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开金矿普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应用

2021-11-30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化探物化矿化

马 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维吾尔 830011)

金矿床的类型多而复杂,常见的金矿床包括卡林形、绿岩带型以及石英脉型的。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所处的地势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勘探的难易程度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主要以某地区易实际存在的新开金矿为例,在初步发现远景异常区域的基础之上,经过物化探深层次的对于异常区域的情况进行测定,进而得出有效的判断结论,即该新开金矿有着较为显著的挖掘潜力[1]。

1 新开金矿区域内的地质条件

该新开金矿在外在呈现形式上已经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片状和带状呈现,矿区内部的断裂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西北向以及东北向的断裂构造。裸露在外的异常区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上半部分主要为钾长浅粒岩,下半部分主要为呈现出浅红色的含矽线石石英球钾长浅粒岩偶夹斜长角闪岩;第二部分的上半部分主要为金云大理岩,夹杂少量的透辉透闪大理岩,下半部分则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变粒岩为主,包括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钾长变粒岩等。

2 新开金矿区域内的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2.1 新开金矿区域内的地球物理特征

我们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在该新开矿区内共计收集了50块矿石标本,通过对其性质进行分析,能够确定的矿石岩性共计六类,分别为石英岩、石英二长斑岩、辉绿岩、硅化蚀变岩、斜长角闪岩以及黑云斜长片麻岩。其中,在所抽取的标本当中,以石英二长斑岩数量为最多,以硅化蚀变岩的块数最少。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对于新开金矿普查区岩性物性进行了测定,获取到的结果表明,这一区域内所存在的视电阻率有着较大的差异,硅化蚀变岩视相位较高,斜长角闪岩与辉绿岩的视相位较低,石英岩、石英二长斑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视相位为最低,硅化蚀变岩所产生的电阻率最低,仅为电阻率平均值最高的石英的5.6%。由此我们推断,该区域内含矿物质水平最高的岩石为硅化蚀变岩。

2.2 新开金矿区域内的地球化学特征

为了充分了解新开金矿普查区内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对于区域内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于金矿的B层进行采样,以土壤为主要的采样介质,了解金矿种不同类型元素的参数情况。其中,最主要的Au,平均值为1.42,变化系数为1.36,标准高差为1.36;Ah的平均值为0.07,变化系数为21.7,标准高差为1.52;Cu的平均值为34.72,变化系数为0.05,标准高差为1.61;Pb的平均值为十八点九二,变化系数为0.09,标准高差为1.63;Zn的平均值为107.62,变化系数为0.01,标准高差为1.36;Mo的平均值为0.49,变化系数为3.14,标准高差为1.54;Hg的平均值为35.81,变化系数为0.06,标准高差为2.20;V的平均值为0.75,变化系数为2.53,标准高差为1.90;Bi的平均值为0.19,变化系数为11,标准高差为2.09。相对而言,变化系数最高的元素为Ag,这意味着在所获取到的样本当中,Ag元素的含量较高或分布较为集中。通过采取相应的计算方式,得出该普查区域内的Au元素背景值为2.5×10-9,异常下限为6.3×10-9,总体来说,新开金矿所体现出的找矿信息较强[2]。

