致个别项目现金流无法及时满足项目付款需求,造成项目年度预算与全周期预算无法衔接,预算执行不确定性较大。
(四)缺乏对成本管控的激励考核措施
企业对成本管控的考核制度不健全,对管理部门、科研生产部门成本管控责任目标不明确。项目成本管控缺乏从上到下逐层分解指标和奖励激励手段,项目成本管控成果没有与部门及员工的绩效挂钩,缺乏及时到位的考核兑现和激励“减支降本、减投降本、增效降本”的行为,来促使全员能够积极投入控制成本和盈利创效中。
■ 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方案
项目全周期管理以经费管理为核心,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保证研制,控制成本;落实责任,加强考核”为原则开展经费管理工作,要加强项目全周期预分预控策划,通过事前策划、过程监管、事后评价等,严格控制成本,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和项目经济效益,实现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项目业务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相贯穿融合,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 项目全周期预算目标的确定
项目全周期预算目标来源于项目合同价格,且不能突破总包合同价格。根据报价原理,合同价格构成包括成本、利润、税金等组成,其中成本又可分为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燃料动力费、事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工资及劳务费、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事务费为直接成本,燃料动力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工资及劳务费、管理费为间接成本。在预算管理的初级阶段,确定目标成本是全周期预算管理的出发点,针对不同项目类型,采取不同的目标成本测算方法。
成熟项目采取类比历史项目的技术状态,采集历史项目的成本信息,运用数学模型对新研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同时,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结合对项目产品的设计、技术状态、生产要求等信息,对历史项目成本信息进行核实,对项目成本预算进行确认,最终测算出项目的成本目标。
■ 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的执行控制
由于科研项目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产品种类繁多、经费体量大、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在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中,既要实现全周期经费的预分和成本的预控,又要实现项目年度预算、月度预算与项目全周期预分预控相匹配。项目主管依据项目合同额和产品成本数据库信息,开展成本策划工作,梳理产品研制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或元器件信息,根据物资采购历史价格,估算项目材料费预算;根据项目技术状态,识别超生产能力范围工序或零部件,由生产管理部门提出外协需求和外协费清单,论证外协必要性,制定项目外协费预算;经营管理部门制定项目预分预控和全周期经费预算数,由项目总师审核确认后,下发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预算。项目管控实施阶段是从开工到完工的过程管理,是项目周期中时间最长、不确定因素最多的阶段。需要项目团队各岗位从研制进度、产品质量入手,对人机料法环等全要素进行全面有效管控。加强物料采购和使用管理,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将物料的使用情况和采购情况对接,控制物料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材料出库时,判断与项目材料定额是否匹配;外协发生时,由项目经费主管审核外协必要性及外协费额度,避免先外协后管控的现象;工时申报时,根据研制进度,判断工时是否合理;机器资源和人员配置是否实现最大化;并通过月度成本核算、分析,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力争效益最大化。
■ 项目全周期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全过程经费管控,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项目管控各过程纳入项目经营管控平台。在项目立项阶段,实现系统内填报项目报价金额、材料需求、外协需求及人工成本所需费用。在项目预分预控和全周期经费预算阶段,以市场投产计划项目为依据,按照成本科目可分为材料费、外协费、定额工时及分摊费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制定、审核、下发项目全周期预算。在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过程监管阶段,确保能够与合同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集成,实现数据互传,一方面实时统计过程中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控制过程中执行的上限额度。
■ 建立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考核机制
项目完工结算后,项目经费负责人编制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报告和项目经济性评价表,评价考核项目给公司带来的经济贡献。考核内容包括项目回款及时性(依据项目进度和产品里程碑节点)、项目实际利润率等、项目预分预控和全周期经费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执行管控是否有效,项目是否按计划节点保质保量交付,外协预算执行准确度。预算考核结果按照责任主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并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激励全员全过程严控成本,深入推进成本管控各项工作的落实,实现精细化经营管控。
通过项目全周期经费管理,将项目成本管控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职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的局面,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增效降本和健康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