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众安全教育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

2021-11-30陈世华

劳动保护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普民众应急

文/陈世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从企业安全文化到行业安全文化,一直延展至社会的安全文化发展,而民众安全教育则是社会安全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

民众安全教育听上去很新鲜,但其实它一直存在我们身边,在民间以嘱咐或经验的形式口口相传的生活常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承与沉淀,形成一村一镇一地的安全文化。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和劳动人口的不断迁徙,人和人之间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密集,人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会使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成倍增长。这时仅靠个人经历获得的地域化、碎片化、模糊化的“生活常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当下的安全需要。为了减少各类突发事件与地域性灾害对本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对普通民众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能力教育,以提升本地人员抗灾韧性,从而形成现代的民众安全教育。

民众安全教育的定义和范围

民众安全教育的定义

民众安全教育也称民众基础安全教育或民众公共安全教育,是指针对一定区域内所有有自主行为意识和能力的普通民众开展的安全教育。不同于针对从事制造业、建筑行业等高危行业开展的专业生产安全教育或物业安保、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相关性行业人员教育,民众安全教育是对本地域所有人生活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应变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

民众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

民众安全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的所有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应对技能。事故安全,如触电、高空坠物、坠落伤害、机械伤害、溺水等事件的防护技能;消防安全,如厨房火灾、电器火灾、易燃物火灾的初期灭火技能和逃生技能;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风、暴雨(内涝)、洪水等自救技能;交通事故,如车辆碰撞、人车碰撞、航空器撤离、火车脱轨、轮船倾覆的逃生自救技能;社会安全,如随机暴力袭击、暴力劫持等自护技能;公共卫生中传染病防护技能;食品安全中群体性食物中毒处置技能;人民防空中爆炸物的防护技能;紧急救护中心脏骤停、大量失血等紧急处置技能,这些都在民众安全教育的范围之内。

这些技能具有普适性和专业性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在社会环境中,人在自主活动时会有一定概率遇到以上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这些技能平时分散在各自的高风险地区或专业领域,而没有统一的对所有民众进行系统的技能教育。

易混淆的概念

1.国家安全观与民众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观是指在国家层面上涉及所有会影响国家存续的安全条件,如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从广度上讲国家安全观要高于民众安全教育,民众安全教育属于其中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领域研究范围。国以民为本,如果民众的生命在突发灾害中大量损失,会造成社会动荡、整体经济下滑,甚至导致政治结构崩塌。而在军事安全中,民众的自我防御能力也是重要一环。

2.应急科普、民众安全教育与生产安全宣教

应急科普是指将应急知识传播给大众的过程。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3 个方面的传播都属于应急科普的范畴。民众安全教育是指针对普通大众在常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而开展的安全能力教育。生产安全宣教是指为减少或避免在某个组织内,发生特定种类的生产安全事故所作的教育。

小朋友们在学习使用水基式灭火器灭火

从目标范围上讲,生产安全宣教的目标,是特定组织或行业工作环境范围、工作时限内的从业人群。而民众安全教育针对的是,除生产安全管理范围之外的所有人,包括服务、金融等低风险相关行业人群,学生、老人、自由职业者、社会无业者和高危行业人群工作时限以外的部分。总的来说,应急科普包含生产安全教育和民众安全教育2 个部分,可以理解为职业安全教育和普世安全教育2 个部分。从内容上讲,生产安全的专业性更强,发生频次较高,但影响范围较小;民众安全的专业性较低,发生频次较低,但影响范围较大。

3.安全宣教与安全体验

安全宣教和安全体验都是应急科普的教育形式。安全宣教是指安全意识宣传和安全知识传播的总称,安全宣传的形式包括安全相关的标语、口号、书画、影视、游戏、歌曲、戏剧以及有安全象征意义的艺术品等。安全教育的形式包括安全相关的科普读物、知识视频、案例讲座等。

安全体验的实质是模拟突发事件环境下的实践演练,包含突发事件场景还原体验和安全技能实操训练2 个部分,前者偏重建立模拟灾害情景去经历,而后者偏重技能训练。安全体验是在安全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力提升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过程。安全宣教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进行,而安全体验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和设施,以线下实践的形式来完成。安全体验馆则是这类设备设施的集合体。

