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2021-11-30
民办高校资产证券化:政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理路
李虔在《中国高教研究》2021年第7期撰文指出,修改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赋予了民办高校资产证券化以合法性空间。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民办高校资产证券化产品,都以未来一段时间的学费住宿费收入为还款来源。分析已有产品的融资规模、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后发现,资产证券化扩大了民办高校的融资途径、范围和规模,更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这种直接融资模式也存在资产证券化期间学校运营成本不足、教育集团公司作为主要发行主体带来不确定性影响、项目募集资金用途不受限制等风险问题。发挥好资本市场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应树立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相统一的发展思路,构建教育逻辑与金融市场逻辑相融合的监管框架。
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周海涛、廖苑伶在《复旦教育论坛》2021年第3期撰文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夯实要素基础和优化结构基础,在师资队伍上从拾遗红利转变为青椒红利,在模式上从后发借鉴转变为特色创新,在制度上从渐进式建构转变为全面规范设计,在服务面向上从跨界腾挪转变为精准细分,在专业设置上从速成取向转变为精致取向,在育人方式上从静态培养转变为动态培养,在资本结构上从偏向物质资本转变为偏向人力资本,在内部治理上从扩张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治理。
民办高校教学学术的推进成效与制度反思
张国平、徐雄伟在《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13-14期撰文指出,教学学术不仅是大学教师个性化的基本素质,更是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文章采取混合研究方法,编制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问卷,并结合上海市17所民办高校现行制度办法,对其教师教学学术成果与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推进的现状。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整体较好,但应加强教学学术的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粘合度;民办高校制度文件关注教学学术成果,但应提高对教学学术发展的系统培育及有效落地;民办高校具有推进教学学术的相对优势,但应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学学术的促进作用。
生态学视角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策略改进
王义宁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撰文指出,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系列新法新政的颁布实施,促使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生态的外部制度供给发生重大改变。在“营利”的组织目标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身份认同产生困惑,教师权益难以充分保障,教师待遇提升机制失灵,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贫乏等。因此,必须营造有利于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教师权益保障的相关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工资增长与办学效益相宜的长效机制,丰富教师培养多层次、多渠道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办学追求营利的同时,守护公益性的教育本真,能够持续达成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的协调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