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开展路径探索

2021-11-30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活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张 雷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衡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优良,更在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基本素质、做人原则、做事态度等。因此,教育界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储备人才的重大责任。

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小学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小学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有些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所采取的方式并未结合本校实际教学现状、学生实际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个人素养没有得到提升,这对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实施极为不利。

一、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养提升,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不再是简单思想品德的教学,还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学生三观树立教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学生品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个人道德修养教育等。德育教育有较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各个环节。德育教育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正确树立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课程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将课堂上的德育教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其优秀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德育教育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活动与传统的德育教育课程相比,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同时也在德育课堂中融入了新色彩和新元素,让学生在欢乐、有趣、活跃的活动氛围中逐渐提升自身德育素质。良好的德育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又能为将来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开办主题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如今,更多形式的德育教学方式融入了小学课程计划中,也间接为德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重要阶段,作为教师,不仅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健全人格,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题活动是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极为普遍方式,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开展,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红领巾杨帆、构建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爱我中华”的课堂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伟大以及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外,通过演讲,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当然,每一位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地域文化差异、家庭教育差异等。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地方特色,开展“热爱家乡,打造美丽家园”的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其方式包括演讲、绘画、写作、拍摄等形式。

(二)开展生活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源于生活实际。同样,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更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轨,从而让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生活化德育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能将德育教育的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让德育活动的开展与生活接轨,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参与“献爱心”“周末小能手”等德育教育活动。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在社区敬老院参与照顾老年人、帮老年人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同教师一起参与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家校联盟活动”等,让学生在教师和父母的陪伴下共同参与游戏,拉近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亲密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父母、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自身的责任与价值。

(三)利用重要节日,弘扬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从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过类似于万圣节、圣诞节等各类外国节日,而对我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各类节日热情不高。基于此,教师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利用我国重要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一次课堂活动中,我向学生提问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虽然部分学生知道端午节的存在,却对端午节的由来一问三不知。当我询问学生知道哪些节日的由来和典故时,大部分学生都说出了万圣节和圣诞节。由此可见,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力很大,为了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我给学生安排了作业,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搜寻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典故,并在课堂中进行问答。另外,我也会在不同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节日中,同学生一起庆祝节日。如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会组织学生创办关于“端午节”的黑板报。与此同时,也会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赛龙舟、包粽子的视频,让学生对端午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再比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在本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等,从而加深学生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并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渗透德育教育。

(四)结合校本课程,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借助校本课程开展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德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将德育教育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让德育教育活动更有趣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活动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

例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所形成了各类污染,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环境保护,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环境污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和调查内容,并通过向父母、教师和周围邻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真实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待调查完毕,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总结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原因,并基于实际原因总结出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摆脱教材的束缚,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也有效增加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要想取得理想教学效果,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细心、耐心和恒心。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了解学生实际心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活动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小学生个人德育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