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教学新路径

2021-11-30邓敏华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校企电子商务

邓敏华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 肇庆 526060)

1.引言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形势下,必须精准把握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宏观审视电子商务教学现状,总结分析以往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不足,综合施策,用创新思维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电子商务整体教学质量。

2.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强化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与成效的关键方法,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持续加快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现实优势与时代意义愈发凸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为主要面向对象,旨在通过充分整合与运用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资源要素,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产生的强烈需求。电子商务是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对于学生的实操技能具有较高要求,理应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利用社会化资源,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为拓展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视野与眼界,强化学生电子商务实操技能。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为推进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电子商务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初步构建形成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并先后探索出了“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校企互动式”培养模式以及“校企联合式”合作培养模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方法,为高质高效地实施校企合作,促进电子商务教学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校企合作下电子商务教学的相关路径与方法,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3.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校企合作沟通交流体制机制欠缺

在电子商务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完善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畅通校企合作参与各方之间的联系具有关键作用。纵观当前校企合作实际,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沟通交流机制缺失,相应的沟通与反馈体系尚不成熟等共性问题,阻碍着校企合作最终成效的优化提升。由于校企合作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难以实现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难以充分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始终处于落后被动的尴尬地位。立足电子商务教学实践,全面建立校企合作沟通交流机制,势在必行[2]。

3.2 校企合作对接实施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在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推进中,对接实施人员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执行校企合作制度体系,落实校企合作职责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的高低与校企合作整体效果密切相关。现状表明,部分校企合作对接实施人员对校企合作的现实价值与重要优势认知不足,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校企合作思维观念,僵化固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根深蒂固,组织协调能力与发现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沟通与协调校企合作的利益关系,导致校企合作目标与定位模糊不清、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目的不对等等一系列衍生问题,内动驱动力尤为不足,不利于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3.3 校企合作创新绩效评价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是深化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要素,对于及时有效排查发现校企合作中的短板与缺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实践来看,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意义上,未能根据校企合作实际,构建系统化、差异化的绩效评价体系,既有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客观性与整体性,导致最终形成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结果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不足,受人为主观意志的干扰痕迹极为明显,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与电子商务实际需求发生偏移,背离当前电子商务教育教学发展趋向。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阻碍校企合作创新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给予高度重视[3]。

4.校企合作下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探讨

4.1 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

要根据现代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产生的现实需求,遵循“互惠互利、合作双赢、长效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差异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对校企合作各方形成有效约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提高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运行成效。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动态化监测,对于所有背离校企合作基本要求、背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背离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现状的机制约定予以修订完善。依托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强化参与各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络,探索谋求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合作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理论能力培养与商务实操技能提升的有机结合,将精细化理念融入校企合作全过程。

4.2 提高校企合作对接实施人员综合素养,丰富校企合作手段

定期组织校企合作对接实施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信息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及校企合作所承担的新任务,丰富校企合作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校企合作融合发展的对接技能,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根据校企合作实际需求,丰富校企合作手段,建立电子商务工作室,综合采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法。工学结合,整合网站建设、网页开发、网络运营等电商环节,构建校企合作闭环环境,提高校企合作各步骤与流程之间的衔接性,创办电商实训项目,加强专业学科建设,调整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结构及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能力[4]。

4.3 引进信息化技术,科学实施产学研绩效评价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拓展了路径,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协同管理,科学设定校企合作绩效评价项目与内容,系统化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参数,为其赋予相应权重,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在绩效评价实施中,应形成相应的绩效评价报告,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与优化后续校企合作实施战略,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谋求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彰显现代校企合作模式的时代价值。

4.4 创建良好校企合作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实践欲望

在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实践欲望与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等密切相关,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才能充分焕发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无尽渴望与追求,改变对枯燥繁杂电子商务的认知,充满主动学习、自我学习、探究学习的无穷动力。结合电子商务教学体系,丰富校企合作项目与内容,创建良好的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环境,突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通过校内电商仿真实验、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分组对抗及实战等教学方法,精准把握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电子商务的潜在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对电子商务知识入脑、入心。对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环境进行随时调整与管理,根据学生喜好与学习倾向做出及时跟进优化,全面参与到文案策划、运营管理、美工设计、产品推广等不同阶段的实训当中[5]。

4.5 实施稳定高效的电子商务课程建设

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校企合作的方向、目标、效果的引导具有关键作用。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思维观念,突破僵化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限制与桎梏,运用校企合作的现代化理念,解决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难题。要谋求电子商务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课程组织结构,将校企合作融合课程体系之中,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多渠道、多层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完成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不断创新。以体系化、机制化的方式将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的学习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实训实操等固定下来,完善校企合作实施细则,设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课程建设体系,定期对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效果进行综合研判。

5.结语

受校企合作方式方法、合作过程、合作效果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电子商务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应用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阻碍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成效的持续改进。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从电子商务教学的客观实际现状出发,充分遵循校企合作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化校企合作流程,强化校企合作对接与融合,为促进电子商务教学质量改进奠定基础,为现代经济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电子商务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校企电子商务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