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运气方白术厚朴汤探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2021-11-30罗敏李艳彦赵子苇阴倩雅靳荃郜宪明张强
罗敏 李艳彦 赵子苇 阴倩雅 靳荃 郜宪明 张强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619;2.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999077 )
三因司天方由陈无择[1]结合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理论,根据每年岁运的变化所设立的运气方,收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中,是中医“运气方剂”中的代表。其中,白术厚朴汤为六己年岁土不及代表方,以运转中焦枢机为中心进行组方配伍,通过调达气机、升降相因以培土制水抑木,用以治疗因脾土不及所致的内科疾病。
白术厚朴汤由白术、厚朴、藿香、青皮、半夏、肉桂各三两,干姜、炙甘草各半两组成,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清代著名医家缪问先生整理撰写的《三因司天方》[3]中阐述:该方主治吐泻霍乱、心腹胀痛、四肢萎弱、肌肉膶酸、急躁易怒,或胸胁痛引少腹、食少失味、善太息等症。方中白术具甘温之性,燥湿健脾又可温中;厚朴苦温,下气平胃温中,两药合用以调补脾胃,使脾胃升降相宜,则机体生化有源。肉桂辛甘温通,通过振奋阳气来温养脾胃,土和木达则能疏泄郁阻之肝气;青皮苦酸,破气消滞以疏肝,二者辛酸合化以调气。藿香芳香醒脾,干姜苦辛以上行脾经,半夏辛散以下宣胃气,上下相通运转气机枢纽,则心、肾可上下相济。加之甘草补益中焦脾土兼缓肝急,再加姜、枣以顾护脾胃。诸药以“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4]为中心,通过“旺脾”使体内升、降、浮、沉有序转换,扶正祛邪,治疗脾土不及所致的以脾胃为主的五脏相关证候。
1 己亥年运气影响下的疾病特点
五运六气理论认为2019己亥之年为岁土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地支亥水克干己火即气克运,故该年为天刑之年[5]。天刑之年气候变化剧烈,对于人的生理病理影响也极其明显。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天人相应,从《素问·气交变大论》[6]“岁土不及……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中窥得:土运不及对应于人体则表现为中焦脾土运化无力,水湿停滞,进一步壅遏脾土,故临床中易出现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身重头蒙、倦乏等症状;脾虚湿滞也会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加之运气中厥阴司天,可见肝木出现了病理上的旺盛而克伐脾土,出现暴怒、躁烦、肢体震颤、筋骨挛急疼痛等土虚木乘之症;肾者水脏也,土克制水,由于脾虚湿盛无克制肾水之力,形成肾水的相对过盛,水湿太过,阻遏阳气,导致“咸病寒中”:见腹痛、手足冰凉、怕冷畏风、心悸怔忡等水火不济之症。然有一分胜气,则有一分复气;土运不及则木气乘而偏胜,故土之子金气来复,出现“胸胁暴痛……善太息”等金盛乘木之症[7]。故己亥年人体疾病特点多以中焦脾土失常为主,累及他脏。
2 以脾为中心论治五脏病
历代医家在临证中皆重视脾胃的枢机之用。张仲景惯用甘草、生姜、大枣顾护脾胃;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以调治脾胃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成为补土派代表;黄元御《四圣心源》[8]中云:“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脾胃坐镇中焦,通过升清、运化等生理功能,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以平衡制约五脏盛衰,使脏腑功能协调。脾胃运化统摄之力如常,则肝升肺降、水火既济[9]。脾土失于运化,湿聚成痰可上凌于心形成水肿、心悸等病;土不生金可致咳嗽、喘息、喉中有痰等症;土壅木抑,则有肝气郁滞、肝血亏虚;脾土不足则后天之本难以滋养先天,易导致肾气失纳、肾阴不足、肾阳虚衰等证候。同理,四脏气之太过与不及亦反过来影响中焦枢机功能。因此,脏腑功能运转正常的关键在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有序,而调节该运动的中心环节在于脾胃升降如常。
从五行角度来看,脾胃为气机运动的中轴;从运气角度来看,脾胃也是四时顺时转承之枢纽。正如《脾胃论》[10]所云:“五行相生……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人体脏腑顺应自然气候变化出现相应盛衰变化,而土脏在机体内作为轮轴,随着节气变化运转制衡脏腑盛衰[11];在此基础上亦会受到不同时令运气影响,累及他脏或被他脏累及,出现功能失调、枢转不利的病理变化。因此在临证中我们应该司天、司人、司病症,依据运气变化下的脾土特性给予相应治疗干预手段来调整脾土枢纽,以达到气血荣畅,脏腑安和的目的。
余师李艳彦教授为龙砂学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弟子,在己亥年土运不及的运气条件之下,利用白术厚朴汤治疗脾胃病及相关疾病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3 病案举例
3.1失眠案 李某某,1973年生,45岁,男。2019年9月18日以不寐半月余为主诉就诊。眠差,入睡后眠浅,一至三点易醒,醒后能再次入睡。晚上进食后,至次日早上仍有腹胀感。眼痒,大便不成形。舌暗,苔白腻,边尖红,脉微弦右关重按无力,左关重按力减。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中医诊断:不寐(肝强脾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养肝柔肝;方选白术厚朴汤合痛泻要方加减。药物组成:生白术15 g,厚朴10 g,藿香6 g(后下),青皮6 g,法半夏6 g,炮姜6 g,桂枝6 g,白芍15 g,陈皮6 g,防风6 g,炒甘草6 g。6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饭前温服。
