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进出口商品归类》教学实践
2021-11-30徐亚丽
徐亚丽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1.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海关有限的归类管理资源与企业日益增长的预归类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进出口商品预归类服务人员,这就要求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时重视“进出口商品预归类服务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快速、准确归类的能力而且还要积累大量的商品知识,然而传统的课堂形式根本达不到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课堂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课堂。此时“超星学习通”平台恰好给笔者的课堂提供了广阔的运用空间,所以就尝试把《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和“超星学习通”平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何谓《进出口商品归类》教学实践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用户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立学习课程,进行小组讨论,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服务。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笔者最看重的是“超星学习通”平台支持的“移动课堂互动系统”。如果把“超星学习通”运用到我们的高职课堂,我们的课堂就可以转变成“移动课堂”,这样就我们的课堂活跃程度会大大提高。“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的功能强大,利用 “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的移动课堂,我们可以做到:设置学习课程、考勤签到、随机点名、资料推送、在线考试、在线训练并及时反馈等。老师需要安装手机版的“超星学习通”APP和电脑版的“超星学习通”APP、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超星学习通”APP。
一是课前准备。课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学生情况来设计教学项目(学生的学习任务),准备好可以上传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word格式文档、PDF格式的文档,甚至是图片和视频,尤其是用图片来展示商品效果最好。相关的商品知识,比如生产过程,可以用视频来展现。众所周知,要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技术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可以,恰好“超星学习通”平台中可以设置作业和考试,最可贵的是这个平台对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具有自动批阅的功能。这非常适合《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训练,因为这门课程中的题目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给老师设置大量的课外训练题目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此老师可以分层次设置大量的课外拓展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性的完成。
二是课堂教学。在这种新型的课堂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利用手机“超星学习通”APP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完成《协调制度》中第五十二章“纱线归类”这个学习任务时,老师在课堂中利用PPT展示出“纱线”的归类步骤是:是否缝纫线;是否供零售用;含棉量是否超过85%;梳理方式;纱线种类;纱线细度。学生打开手机登录到“超星学习通”平台,进入老师预先设置好的《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中,打开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屏幕中展示的归类操作步骤,结合手机中展示出来的商品信息,翻阅《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第五十二章相应的编码表,就可以找到编码。在手机中输入自己找到的编码,提交归类结果就可以了。“超星学习通”平台具有自动批阅功能(前提是教师预先设置了正确答案),老师和同学及时就可以知道归类结果是否正确。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很多的教学活动,这里就不再具体说明。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更是符合高职课堂主张的“做中学、学中做”。
三是课后巩固与拓展。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然而《进出口商品归类》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商品知识,还需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注释。这种矛盾一直是制约着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在这种新形式的课堂中,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比如在完成《协调制度》中第十五类的学习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类注、章注以及子目注释。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或者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势必枯燥无味并且学生也记不住这么多的知识。在“超星学习通”移动课堂系统中,老师把相应的注释做成文档上传到课程资料中,并在“作业”项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填空题。老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先看完文档资料再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这个任务也可以通过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堂老师只进行答疑就可以了。经过试验,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堂的讲授效果。
四是全程监督。在这种新课堂中老师可以做到全程监督,在这个平台中设置了《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后,打开“统计”链接,可以看到“章节学习次数”、“学生管理”和“成绩管理”这三项功能。根据其中的数据,老师能够知道学生是否查看学习资料、也知道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甚至是作业积分。老师可以依据这里作业积分给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
由此我们就知道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和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不一样,进而可以感受它的新颖性。
3.“超星学习通”平台支持的《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新特征
感受到借助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组织课堂教学而形成的课堂,对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的新颖性从诸多方面都显示出来。
一是理念新。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恰好迎合“互联网+教育”,符合新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这种新课堂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特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线下利用PPT展示归类操作步骤或方法,线上完成归类任务,做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这种教学方法彰显了“三教改革”中教学方法的革新,也体现了教师自身的革新。二是工具新。在这种新课堂中无论是老师使用的教学工具还是学生的学习工具都发生了变化,由传统课堂中的课本、练习本和签字笔转变为这种新课堂中的手机。在课堂中老师拿着手机讲课,学生拿着手机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挑战,因为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课堂中的“低头族”一直让高校老师很抓狂。利用手机教和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抬起头来。三是教学模式新。“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进出口商品归类》新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模式也被更新。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主要借助于PPT和教材,并且老师要操控PPT播放,不能自由地在教室里巡视。在这种新课堂中,老师不必要再像以前过度依靠PPT,可以用手机操控,在教室拿着手机自由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的训练通过线上进行,必要的商品知识借助于PPT来展示(线下模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一遍看PPT中的归类指导,一遍操控手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新课堂中被精彩展现。四是学习方式新。“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移动课堂在《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学习方式也进行了革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工具是手机而不再是练习本和笔,甚至可以不需要用教材。学生不需要写字,这和现在提倡的“无纸化通关”相呼应。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理论,而是大多数时间在操作自己的手机。在这种新课堂中老师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学习通平台中章节内容。总之“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使用使得笔者主讲的《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焕然一新。
4.新课堂模式能提升教学效果
经过接近两个月的尝试,笔者深刻感受到这种新课堂模式能够助力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是能提升训练效果。众所周知任何人要想学好《进出口商品归类》理论并具备快速准确的归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才可以,我们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课堂中,一节课45分的时间里学生先独立查找编码、上交训练结果、老师批阅点评或者同学互批互评,最多能够完成10个商品的训练任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训练,学生做完之后直接提交,最值得利用的是这个平台自动批阅的功能。系统自动批阅训练结果,这会节省课堂一半多的时间,这样笔者能够带领学生利用45分钟完成30个商品的归类。通过对比我们就能知道这种新课堂能够提升训练效果。
二是能及时反馈训练结果。借助于“超星学习通”这个平台,笔者可以设置作业发布给学生做。《进出口商品归类》中的作业大都是填空题,笔者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置了作业,每次作业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填空题。这个学习平台针对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有自动批阅的功能,学生完成作业提交之后,系统会自动反馈学生本次作业的得分和每个题的对错。学生提交作业,即时就会收到系统的批阅结果。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老师可以看到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已提交学生名单、未提交学生名单,在未提交学生名单中还细分出学生是因为没有查看还是因为没有做完而没有提交。这种高效的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训练效果。
三是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懂得《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进行海关商品预归类时需要掌握海量的商品知识,但是在学校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无法给学生传授足够的商品知识。可贵的是在这个学习通平台中,老师可以在网络课程章节中上传大量的商品知识资料,这些商品知识可以通过文档、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展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自学这部分内容,进而学生的知识面也得以拓宽。
借助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的新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恰恰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边学边练”的理念。
5.结语
把《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构架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之上,让《进出口商品归类》课堂发展了根本性的变化,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前,笔者发现把高职课堂通过“超星学习通”转变成“移动课堂”,还需要有一段路要走,因为很多老师存在着技术操作问题、教学设计问题,相应的网络课程也要建立起来等等。如何更轻松、更方便地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教改课题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