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2021-11-30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三台中心学校何世谦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素质教育意识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三台中心学校 何世谦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战略,提升全民素质的过程必须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体育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提高体育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体育意识是学生参与体育及其活动的动力和思想支撑,体育意识的强弱直接体现出学生对体育及其运动的喜爱程度、参与态度和情感等,体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能够助力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初中是教育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教师需要重视起来,并与小学、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做好衔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安全性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需要教师丰富学生对体育的知识,让学生对体育有全面、系统的认知,认知是体育意识培养的源泉和基础,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科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解析、动作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这样学生会因为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而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体育伤害。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体育学习是一项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在体育课程学习中通过脑力活动来记忆相关体育理论和运动技巧,并将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活动顺畅地连接在一起,而体力活动更是必须要付出的,每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强大的体力支撑。对于长期缺乏锻炼的初中生来说,体育课程训练中所产生肌肉酸痛、四肢无力、身体乏累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如果有课程教学目标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就必须要坚持,坚持尽快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巧,坚持做完最后一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都会得到突破和提升,而且学生坚持到最后凭借的是不断提升的意志力。同样,学生也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在不同的体育训练中感受团队合作的美妙,感受体育带给自己身心的蕴养,这些最后都会成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养料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助力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体育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所提供的助力是永久性的,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学生规律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下找到科学的宣泄方式,以便更好更快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学生素质提升的直观表现,所以说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推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革新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是现代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硬性教学任务纳入教学目标中,让其逐渐在教师心中形成一种潜意识,体育教师要主动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内容和方法。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完善性都有待提升。体育意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意识形态,它是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目标中加上体育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重视理论教学的全面性、技巧教学的专业性,重视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引导、体育精神的体验,进而改变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和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范围

初中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种类较多,所以体育课程所能分配到的课时并不多。那么教师如何在短暂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开展有效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范围,以此来增加体育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多元性。例如:在开展体操教学时,学生的教材中详细介绍的体操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体操项目,让学生区分体操分为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竞技健美操、技巧运动等,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奥运会项目,有一部分是非奥运会项目。教师可将每一种项目都准备一个视频,整理成教学视频资料上传到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上,让学生自主欣赏和了解,然后从中选择两三个不同项目的体操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新时代有许多备受推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式学习、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初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需要立足学生的性格、兴趣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验,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比如:在学习足球、篮球这些团队体育运动时,学生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十分重要,而要实现默契配合,就需要不断地磨合彼此之间的信任。为了增强小组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和信任度,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教学,通过布置任务或者团队之间的竞技游戏来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国家现役某一篮球队队员的特征,战术等,然后通过交流沟通以及篮球场上不断的实战演练来磨合学生。这期间,学生可以积累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增强默契。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真的要让学生做出一个完美的战术计划,毕竟初中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看重结果。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两人三足、跳大绳的游戏来培养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包容和信任。另外,教师也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性别的学生来开展分层教育,这充分体现人本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理念,同时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共同进步,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并始终保持着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学生的体育意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体育意识是现代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将其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估体系中,以此端正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让体育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要求教师将体育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然后详细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实现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初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体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对体育运动理论、技巧以及安全知识的掌握等,将这些都纳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标准中。这样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体育意识,进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体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接受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初中体育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明白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以让体育教学更加饱满,可以提升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可以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然后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机制中有意识地渗透体育意识,让体育意识的培养成为日常教学的常规任务,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素质教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体育运动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