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智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的经验*

2021-11-30黄鑫高思宇高智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柴胡少阳黄芩

黄鑫 高思宇 高智

(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陕西省名老中医高智先生,系陕西省第二、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高老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熟读四大经典,学验俱丰,对小柴胡汤认识深刻,应用灵活。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总结高老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的经验如下,以供各位同道参考。

1 本方释义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少阳病证治的主方。其病因病机如第97条所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1]“邪气”是形成小柴胡汤证的必要条件,“血弱气尽”是小柴胡汤证的内在基础[2]。腠理疏松,邪入少阳,与正气相搏,导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病主症,如第96条所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1],兼有第263条提纲证中“口苦、咽干、目眩”[1]。其后可见诸多或然症,如胸中烦、渴、腹中痛、胁下痞硬等。小柴胡汤证的诊断,“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所谓“一证”,不单是指某一症状,而是指一个或一组症状,仲景语意重点在于强调诸证“不必悉具”[3]。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一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以柴胡辛苦,疏解透达少阳之邪,黄芩苦寒,泻少阳胆腑郁热,半夏、生姜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补益中气。全方寒温共用,升降并调,攻补兼施,共奏和解少阳、疏利气机、驱邪扶正之功。煎服法中强调“去滓再煎”,意在达到“缓气厚味”的目的,进而实现药势缓而不峻、扶正托邪、消除正邪搏结的目的[4]。

小柴胡汤本为伤寒邪入少阳所设。六经之中,少阳属小阳,为阴阳经之交界,在半表半里,主枢机司开阖。少阳病经脉涉及手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脏腑涉及肝、胆、胃、三焦;部位涉及头、目、口、咽、胸胁、腹、手足。故症状复杂多变,病位遍及三焦,病势上下不定,病性寒热虚实皆存。《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不仅仅治疗少阳病,也可治疗少阳与阳明合病、三阳合病、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内伤杂病如《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中“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5]亦用小柴胡汤治疗。后世医家对小柴胡汤的发挥颇多,如刘完素化裁小柴胡汤,创制了增损柴胡汤、秦艽汤、荆芥散、三元汤、柴胡四物汤、三分散[6]。现代医家应用小柴胡汤本方或者类方,在肝胆病、脾胃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病等的治疗中,也多有报道[7-13]。

2 小柴胡加减辨析

高老认为,治疗外感病,邪入少阳证,以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正剂。少阳主开阖枢机,枢机不运则气机不利,水液代谢失常,形成《伤寒杂病论》中所述的各种症状。而在妇科病中,小柴胡汤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和解少阳,更多的作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升降气机、调和营卫、调节寒热、平衡阴阳、扶正驱邪的基础方。将小柴胡汤加减剂量,化裁药物,令气血和安、脏腑平衡、正气充足、气机升降正常,则能治疗诸多疾病。

高老强调,小柴胡汤一定要灵活看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调整方中的君臣药组配伍和用量,则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如重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黄芩清解郁热为臣,姜、夏理气和胃健脾,令脾胃气行则肝气亦行,参、枣安中,甘草调和诸药,则为疏肝解郁之剂,可治疗肝郁气滞型胁痛、乳癖、郁证等;如以柴胡疏肝、黄芩泄肝药对为君,参、枣、草健脾为臣,姜、夏辛散助脾散精,则为调肝健脾之剂,可治疗肝郁脾虚型腹痛、泄泻、月经过少等;如以柴胡、黄芩疏利胆气药对为君,姜、夏和胃降逆为臣,参、草、枣益胃,则为调和胆胃之剂,可治疗胆胃不和型胃痛、痞满、不寐等;如以柴、姜升散,芩、夏降逆为主,参、枣、草健脾益气、斡旋中焦为辅,则为调理升降气机之剂,可治疗气机逆乱型呃逆、呕吐、女性倒经等;如以柴、芩之苦寒,与参、姜、夏、草、枣之甘温为伍,则为调节寒热之剂,可治疗寒热往来、寒热偏盛(衰)诸证;如以柴、芩、姜、夏之祛邪,与参、草、枣之扶正为伍,则为扶正驱邪之剂,可调节人体正虚和邪实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药施治中化裁扶正药与祛邪药的趋势和比例。

总之,小柴胡汤组方精妙,被后人称为“和方之祖”。如能根据临证变化,调整君臣药组的配比、寒温之性、补泻之能,加减用药,则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此方既能够和解少阳,疏理气机,又能健胃生津,补益气血,与妇科之中,女子易于血虚、易于肝郁气结,进而疏泄失司的病理机制相契合,故而小柴胡汤在妇科经、孕、产、乳诸疾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4-18]。

