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1-11-30赵晓毅刘霄霄
赵晓毅,刘霄霄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1]而中外合作办学,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它是我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迅猛发展,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其自身与我国普通全日制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亟待加以应对和完善。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情况
与普通全日制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揭示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偏离“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目标。
(一)多元文化碰撞带来的价值观冲突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巩固的关键时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明显不足,在多种价值观面前难以独立作出正确的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有西方国家的教师参与教学,他们在授课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国家的文化或意识形态带进课堂,所使用的案例也大多是西方国家的事件,学生长期受到这种西方文化、教育理念和意识形态的熏陶,久而久之,会增加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很有限”[1]。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长期处在西方价值观及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那么大学生就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盲目迷恋西方文化和制度模式,甚至可能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怀疑,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新的办学模式导致学习难度增加
与同批次普通大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繁重的课业使得自身学习压力倍增。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多以西方教材为主,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即听力、阅读、口语等方面要求更高,出国留学也必须通过雅思或者托福考试。基于这种客观现实,为满足学习深造和就业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并辅以大学生自主交流讨论,以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衡量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提出问题,课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消化文献资料。总之,学习压力的增大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往往使得学生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三)新的教育环境导致适应能力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院部大学生的学习费用远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支出。从生源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院部的大学生多来自于较为富裕的家庭。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且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享受父母的宠爱与呵护,缺乏集体生活的锻炼,长期以来养成了较强的个人意识、自我意识。这使得他们在迈入大学后与室友相处时习惯于从自我喜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去处理问题,很难快速融入学校生活之中,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由于父母抱有较高期望,对学生管教严格,在实践中甚至可能有“包办”行为,自制性不强的学生进入校园后就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误入歧途。突然转变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期望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会“自暴自弃”,一味指责外部因素而缺乏自我检讨,抗压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四)新的课程设置导致思政教育弱化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目标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何谓“优秀人才”?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家栋梁。学生如果有才但无“德”,不仅不会起到正面作用,将来还可能产生破坏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大学阶段,就是“拔节孕穗期”。而思想政治课旨在通过塑造“三观”来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但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精力大多放在外语和专业课学习上,对“才”的掌握日益深厚,而在“德”方面,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中,缺少课下自我学习和实践探索,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引入国外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截至2020年底,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3]。然而,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中外合作办学院部通常采取“3+1”或者“2+2”的办学形式,大学生在国内学习一定年限后,剩余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去合作院校学习。由于办学形式的特殊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定为保证学生顺利出国,更好对接国外教学,在学生的专业课和外语课的学习上安排大量课程,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育人”作用得不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院部的外籍教师参与授课,他们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难以达到。当然,利用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熏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缺乏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1]。中外合作办学院部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普通全日制学生有所不同,在教学上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的时间还不长,在一些环节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和体系,导致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缺乏符合大学生思想特质的针对性教材和内容,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间接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不仅如此,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没有在国外的合作办学院校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与在国内所接受的教育内容部分脱节,也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薄弱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性因素。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不足日益显露。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性质及办学层次,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由于经费限制,教师外出交流学习较少,不能及时发现自身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缺少与优秀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学水平提升空间较小。此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但目前对辅导员系统化的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全面。同时,辅导员队伍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人员流动较为严重,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短板。
(四)大学生党团组织不够健全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干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4]。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院部在党团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党团组织所发挥的职能更倾向于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党(团)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上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意愿加入党组织,但也有部分同学存在入党动机不明确、入党目的不端正等问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尚不满足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入党、入团缺乏主动意识,参与党团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这都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党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对于在合作院校求学的学生,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中外合作办学院部不能对他们按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足,且对党员同志也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人才培养环境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进入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有鉴于此,要依据中外合作办学院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发挥其关键课程作用,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大学生与外籍教师有更多交流机会,接触西方文化有更多的渠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和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首先,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6]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识到“立德树人”乃高校的立身之本,不能因为大学生要出国留学而放松了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反,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7]。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思想政治课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日常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承担起教育的重大责任;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念活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爱国人才。最后,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创立“红色文化展览馆”“文化长廊”等,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效果。
(二)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8]。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首先,依据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思政课教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分析国内外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文化比较,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国际形势,拓展国际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结合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唤起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做到教育内容进头脑。再次,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和文化纪录片等,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学生思想境界。最后,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让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入学生生活,加强大学生与社会大课堂的联系,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7]。育人先育己,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密切相关。第一,要设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无论是高校的教师聘用,还是教师管理,都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要求进行,坚持德才兼备,切实解决好学风问题。还要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听课等活动,建立相对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增强教师竞争意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确保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过硬。第二,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第24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制定学校的年度师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教学技能。还要为教师外出参加高校间的教师培训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物质基础。第三,推进师资质量建设和成功经验共享机制建设。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分享,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会、研讨会等分享教学经验。与时俱进,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9],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度不断丰富完善课件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鸿鹄之志,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四)完善高校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是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1]。高校党团组织建设是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把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优化党团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第一,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员质量。党组织要强化思想引领,时刻关注党员思想动态,避免大学生出国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而被错误思想侵蚀。第二,在国内积极开展党(团)员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理论大讲堂活动,加强党(团)员的政治学习,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第三,加强国外的党团组织建设。一是在国外设立“临时党支部”,定期组织政治学习,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做好党员教育及自我教育工作;按照国内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做好对接,将国内动态及时传达给各位党员,提升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在国外设立团支部,发挥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将身处异乡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凝聚力。三是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给学生及时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推动党团组织自身活动机制建设。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题中之意。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不能挑战一国的教育主权。只有不忘“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中外合作办学才能沿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行稳致远。在此意义上,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立足时代需求,做好相关领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之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