4.应急科普与自然科学科普

虽然应急科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如气象、地质、医学等自然科学内容,但应急科普和自然科学科普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的教育思路不同。自然科学科普一般遵循展示现象→导出知识→提升意识的教育思路,而应急科普是遵循唤醒意识→导出知识→培养能力的教育思路。其次,两者的目的不同。自然科学科普以提升科学意识为最终目的,而应急科普以提升个人防护能力为最终目的,更偏向应用科普。最后,两者普及的内容不同。以地震为例,自然科学科普着重点在于地震的成因,震级标准和破坏力大小等物理学内容。应急科普则以避难方式、关联次生灾害的避免或减轻、人员生存环境的维持与恢复为普及内容。

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

社会安全文化的概念

不同层面的安全文化其重点有很大不同。企业安全文化的重点在于敬畏心的营造,行业安全文化的重点在于规则的遵守,而社会安全文化的重点在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是民众安全教育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的充分开展,一旦形成安全行为习惯,即便脱离原安全教育氛围,仍可以保持并传承这一习惯。当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同等安全行为习惯的时候,就形成了社会安全文化。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一个行为个体都会主动地选择最正确的处置措施,将绝大部分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主动抵御各类灾害,通过自救互救将生命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社会安全文化可以长期存在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

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了将一定范围内绝大多数民众提升至较高的安全能力水平,而做的所有工作统称为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是属于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以媒体部门为主力的民众安全意识唤醒工程、以教育和文化部门主导的民众安全知识传播工程、以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的安全训练设施建设与民众安全技能训练演练工程、以科学和技术部门作为支撑的安全技术及产品研发工程、以政府信息部门牵头开展的安全统筹管理工程、以应急学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牵头的综合性原理研究工程、以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牵头的韧性城市布局规划和改造工程、以法务等部门牵头的民众应急责任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制定工程。

民众安全教育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标准在不断提升,对社会安全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逐渐减少。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特别在社会资源较少的时期,人们关注的是基础性生存需求,对于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基本上归咎于天灾人祸,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政府在安全工作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事后补救,而对日常安全管理以提醒为主,总体投入很低。

在满足温饱之后,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标准随之提升,突发安全事件被认为是拖累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建立相关管理部门,以减少主要危险行业造成的损失,能够应对一些区域性的中小型灾难,这个时期的社会安全管理主要是以重点环节和重点行业安全管理为主。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抱有更高的希望,能够应对更大规模的全域性灾害。此时,政府除了要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之外,还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提升民众的自身安全能力。民众安全能力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经历的必然阶段。

民众安全教育是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基础

成熟的社会安全文化中,“人”的因素需要具备“质”和“量”2 个方面的考核标准。“质”的方面,需要人们能够做到主动规避风险,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主动作为且处置得当。“量”的方面,要求社会中80%的个体均拥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风险因素,只有大多数人拥有较高的安全处置能力,才能规避绝大多数风险。对民众进行广泛而充分的安全教育,才能达到以上两点标准要求,在社会中建立安全屏障。所以说,民众安全教育是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基础。

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是民众安全教育开展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安全技能属于未雨绸缪的储备型能力,在没有急迫的需求下人们很难自发去寻求相关教育。即便由于某种灾难事件,造成针对某一种类的安全知识需求增长,也会在灾害结束后很快消失。可以看出,虽然每次重大灾害对民众安全教育有所推动,但不能期待其成为安全教育的原动力。而政府可倡导每个个体应承担的社会应急责任,引导接受各类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这种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在持续多年后,人们才可能逐渐养成安全教育的学习惯性和习惯,当习惯成为自然时,社会安全文化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 只有美国的约1/7,全球排名60 多位,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我国现阶段只有不到1%的国民拥有基础应急处置能力,这和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有巨大差距。虽然我国在汶川地震之后就已经提出加强民众安全教育的口号与方针,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多是停留在意识和知识宣教范畴。全国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有计划对辖区民众进行安全训练全覆盖,对比日本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始对全体国民进行每年数次的实操训练,我国尚未真正起步,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中。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新冠肺炎疫情使全民自身安全意识空前高涨,建议将开展全民安全教育纳入国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我国整体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科普民众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科普达人养成记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