3 病案举例

3.1经前头痛 李某,35岁。2019年6月12日初诊。主诉:经前头痛1年,加重2月。患者1年前开始由于工作不顺,出现两侧太阳穴部胀痛,心烦失眠,双乳胀痛,适逢月经来潮,经事戛然而止。后头痛、乳胀时发时止,每于经前3~5天较为明显,月经来潮则自能缓解。近2个月家中有事,休息欠佳,上症明显加重,经前7日开始双侧太阳穴部胀痛,痛连眉棱骨,痛甚则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才可缓解。伴双目拘胀,心烦急躁,入睡困难,口苦,口干,双乳胀痛。现经后10天,经量偏少,经色、质正常,经期3天,周期正常。症见心烦、口干,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数。太阳穴部位胀痛、心烦失眠、双乳及目胀为肝气郁结所致,口苦、口干、脉弦数则是肝郁日久化火之象,故确定此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郁火上冲所致。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止痛。处方:柴胡18 g,黄芩12 g,清半夏10 g,甘草10 g,香附15 g,郁金15 g,夏枯草15 g,菊花15 g,川芎15 g,白芷12 g,元胡索15 g。7剂水煎服。嘱其服完后再来。7月10日,患者带其妹来调理月经。问及头痛之症,患者喜出望外,诉服完药后,本欲经前再来,但头痛再未发作,余症若失,故未再诊。

按语:现代女性在生活上、工作中压力较大,肝郁气滞的情况比较普遍。经前诸症,如情绪焦躁、感冒、头痛等皆以肝气郁滞为基础。女子经前,肝气当以疏泄为主,经血方才得行。若肝郁气滞,疏泄不得,逆而上冲,则头痛头胀,情绪焦躁,双乳胀痛;若郁而化火,则失眠、口苦、目赤等。故用小柴胡汤重用柴胡,合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夏枯草、菊花清解郁热;川芎、白芷、元胡活血止痛。本案之疗效出乎意料,仅服7剂后不止头痛未犯,余症亦消。可见方若对证,效如桴鼓。

3.2带下过少

吴某,37岁。2019年3月5日初诊。主诉:带下过少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带下量减少,阴道干涩时痒,同房不适,外阴无红肿热痛。伴晨起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2~3日一解。月经基本正常,现经后15天,纳食可,余无不适。诊其舌红,苔稍薄,脉弦细数。口干苦、溲黄便干为肝火内盛之象,带下过少、阴道干涩、脉弦细数乃是肝经火旺,灼伤带液所致。故当清肝泻火,复其阴液,用小柴胡汤合龙胆泻肝汤。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龙胆草10 g,焦栀子10 g,木通10 g,泽泻10 g,车前子15 g(包煎),大黄5 g,7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每次服药时,加蜂蜜2勺。二诊,3月12日。患者诉服药后即肠鸣,胃脘隐痛,带下量仍少,但晨起口苦明显缓解,小便淡黄,便秘减轻,每日一解。遂将前方龙胆草改为6 g,大黄改为熟大黄,嘱其泡药时,加入生姜5片,大枣3枚,仍予7剂观其疗效。三诊,3月20日。药后胃脘无不适,二便基本正常,带下量有所增加,干涩不适较前缓解,月经1~2日即潮。继以此方7剂,嘱经尽后服用。四诊4月2日,现经后9天,自经尽后,带下量可,已无干燥不适之感。诊其舌脉如常,未予中药,嘱其每日晨起服用2勺蜂蜜,连服2周,不适随诊。

按语:带下过少,有虚实之分,虚者多见,常由于老年化源不足,或多产多育,损耗肝肾之阴;实者少见,常由于肝经火旺,灼伤带液。本案中患者口干口苦,尿黄便干,舌红脉弦数,皆为肝火内盛,耗伤津液之象。故以小柴胡汤合龙胆泻肝汤,成苦寒清肝泻火之剂。二诊见患者胃痛肠鸣,可知其脾胃薄弱,不耐凉药,遂调整龙胆草、大黄两味折减方剂苦寒之性,而益以姜枣甘温和胃,方才平和。所用蜂蜜,一则以其滋润除燥,二则以其润肠通便。若病情简单,唯带下过少者,高老只用蜂蜜2勺,枸杞子15 g,水煎代茶饮,也颇有良效。

3.3妇人腹痛 邢某某,26岁,未婚。2019年8月2日初诊。主诉:少腹中央疼痛半年,加重2周。患者平素喜食凉面、冰淇淋、冷饮,半年前开始少腹中央隐隐作痛,时发时止,自敷暖水袋后可缓解。2周前吃雪糕后,腹痛加重,胀痛为主,时向两侧窜痛。饭后胃脘隐痛,痛及两胁,食纳一般,二便调。月经量、色、质可,行经第一天腹痛明显,甚则头冒冷汗,手足不温。现经后3天,诊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少腹疼痛、得温缓解,属胞宫虚寒,累及胃脘胸胁,则为肝经寒凝,经气不利。舌脉提示寒邪久稽,阳气阻遏之征。当治以温宫暖肝散寒、行气止痛之法,用小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柴胡12 g,黄芩6 g,干姜10 g,党参15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炒白芍20 g,生白芍15 g,生甘草10 g,吴茱萸10 g,乌药15 g,香附15 g,元胡15 g,九香虫10 g,大枣3枚,5剂水煎服。二诊,8月8日,药后腹痛减半,腹胀减轻,晚上时痛,胃脘胁下无不适。继予前方5剂,嘱其若无大碍则停药,待经前5日再来就诊。三诊8月20日,患者诉药后少腹痛已消失,身体无不适,月经5日即潮。遂以前方化裁,治其痛经。

