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素养的整体化培养路径

2021-11-30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学林小学陈增福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生物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学林小学 陈增福

曾有人说,小学生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就是因为这些花骨朵儿在不断地成熟。要想让小学生全面发展,那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理应首当其冲。科学素养是体现一个小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科学素养,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向往。这就需要科学专业教师带领小学生开始探索学习,当然这也对学校提出了一些要求,学校能够定期为小学生开展一些科学类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亲身走进科学,亲身去探寻科学的奥秘,从而使他们提高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开展的一些探索自然的活动,以及我们科学课程的开展,这也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各方面素养,从而更好地推动他们自身的发展。

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共同发展是我们对于小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只有小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那我们社会发展的基底就已经牢固,也必然会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

(一)小学科学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小学科学被多数人冠上了“副科”的标签,当然,其中可能包括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的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大家有这种想法也并不是没有理由,因为之前在小升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种“语数英成绩高不高,是决定学生进入的初中好不好”的根本性因素,科学课程就被忽略了。所以在家长眼中,他们只希望能抓住孩子的“主课”教育,对于科学就开始了忽视。长此以往,小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深受影响,对于小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高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也使得科学越来越成为大众眼中的“副科”。

(二)教师的科学教学素养不理想

教师在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身上折射出的样子就是学生学习的样子,正是因为如此,存在个别的一些非“科班”的教师,他们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就不够,那学生很难从他这里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不利的。近几年,还有一些教师身兼数职,本职工作是教师,但是还有很多副业,一心不能二用,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更是如此。自己的能力有限,多方消耗,用到学生身上就更是少之又少,这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校科学课程教学设备不足

科学课程,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途径。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同时当然也需要小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实践去探寻其间的奥秘。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少为学生提供一些外出体验课程,校内的一些实验设备也是非常缺乏,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去学习,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书本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减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对于学生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利的,对于学生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正确认识小学阶段的整体化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在我们国家始终都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学术界越来越多对其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必备的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及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及科学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不单单是说人们对科学知识层面理解,也包含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获得科学知识的渴望、技能和习惯。

科学素养具有基本的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崇尚公开性和民主程序。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以科学方法作引导,使学生勇于进行科学实践。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科学工具和仪器资源的支撑,更需要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精神的认同,并将其融入自身教学行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指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想,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以及操作的能力,和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和品格。

三、小学科学素养整体化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科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素养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工具和机械》时,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工具,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机械是能让我们省力并且能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装置。像我们平时生活中见到的螺丝刀、剪刀、钉锤都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它们又称作简单机械。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这些工具和器械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器械到底有什么作用,像开瓶器作为一种省力杠杆,这可能是学生经常见到的,以后在用到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为其周边人讲解其中内涵。在学校创新了科学活动之后,学生亲身实践,能够更好地明白这些科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有利于激发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采用丰富方法,提升学生科学学习素质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别是“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生物多样性与其他生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搜寻,我们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寻自己身边的生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探寻其中奥秘。其次,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会时不时地爆出金句,有的学生会告诉我说同一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这是让我非常惊喜的。然后,在给讲完科学知识,我会问他们对于这一课有什么看法,学完这一课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反馈使他们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做,从点滴小事做起,从保护家乡的生物开始,从自身开始,如何更好地规避生物遭受迫害这样的问题。最后,学生也慢慢开始明白人类的永续发展和生物是离不开的,他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可能会不太系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

(三)创新教师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沉和浮》时,提问学生最能接触到的问题,比如说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上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沉在水下?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候我们教师就会带学生做一些实验,让学生亲手实践,看看他们是否能探寻出其中的奥秘。在此之前,我会先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比如说,小石子是会浮在水上还是沉在水下?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对课堂的热情提高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教师对一些问题的抛出,促使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想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个检验,明白自己初步的想法正确与否,如果自己之前的想法是正确的,那对于他们来说是将观点再一次进行了巩固,假设之前的想法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深刻地反思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牢牢地把握住知识,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上课积极性,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学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死板课堂。科学素养的整体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需要我们教师长时间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这条路上,是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都是需要强化意识,要重视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明确科学知识对我们的关键影响,不能再给其冠上“副科”的名称。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饮料瓶中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