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文化的包容内涵与包容性发展理念

2021-11-30王思远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包容性共同富裕黄河

王思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河南 郑州 450002)

黄河文化经久不息、历久弥新,其中的融合包容内涵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深刻挖掘黄河文化的融合包容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包容性发展即机会平等的发展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地方。到了孔子儒家思想形成时期,儒家周密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最基础的道德行为界限,就是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宽恕、包容。孔子更是指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就是要以度量自己的喜好厌恶的同一把尺子来度量别人。能够看到,这里的包容是以一定的人格平等为内在理念的,因为必须对他人具有一定的尊重,具有同等存在权利的确认,才有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什么是机会平等呢?指的是具有同样的能力、付出同样努力的人能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也是当今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首先,包容性发展要求我们通过高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创造就业,创造各种发展机会。不容置疑的是,没有经济增长的平等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没有机会也就没有机会平等。并且,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参与生产、创造的条件和机会,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很好的手段。与机会平等相应的另一种观点是结果平等。事实上,机会平等的终极目标应该就是结果平等,而一般情况下结果是不平等的,所以一般是追求机会平等。一般的观点认为,机会平等要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事实上,因为个人的教育、生理等背景和所处的自然和各种环境的不同,既是机会平等,结果也会不平等。同时机会是否平等这一概念本身就很难定义。目前,大众普遍关注的是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接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以及其他基本社会服务的机会等等。

机会不平等、结果不平等的突出例子就是女大学生求职问题,这也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即使女大学毕业生期望的收入低于男生,她们的第一次就业率仍然低于男生。还有就是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家庭可支配收入、户籍都会对子女收入(主要指毕业大学生)产生显著影响。据调查,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家庭子女要比内陆中西部省份的家庭子女收入高出12.26%;拥有城镇户籍的家庭子女收入要比农村户籍的家庭子女收入高出9.87%。[1]但是,目前想要对户籍管理制度做根本性的改变是不现实的,所能做的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调整。这些机会不平等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本身来解决,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比如通过税收等将资源在全社会进行相对公平与合理的二次分配。

二、包容性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之一。2021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助力乡村振兴。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如何以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和方式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党对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两步走的安排。第一步,从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包容性发展就是要处理好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与富裕人口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新时代黄河文化的包容性发展,要求我们搞好黄河经济带。黄河文化经济带本身就拥有比较先进的经济基础,我们应该维持这种优势,抓住这次机遇,并把它贯彻于新发展理念之中。努力实现黄河文化经济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关键在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具体来讲,黄河上、中、下游各具特色又能够互为补充。黄河上游的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城市群要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中游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黄河下游以济南、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要更加突出高质量的发展。挖掘提炼黄河文化的时代精髓,涵养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立足黄河文化丰富的思想精神资源,讲好并继续书写“黄河故事”。在对传统黄河文化的挖掘中。另外,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世界华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其所蕴含的同宗同源的民族心理可以作为增强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文化支柱。

乡村振兴是重大决策部署,虽然我们已经消灭的贫困,但是目前仍然处于巩固成果的阶段,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要加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经济成果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科学方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对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全面考验。

三、包容性发展拒斥两极分化但保护合理差异

机会平等不是要实行平均主义。平等与平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强调的是一样,而平等、公平强调的则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合理性。

分配是生产过程结束后通过市场配置的资源流动,它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整合过程。“所谓分配公平,是指每个劳动者都有获得正当利益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不因素质、知识、能力、性别等的差异而使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生活享受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或本质上的差异。”[2]要实现社会成果的共享,保证分配的公平,首先要提高分配水平。在第一次分配过程中不能追求过高的平均数,而应更加注重其效率因素,适当扩大收入差距。二是完善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鼓励群众自主创造财富。第三,建立监督机制。发动全社会来监督分配过程,包括社会、个人、媒体等等都成为监督分配公平的力量。

一个最为突出而且被大家普遍关注的领域,是教育公平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教育公平问题就愈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教育本身是公共财政为主,所以理应公平分配资源。首先就是入学机会的公平,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宪法上都写有人的权利是平等的。但是事实上却差异很大,天价学区房就很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讲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就是要缩小这种差别,使每个人都尽量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甚至要尽量的多关心、扶持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那么,在强调教育公平时允许不允许差异呢?事实上,差异一直存在,而且短期内不可能消除,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且重视合理的差异。比如说,人的天赋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普通的孩子智商100,但有些孩子的智商可以达到130 或者140。另外,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语文好,有的孩子数学逻辑强。因此,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照顾到这种差异,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同时,应该培差异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现代社会是多元结构的社会,工业、农业、商业,每一领域都需要人才。我们需要经理、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也需要军事工作者、党政工作者,还需要园艺师、农艺师、各种技师等等。所以说,对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发挥特长。机会尽量公平,而内容要因人而异。针对智商特别高的孩子,有突出特长的孩子,还要特意去培养这种差异性。因为教育既是通识教育、注重基础教育,还要培养人才、英才。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有突出特长的英才,我们国家也是在不遗余力的培养他们。我国教育的弊端就在于过分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虽然现在也一直在改变,但离我们所理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有一定的距离。

猜你喜欢

包容性共同富裕黄河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试验研究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