2019年9月25日复诊,自诉药后睡眠明显好转,食入未有腹胀感,今晨略有隐痛,纳可,眼偶有发痒,大便不成形。舌淡暗,苔白腻,右脉弦,右关重按无力,左脉长濡。继用白术厚朴汤,合以四逆散加减。药物组成:生白术15 g,厚朴10 g,藿香6 g(后下),青皮6 g,法半夏6 g,炮姜6 g,柴胡6 g,白芍6 g,枳壳6 g,党参6 g,炒甘草6 g。6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2019年10月9日电话随访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夜间入睡后至清晨五点自然醒,腹已不胀,余无不适。
按语:结合患者发病时间为己亥年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阴君火。脾土为心火子脏,故从己亥年土运不及的运气角度进行论治,脾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子病及母,引起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则患者眠浅易醒,住院检查示心肌缺血,且兼有胃不消化、腹胀等脾胃虚弱的表现。患者常于凌晨3点醒,此为厥阴欲解时[12],厥阴属肝,同时患者眼痒、大便不成形、脉弦重按无力,一派肝强脾弱之象,符合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的运气特点[13]。综合以上两点,患者首诊时以补脾调肝为主要治法。方以己亥年运气方白术厚朴汤为主,重在补益脾土,脾胃气血生化有源,则心有所养,神有所依。同时,白术厚朴汤也可佐制太过之肝木,合以痛泻要方增强调肝补脾之力,培土抑木则脾胃安和[14]。患者复诊时,睡眠质量较前好转,但仍易醒,右关重按无力为脾虚之象,左关弦重按力稍减为风动血虚之象,且伴有胃部隐痛和大便不成形等脾虚肝乘之证。故仍以补土抑木[15]为治法,以白术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增强疏肝之力。其中柴胡、白芍归肝经,解郁平肝;党参补益脾气,枳壳归脾、胃经,化滞消积的同时,加强行气疏肝之功。二方合用则土和木疏,气血通达周身,心神得养。
3.2胁痛案 刘某某,男,1969年生,49岁。于2019年4月17日就诊,主诉右胁下反复胀满7年。自诉2014年体检时发现胰管结石,每年十月去上海某院进行取石治疗。胃镜示复合性胃溃疡,服用雷贝拉唑2个月,现胰尾仍有0.3 cm结石。刻下症见右下胁部时有胀感,清晨四五时症状明显,咳嗽,痰少色白,纳后1小时胃胀,寐可,二便可,舌稍红,苔白,右脉弦细,脉右关弦重按无力,左脉沉弱重按无力。中医诊断:胁痛(脾虚肝郁气滞),治法:扶土抑木,方用白术厚朴汤加减:生白术20 g,厚朴10 g,藿香6 g(后下),青皮6 g,法半夏6 g,炮姜6 g,桂枝6 g,炒甘草6 g。6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饭前温服。
2019年4月24日复诊,自诉右下胁胀感较前明显缓解,无固定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减短。舌稍暗,苔白粘左微黄,脉右浮滑,右关重按无力,左寸关浮滑。继用白术厚朴汤,合以敷和汤加减。药物组成:生白术10 g,厚朴10 g,藿香6 g(后下),青皮6 g,法半夏6 g,炮姜6 g,桂枝6 g,橘皮6 g,酸枣仁15 g(先煎),茯苓15 g,诃子肉6 g,北五味子6 g,炒枳实6 g,炙甘草6 g。12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于2019年5月8日三诊,诉右胁下无胀疼,纳便正常,眠佳。继用上方6剂巩固治疗。
按语:患者以胁肋胀满不舒为主症,口干,左关弦但重按无力,为肝血不足、肝之风木太过之象;且患者纳食后腹胀难以消化,脾土虚弱,运化无力,右关脉重按无力,符合己亥年土运不及兼厥阴风木司天的运气特点。患者有胰管结石、胃溃疡病史,加之1969年己酉年出生,此年岁运亦为土运不及,故患者体质多偏于脾胃虚弱;又逢己亥年运气特点影响,则脾土更为不足。肝脏“体阴而用阳”[16],需要脾运化气血濡养得以调达;脾虚致气血相对不足,肝脏因失养出现气郁胀闷不舒,甚则疼痛。治疗宜健脾和胃,理气疏肝,方用白术厚朴汤加减。清代缪问注解白术厚朴汤时说:“岁土不及,寒水无畏……飧泄、霍乱等证,皆土虚所见……补太阴必兼泻厥阴也。”方中以桂枝辛甘温阳,健运脾胃以泄肝乘之气;青皮具苦酸之性,能泄肝之旺气;辅以甘草柔肝平肝,防制诸药泄之太过而损伤脏气[17]。复诊时患者自述药后胁部胀满减轻,余证缓解,然观其脉象右关重按无力,左关浮滑,仍为土虚木乘之象[18]。继用白术厚朴汤补益脾土,运转中焦气机枢纽,气血调和,肝气得舒;合以敷和汤[19]寒热兼施、泻火平木,方中橘皮理气健脾,茯苓益脾和胃,酸枣仁、诃子、五味子枳实味酸加大酸收柔肝之力。两方合用肝脾同调而取效。
4 结语
回顾余师过去一年运用白术厚朴汤的临床经验,笔者发现白术厚朴汤上下平调、补土泄木,在临证中用此方治疗消化系统疾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抓住运气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在土运不及所导致的疾病中运用此方往往效如桴鼓。
中医的“整体观念”在运气理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体除了自身是一个整体之外,还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五运六气理论充分考虑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动态的总结了自然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及规律[20],并予以我们治疗的武器;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说,运气理论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是我们的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学习。我们在对运气理论的继承中兼顾发展,在临证中不仅要考虑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平衡、人与自然气候环境的平衡,更要考虑人体和社会、生活坏境、饮食等其他因素的平衡关系。结合运气思维可以使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把握疾病的本质,从而达到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