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模式探析
2021-11-30陈福华
陈福华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前言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其是政府所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也是社会公共组织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由于其所提供的是图书借阅、讲座、文化活动表演等一系列具有社会性质的公共服务,因此具有着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很难能够对其收益情况进行量化。另外,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资源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这也导致长期以来都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预算。对于后勤管理机构而言,是公共图书馆当中重要的服务单元,是保证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转、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部门,同时在控制图书馆成本消耗也会起到积极效用。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模式加以合理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行政化
公共图书馆后勤部门是公共图书馆组织体系当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管理角度看,所采用的也完全是行政命令方式,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图书馆其他部门无偿提供服务,也正是因为这种定位使然,导致公共图书馆后勤部门自身具有着十分浓厚的福利型、供给型色彩。在开展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经济管理手段,始终关注的都是保障供给,而并没有重视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导致公共图书馆后勤部门自身的作用没有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后勤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工作都流于形式,整体效率与质量都不理想,传统平均主义、“大锅饭”等思想导致后勤服务人员自身的收入以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都受到较大影响,很难能够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工作方式无法跟上信息化发展需要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为了满足公民实际需求成立了公共图书馆,而这些公共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还存在一定差别,不仅可以为公民提供图书的借阅、阅览服务,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社会培训、文化活动、专家讲座等等,这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从实际角度看,由于整个队伍素质不理想,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导致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能够满足信息化的实际要求。例如很多公共图书馆目前都使用了火灾报警、智能电梯等一系列设备,同时在对图书进行保存和展示的过程中也使用了很多现代化的电子通信技术,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这些技术的效果没能实现最大化发挥。
(三)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看,后勤保障队伍当中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较低、技术、业务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在今后图书馆发展进程中将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而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一方面要与图书馆服务质量有着十分紧密联系,同时也使得整个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很多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依然处于较为初期的起步阶段,并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相关设备的作用与价值,这种管理模式也无法跟上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脚步,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信息化发展会受到消极影响。从图书馆后勤保障部门的实际角度上来看,其承担着绝大多数为读者进行服务的任务,例如为读者提供借书证,存书柜,饮用水等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后勤人员对于读者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也没有真正的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进行着想,导致最终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人性化。目前,我国偏远地区的很多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无论是从书籍还是从质量角度上看,都存在着不足,再加上偏远地区政府缺乏良好重视集成度以及资金匮乏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使得基层图书馆想要吸引人才变得十分困难。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存在着严重不足,工作态度比较散漫,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就会导致偏远地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四)资金供给不足
需要注重指出的一点,在我国偏远地区的很多图书馆当中,普遍存在着资金紧张的情况,一方面每年能够用来购买书籍的经费比较少,另外一方面在进行阅读推广过程中的服务费用也比较少。虽然目前一些基金会或者企业会专门资助图书馆开展公益项目,但是这种赞助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并不是十分成熟,没有相关法律作为准绳,所以,导致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普遍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对于阅读推广服务项目而言,经常性的会因为最近落实情况不理想而最终被搁置。
三、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相关论述可以清楚看到,公共图书馆后期保障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在这样情况下,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实际发展需求,必须要转变过去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进而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一)后勤工作独立运作的企业集团模式
对于这种模式而言,其主要的运行特点就是将后勤保障服务首先从图书馆当中剥离,使其独立运行,坚持自主盈亏、自我约束等原则,不断积累市场化运行的经验,与社会第三产业实现融合。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将后勤实体作为自身的主体,将社会企业职工吸纳进来,结合实际情况组建跨部门、区域性、股份制的后勤集团,最终构成一个服务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实现自身后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订单式服务而言,其是将最小代价作为原则进而满足偏远地区百姓的实际阅读需求,从方式上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首先就是“一对一”服务模式。也就是说每名阅读困难百姓制定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为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阅读服务,这种方式对于提升服务阅读兴趣有良好帮助。其次就是“一对多”服务模式,也就是将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进行合理的扩大,一人负责多人的服务模式,但是需要注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应当对所服务的对象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之后在个别的区域开展试点工作,最终在对服务效果加以评价,找出目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而从资产经营的层面看,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对后勤部门的资产进行合理划分,将那些可经营性资产从后勤服务当中隔离开来,制定出满足自身实际情况奖惩制度,可以采取经营者直接任命的方式,尽可能的将相关权利下方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得之前主要由政府所承担的运行费用转移给经营者进行承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一方面提供各类外延性服务,同时还使得国有资产最终增值。要最大限度上的对图书馆目前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真正的保证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与共用价值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如果想要保证图书馆真正的实现物业化管理,经费不足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而这也是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为了能够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上深度开发,保证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以最大限度上的发挥,进而实现营收,例如图书馆可以对物业公司进行合理的监管,要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原则,允许其在馆内通过合理、合法、不损害图书馆形象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例如开办读者餐厅、文化用品小卖部以及有偿存车、复印打字等一系列的相关服务,而图书馆就可以利用以上服务所获得利润,弥补物业管理费用所存在趋势。
(二)区域联合模式
首先,要对阅读服务进行有效的分类设计,结合层次化的原则为偏远地区百姓提供阅读服务。第一层应当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科学分类,例如将农村群体划分成为村干部、青壮年人群、孤寡老人、妇女等等。而第二层就是按照百姓的生活状态加以分类,例如可以将偏远地区的百姓划分成奋发型、习惯型以及游离型等等。而在第三层则可以结合实际阅读水平加以分类,例如可以将偏远地区百姓划分成为能够阅读、需要辅助阅读、文盲等等。其次,应当结合偏远地区百姓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进行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中,相关志愿者应当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百姓形成较强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实现阅读推广。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性质类似的机构,因此,在这样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区域联合模式,保证不同机构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流通,构建出跨部门的后勤服务集团。从实际角度看,区域联合主要指的就是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将公共图书馆当中可经营性资产与所在地区的其他服务类保障机构联合在一起,最终构成集约化、集团化的经营服务联合体。从区域联合实现形式角度上看,主要包含有两种:其一,所单独划分出来的经营性机构要与图书馆原本建制结合在一起,从结构优化角度上看,实现自身组织架构的完善,真正过渡成为社会化保障。其二,要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集约化、集团化经营联合体,实现资源的优化服务。
另外从图书馆自身的角度出发,还应当从根本上对目前已有的用人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意识与职业道德观念,首先要保证所有工作人员不要形成铁饭碗的工作意识,要始终坚持具有弹性化的岗位聘任制,保证员工能够真正形成强烈危机感、责任感与紧迫感。另外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不断的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例如对目前已有的物业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招聘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毕业生、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或者在目前已有的官员当中,选出一些具有良好知识素质的员工加入到物业管理队伍当中。
(三)后勤托管模式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公共图书馆而言,如果想要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可以适当的将相关工作托管于一些运营情况比较良好的物业公司,与之签订合同明确服务质量与服务价格,这种模式对于最大程度上的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能够起到积极帮助作用。与之前两种模式对比而言,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物业公司之前长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因此对于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会起到积极帮助作用,而与图书馆内部所组建的后勤管理部门而言,物业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服务更加标准化、流程化。然而,对于这种模式而言,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物流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其所采取的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于成本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控制,因此可能会导致后勤服务质量受到消极影响。另外,在将相关任务交由物业管理公司以后,需要对之前后勤部门员工进行安置,如果所选择的方式不理想,那么可能出现很多其他问题。
总结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模式优化对策主要包括后勤工作独立运作的企业集团模式、区域联合模式以及后勤托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