按语:妇人腹痛,常由饮食生冷、受凉刺激、情志不遂、调摄不慎引起。因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小腹”,故多从肝论治。患者嗜食生冷,阻遏阳气,日久则肝经寒凝,胞宫不温。当以暖肝温宫为主,兼以行气止痛。用小柴胡汤中生姜易为干姜,加吴茱萸、乌药、香附以暖肝行滞,温里散寒。合芍药甘草汤,加强缓急止痛之效。元胡、九香虫为行气活血止痛药对,善治寒凝血瘀气滞型腹痛,兼以理中焦寒凝气滞之胃痛[19]。同时,也当嘱患者禁食生冷,注意保温。

3.4产后缺乳 雷某,28岁。2019年2月26日初诊。主诉:产后7天缺乳。患者7天前顺产一胎男婴,产后乳汁量少、清稀,双乳触之柔软,无结块。晨起双乳稍胀,右侧较明显,揉按挤出少量乳汁后复软如前。伴乏困,精神不振,易出汗。恶露未尽,量可,色暗红质稠。食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乳汁量少、乳房柔软属化源不足,周身乏困、精神不振,提示产后气血两虚,而双乳时胀,脉弦细无力,则亦有肝经不利,乳络不通之征。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疏肝通络下乳。处方:柴胡12 g,党参20 g,法半夏6 g,炙甘草10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炒白芍15 g,川芎6 g,炮山甲10 g,路路通15 g,王不留行20 g,生姜10 g,大枣5枚,白通草30 g(煎汤代水),5剂煎服。嘱其家属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勿在患者面前谈论乳汁问题,合理安排饮食,培养婴儿吮乳习惯。二诊3月4日,家属代诉,药后乳汁量明显增加,乳汁质较前稠,每隔4~5个小时便觉乳胀,可以喂奶,恶露也基本干净。继以前方加生黄芪15 g,5剂水煎服。半年后遇其夫询问,药后乳汁量渐增,能正常哺乳,现母子俱壮。

按语:产后缺乳者,多由于生产耗气失血,气血虚弱不足以化生乳汁,或虽有乳汁,但乳络未通而引起,临证中往往二者都要考虑。因“乳头属肝”,故乳络不通,责之肝也。高老常用疏肝通络合益气养血之法治疗,以小柴胡汤(去黄芩)合四物汤补益气血,疏肝通络下乳,加炮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增强通络下乳的功效。白通草质轻,以其煎汤代水,发挥通气下乳的作用。二诊继以前方加生黄芪,加强益气通络之力。产后百脉空虚,脾胃气弱,组方总体仍要以补益为主,疏通为辅。高老也强调,产后缺乳的最佳治疗时间是2周以内,若超过时间,则效果往往不佳。

4 讨论

小柴胡汤证的临床症状变化万千,而使用小柴胡汤治疗诸症,亦不局限于“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以开少阳之郁为主旨,擅解肝胆之郁,却有纵横开阖之意,使六腑通利,五脏安和,气血调和,诸病自愈[20]。高老认为,小柴胡汤,外证得之,和解少阳,转动枢机,祛邪扶正;内证得之,疏肝解郁、理脾和胃、调升降、适寒温、和阴阳。同时应当注意,小柴胡汤以疏肝解郁、运动气机为主,主用阳药、动药、燥药,故血虚津伤者宜慎用。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阳的疏泄作用,必有赖于肝阴、肝血的充盛。肝之体充盛,肝之用方能发挥。疏肝气诚然重要,但不能忘却柔肝体、养肝血、滋肝阴,及健脾胃以生化源。若单用柴胡剂疏肝日久,必耗散人体正气,即叶天士所谓“柴胡劫肝阴”之戒。尤其在温病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使用柴胡,以防升散少阳相火,耗竭阴液,但只要在顾护阴液的前提下用之,也无大碍[21]。使用小柴胡汤时,不可忘当归、白芍之养肝体;熟地、当归之补肝血;麦冬、五味子之滋肝阴;菊花、牛膝之降肝气;太子参、炒山药之助化源。若能明乎斯理,标本兼治,则可纵横捭阖,万举万当。高老先生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妇科诸症,既发扬了仲景之学,又体现了中医“圆机活法”的特点。

猜你喜欢

小柴胡少阳黄芩
基于CiteSpace的小柴胡汤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小柴胡加味汤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中的效果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