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理转型
2021-11-30张艳艳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公司
文/张艳艳(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公司)
现如今,随着国内外市场氛围的不断改变,涌现出诸多新型技术,另外,国内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均需企业加强内部管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下文从业财融合定义入手,分析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控转型价值,并针对现有财务管控缺陷,提出财务管控转型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业财融合定义
业财融合,实则就是业务与财务的高度统一,主要是企业业务与财务完美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业务动态、物流动态、信息动态、资金动态等。
参照具体目标拟定计划,优化评价内容、管控内容,促使企业全面展现发展价值,显示业财融合重点内容。
立足现有资源背景、业务规划背景,通过会计管理方法,助力企业高效配置资源,促进企业提高管控能力,取得业务成绩。具体来说,把财务融入业务中,可切实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在配备资源等方面发挥价值,促使企业提升效益,寻找来自财务管控方面的最佳策略,为企业长远规划奠定基础。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转型成功的价值分析
(一)益于促进企业战略发展
财务规划应时刻围绕企业总体计划,明确未来运营规划,将重点放在采集资源、寻找企业发展价值等方面。
以业财融合为关键点,立足业财融合大背景,全面掌握各种运营活动实际状况,并给出相应建议。若业财不能协同发展,将会导致企业财务与业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降低调控效果,无法发挥财务价值,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策划成效。
(二)益于提高财务精准管理
财务报表信息的精准化,更利于企业负责人及决策者强化企业规划,完善内部管控。通过业财融合,促使财务信息精准完整,确保负责人掌握实施动态,对企业所属资源进行归纳与分析,优化调配,以便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管控计划带来一定支持,进而加速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三)益于加强运营风险控制
通过业财融合,将财务管理工作列入更深层次的业务范围内,赋予企业业务财务属性,进而确保企业从业务源头融入财务管控中,严格控制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业绩把控质量。
(四)益于提高财务管控能力
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促使企业有效配置内部资源,严控成本费用,结合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所有资源,实现“提质增效”目标。通过业财融合手段,调动职工能动性,全面把控运营管理行为,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益,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财务管理顺利转型。
三、业财融合下财务管理转型现状
(一)流程存在缺陷,业财融合受影响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存在诸多不妥之处,严重限制财务转型时速,影响业财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财务流程设计时存在“独立性”,导致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间缺少对接口径,横向融合程度不足,财务对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到位,无法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虽然企业财务流程得到一定优化,但财务职能仍未摆脱传统财务核算模式的影响,并未全面关注价值链及产业链等财务管理内容,导致财务功能纵向延伸度不足,不利于业财深度融合[1]。
(二)人才驱动不足,财务人员转型慢
目前,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转型节奏缓慢,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的财务发展需求。据了解,我国现有会计人员数量基数大,但一大部分会计人员仅仅发挥财务会计职能,将工作重点放在会计核算及监督等方面。
事实上,管理会计和业务财务人员有一定区别,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会计行业紧缺专业型人才,现阶段,即使目标超前,但业务财务人员比例仍不高,虽然企业自身培养人才力度较大,且投入了足够多的成本,但由于周期偏长,导致业财融合人才极度匮乏,缺少财务转型的人才驱动力量。
(三)内部沟通不畅,财务转型受阻碍
企业在业财工作融合之际,需要全员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从财务部门到业务部门,再由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实施双向互动。但目前多数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交流受阻,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处于独立状态,致使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机制和具体规划与业务工作脱节,整体效率低下,制约业财融合进展,致使财务转型工作流于表面,业财融合效果不佳。
(四)技术支撑薄弱,信息化建设不足
业财融合,事实上是促进财务、业务与信息三者融会贯通,而信息是业财融合的关键。在大数据环境下,5G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已逐步进入财务转型领域,创新推动业财工作的融合发展。但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只能满足基本发展需求,信息系统尚未创新完善,难以引入先进技术,降低业财融合转型效率,同时增加财务转型成本。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加速财务转型对策分析