3 新开金矿普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于新开金矿普查区的物探异常特征有足够深入的掌握。通过在矿区的异常区域内,开展相位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可以掌握区域内部岩矿石的电性特征,所显示出的测线方向能够于区域内部情况保持一致状态。测量过程中所获取到的矿化蚀变带信息主要是由于矿化蚀变带所导致的。在划定异常区域时,主要采取异常下限确定以及异常浓度带的划分方式。测定区域内攻击分布了数十条断面,我们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剖面,将其分别命名为1号剖面以及2号剖面,其中,1号剖面位于勘测线的东北区域,二号剖面位于堪测线的西北区域。我们在该新开金矿普查区内部的1号剖面上共计发现了三处视相位异常区域,为了便于区别,我们将位于靠西侧位置的异常点命名为Y1,将位于中间位置的异常点命名为Y2,将位于靠东侧位置的异常点命名为Y3。Y1 所测定到的最大值为-10.1mrad,Y2所测定到的最大值为-11.8mrad,Y3所测定到的最大值为-10.3mrad,三处区域的视相位最大值分别位于180m处、360m处以及660m处。与此同时,我们也对于三个异常区域内的电阻率值进行了测定,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电阻率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最低电阻值为600Ω,最高电阻值接近1000Ω,总体来说,普遍处于低阻值状态。通过与实际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图进行比对,能够判定,1号剖面上的Y1、Y2和Y3异常区与化探异常区和矿化蚀变带情况基本契合,不存在过大误差。在该新开金矿普查区的2号剖面之上,我们共计发现了两处视相位异常的区域,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东侧的异常区命名为C1,将西测的异常区命名为C2。两处异常区域的视相位最大值分别位于140m处以及420m处,最大值分别为-12.3mrad、-14.4mrad。我们对于两个异常区域内的电阻值进行了测定,所获取到的最低电阻值约为500Ω,最高电阻值在1000Ω以下,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驱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都处于低阻值状态之下。通过与实际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图进行比对,能够判定,2号剖面上的C1异常区、C2异常区与化探异常区和矿化蚀变带情况基本契合,不存在过大误差。

其次,我们需要对于新开金矿普查区的化探异常特征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在新开金矿普查区内部采取统一形式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从总体上来看,该区域内各类成矿元素主要呈现对数正态分布以及近似正态分布的形式,通过采取相应的计算方式,将新开金矿普查区内部样品的最高值去除,确定相应数值为后续计算的背景值,再确定一个数值为异常下限,经过测定和核算,得出以下数据:Au的异常下限为10.00,Ag的异常下限为0.20,Cu的异常下限为90.00,Pb的异常下限为58.00,Zn的异常下限为250.00,Mo的异常下限为1.50,Hg的异常下限为280.00,V的异常下限为3.00,Bi的异常下限为0.80。在新开金矿普查区域内选定五个区域作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研究的基础,我们将这五个区域分别命名为Z1、Z2、Z3、Z4和Z5,其中,我们在Z1综合异常区和Z2综合异常区发现了明显矿化蚀变带。Z1的异常面积与Z2的异常面积相差无几,但Z1区域内的异常形态相对较为复杂,呈现东西分布的态势,区域内主要包含三类元素,分别为Ag、Au和Cu,这几类元素的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探异常区和矿化蚀变带情况基本契合。Ag、Au、Cu都属于三级浓度分带,在Z1区域内共计发现了一条矿化蚀变带。反观Z2区域,同样呈自东向西的条带状分布,但相对于Z1区域而言,异常形态的规则性更为明显,由三类元素组成,分别为Ag、Au和Cu,这几类元素的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探异常区和矿化蚀变带情况能够基本契合。Ag、Au、Cu都属于三级浓度分带,在Z2区域内共计发现了一条矿化蚀变带,区域内部的异常强度较高。

4 新开金矿普查区物化探的应用效果分析

根据上文中所进行的物化探测量结果,同时将化探的异常特征和物探的异常特征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二者的形态特征并不存在过多的差异。Z1和Z2两大区域内共计分布了多条矿化蚀变岩,其中矿脉区域的主要成分为石英脉以及破碎蚀变岩,石英脉主要呈现出了透镜状、脉状,而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闪锌矿化以及辉银矿化等。金属矿物的分布情况较为随意,既有条带性分布,也有斑块状分布。总体来说,该新开金矿普查区内的Au含量较高,变异系数水平突出,区域内部的部分地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成矿趋势,成矿的潜质较为突出[3-5]。

5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某地一新开金矿普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获取一系列有关于金矿情况的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得出结论,区域内的化探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成矿远景区,结合物化探形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精准的确定矿体所处的区域位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物化探异常特征所具备的潜在价值,综合物化探方法,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础,提供更加有利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化探物化矿化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青海益克郭勒地区化探异常特征及斑岩型钼矿床找矿潜力分析
趋势面法确定西藏青龙地区银铜铅锌化探异常及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化探异常找矿效果在地质找矿过程中的应用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