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021-11-30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胡小军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情境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 胡小军

高中作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素养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着更高的难度,并且逻辑思维的需求也更强。所以,为了增强高中数学的教育成果,教师需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过程中。在问题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思考与深入探究,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创设的情景能符合思维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这两方面需求,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进而获得相应的学习效果,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二分法》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联想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如节目竞猜价格、水路故障维修等,借助生活化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此外,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呈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现,这样的展现方式非常适合几何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几何图形变得立体形象,便于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尊重学生独立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当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理念的掌握,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创新思维的提升。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展开自我探讨分析。如果学生的思考结果不正确,教师不能进行简单严厉的苛责,以免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是应当进行详细讲解与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思路解答数学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过程中,有可能因理念掌握得不足造成思考的偏差,部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解答问题较为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引导学生将空间几何体知识与普通几何体知识进行关联和分析。学生可以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将有关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进一步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成果,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教学任务和现实需求目标制定教学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确保知识内容的充分讲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例如:《圆锥曲线与方程》是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重点教学内容,而基于这些知识的数学问题解答过程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解答过程中需要假设出点坐标,然后从点形成的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切入,对圆锥曲线方程以及直线方程进行求解。学生在掌握这类知识的相关解题规律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进行举一反三,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通过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的协作意识形成,进而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学习思路与解题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汲取对方的解题优点,取长补短,实现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中高中数学课堂的新要求,教师可以设置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完成问题分析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推动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习小组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题。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共同探讨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提升直观想象力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而且教材知识交叉多、难度大,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感觉数学知识非常枯燥。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本就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导致学生不能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集中注意力,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升直观想象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优势很多,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放下学习压力,提升学习兴趣,令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知识点时,其重点教学内容是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随机事件的概念。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直观想象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带动学生思考。“相传宋朝将军狄青,士兵士气低落,为了鼓舞大家,将100 枚铜币丢在地上,若是全部正面朝上,就说明上天在帮助大家,最后随手一丢,100枚铜钱全部朝上,士兵觉得上天真的在帮忙,士气大振并消灭了敌军”,而后让大家积极探讨,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并且在不断探讨中,有效提升直观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

六、结合生活实践,延伸知识范围

高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创建数学“智慧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一定要将数学教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延伸学生数学知识获取范围,并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内容时,重点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以及应用方法。这时,教师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测量家中洗衣机的高度,并详细写出测量以及计算过程。这种问题不仅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还具有实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几何计算的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知识获取不局限于教材,有效延伸知识范围。

七、合理引导问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需要学生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这样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才可以更加轻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布置相关教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时效果显著。

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堂内容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今天课堂内容做铺垫。“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哪位同学回答一下一共有几种?划分标准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再提出相关问题,“有什么办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你们会采用什么办法证明定理?”教师通过合理引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思维的能力。

高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不仅需要讲解相关教学知识,还需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