(一)提升财务管理,实现全程闭环管控
企业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拓展财务功能并健全财务机制,优化财务流程,以便有效引导财务转型工作,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准。
一是优化信息采集方式和收集渠道。高效使用企业经营及管理大数据,确保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短期内实现共享,加强财务信息关联度及时效性,全面提高财务信息质量[2]。二是整合财务信息及相关数据。全面展现财务对业务的引导、决策功能,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改善成本控制成效。三是实现业财流程融合。所有业务均由业务前端发起,经逐级审批后推送至财务环节,实现业务的闭环管控,推进业财有效协同,发挥财务监管职能[2]。四是构建多维精益核算体系。全面开展业财共建共享,实现管理维度链路贯通,建成多维精益管理体系,以业务活动、资产类型、用户类别为核心管理维度,以会计科目、预算科目、往来款项性质、成本大类等为信息规范维度,统一业财数据标准,流程标准及业务规范,构建开放、共享的多维价值信息反映体系,出具价值反映多维报表,促进业财规范、标准深度融合、推动管理变革提升,实现业财数据标准统一、流程高效贯通、信息高度共享。
(二)加强人才储备,提升人员综合素养
企业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了解把握业财人员的市场需求情况,主动培养财务人员,加强财务转型人才储备力量。一是强化专业培训。财务人员通过提升操作技能,完善知识体系,不断开拓经济领域、业务领域、市场领域、管理领域专业知识,提高道德水准,切实增强综合素养。二是融合业财技能。结合发展状况,明确业务型财务人员的职能、内容、规则,加强经营分析,把握业务关键点[3]的技能,推进财务人员完美升级。财务人员由于业务匮乏难以满足转型需求,因此,要改变财务人员只在办公室收取单据、审核报销、填报报表、预算分析等传统工作风格,变被动为主动,坚持下沉业务一线,学习业务知识,了解业务流程,加强商业敏感性,掌握必备的业务技能,这样才能从业务前端数据中捕捉更多有价值的业务信息,并以此为依托,展开财务分析,找准经营要点,提供决策信息,深化融合实效,促进高效转型。
(三)转换管理思维,打开视野创新创效
企业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转换财务管理人员思维及管理视角,全方位分析企业经营成效、运行成果及财务数据,打开视野为企业发展创新创效。一是转变思维模式。若思维依旧停留在单一的核算方面,财务仅以会计凭证为着眼点,坚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财务与业务终究处于脱离状态,形同路人,财务分析空白无力,毫无使用决策价值。
业财融合,亟须改变思维模式,财务延伸至业务前端,渗透到业务各个环节,了解企业发展形势,为业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进而全面提高财务价值,实现转型目标。二是勇于开拓创新。通过科学规划及正确引导,鼓励财务人员转变传统工作方式,开阔视野,强化创新意识,将实践工作亮点及重要业绩贡献提炼成成果课题,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为财务转型提供成熟有效的经验支持。
(四)创新沟通机制,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在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为加速财务转型,企业应畅通内部沟通渠道,促进业财有效对接。一是构建交流桥梁。通过内部组织机构,在合理、合法、合规条件下,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界限。在顶层框架方面,突破业财联系壁垒,以促进业财有效协同。二是提高沟通技巧。业财人员应进行有效沟通,将晦涩财会语言变为通俗易懂的经济语言,积极消除业财部门沟通障碍,促使更多人员参与财务活动,配合完成财务核算等工作[4]。三是形成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方式,增强业务人员积极性,打破以往抵触情绪,主动与财务人员沟通,为财务工作提出有力诉求及可行性建议,业财协同,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推进业财融合有效落地。
(五)加速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在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并创建内外信息共享制度,优化信息化建设,为促进财务转型提供技术保障。一是优化配置资源。积极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动内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在实处,保障企业内部信息高效传递,实现业财信息及时对接。二是搭建信息系统。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制度,拓展企业市场,促进行业内外企业高效合作,优化供应链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信息对接口径,促进各类信息完美互通,全面增强企业财务信息多元性、全面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信息资源。三是应用新型技术。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增强财务信息采集效率、采集质量,全面挖掘财务信息价值,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5],为财务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财务转型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新时代财务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为实现财务转型,面临沟通不畅、流程不顺、人才匮乏等阻碍,因此,企业要重视相关问题,优化财务流程,改进沟通机制,增强人才驱动力量,推动财务工作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