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偏误分析
2021-11-29杨巧
杨巧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外国学习者在学习“差点儿”与“差点儿没”这类结构时会出现误解和误用现象,“差点儿”和“差点儿没”句式在不同的感情条件和语境下,可产生截然相反的意义,留学生理解起来确实会感到比较困难。本文试从“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副词性质在句中作状语成分时探析二者的内涵及其涵义并探析“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用法。
关键词:偏误;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这个理念最早是由科德提出的,他把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分为两种:失误和偏误。失误,即偶然的口误或者笔误,通常由说话者紧张或不经意间的疏忽所导致,无规律可言,即使是母语者,也同样会经常出现。而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存在于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也属于学习者的中介语,简单地说就是使用目的语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偏误并不是简单的、偶然的错误,而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中僵化了的错误。所以说,偏误是学习者未掌握好目的语知识时所产生的规律性错误,并可以直接反映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一、“差点儿”和“差点儿没”语法意义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存在着语义不一致的现象,留学生经常会对二者的含义及用法产生混淆,这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关于“差点儿”和“差点儿没”内涵的界定,学界大多采用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观点,其认为说话人的态度不同,就会造成句子的表意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没”虽然表达否定意义,但“差点儿”在加上“没”后并不是单纯直接地变成与其相反的意义,而是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意义,有时它能表达与其相似的意义,有时又表达相对的意义。比如; “差点儿没死”和“差点儿死了”的意义是相似的,都表示“没死”;但“差点儿考上了”与“差点儿没考上”的意义是相反的,前者表示“没考上”,后者表示“考上了”。
“差点儿”和“差点儿没”都可以表示肯定和否定,有学者从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的HSK作文语料中共检索出95个含“差点儿”、“差点儿没”的句子,大部分都表示否定意义,两个语料库中共有11例表示肯定意义的用法,占全部例句的11.5%,证明“差点儿”“差点儿没”表示否定的出现频率高;表示肯定的出现频率低。且表肯定和表否定的重音和停顿都有不同,当两者都表示否定时,“差点儿”出现的频率高,一般表示的是实际指称,趋向于后面的动作;而“差点儿没”出现频率低,多表示虚指,重在表达主体的心理感受,语气中趋向非后面的动作。
除了“差点儿”以外,“几乎”和“险些”等词修饰动词时,其后的“没”或“不”也是有时表否定含义,有时没有否定的含义。这就是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羡余否定现象。例如: (1)差点儿买着了(意思是没买着) (2)差点儿输了(意思是没输) (3)差点儿没买着(意思是买着了) (4)差点儿没输了(意思是没输)(5)差点儿受伤了(意思是没受伤)(6)刚才差点儿没摔倒(意思是没摔倒)(7)差点儿没闹笑话(没闹)(8)去他家找他去晚了,差点儿没碰见他(碰见了)(9)本来就不想见他,刚才差点儿没碰见他(没碰见)对这些句式分析得出,“差点儿没”用于表现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渴望,是肯定意义;用于表达不如意的情况时,则为否定意义,用“差点儿没”句式能表示事情没发生的庆幸之情,而且此句式还表现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效果。“差点儿”表示事情几乎要实现而没实现的情况。
在进行汉语教学时,要对这两个词进行比较分析,还要留意留学生的偏误情况,分析偏误解决问题 。
二、“差点儿”“差点儿没”的偏误情况
1、例句:我差点儿没迟到了。
“没”表示否定,“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与实现,“没”和“了”语义矛盾,不能同时出现。“差点儿迟到了”和“差点几没迟到”意思一样,但是二者不能叠加在一起使用,应该改为;我差点儿没迟到。或者:我差点儿迟到了。因此,当庆幸不企望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差点儿”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意思相同。但应注意“没”和“了”不能同时出现。
2、例句:今天买火车票的人太多了,我差点儿没买到,只好明天再去买了。
根据句子意思是没有买到车票,该用肯定形式,却用了否定形式。
3、例句:HSK考试很难,我差点儿通过了,幸亏我认真准备了。
结合上下句,可以看出“我”通过了HSK考试,表示企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所以要用否定形式。
应该改为:HSK考试很难,我差点儿没通过,幸亏我认真准备了。
三、出现偏误的原因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导致的偏误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且与各类偏误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互相交织的,一种偏误类型能由多种偏误原因造成,一种偏误原因可能造成多种偏误类型,下面列出几种主要偏误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的母语即第一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积极影响就是正迁移,消极影响就是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会让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偏误,因为学习者的母语或者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不同,也没有相似之处,学习者受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影响而难以理解目的语,造成了消極影响。
2、目的语知识不足
学习者将其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或者简化的方式创造出新的不适当的目的语语言现象,造成了偏误。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也就是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汉语语言规则、语言习惯和文化内涵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语言知识的学习起消极阻碍的作用,尤其是初级阶段,学习者对汉语知识的了解有限而又不够全面,往往会使用类推的办法,将已掌握的目的语规则不恰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知识上。
3、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为了尽快提高自身汉语水平,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一
些策略。而迁移、简化等策略都容易造成偏误。简化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害怕出错,使得他们故意减少目的语中冗余的部分。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为了顺利实现交际活动,学习者也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主要有:回避、语言转换、语义替代等。语言转换是指学习者在表述时无法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述,就采用第一语言中的一两个词来进行表述,特别是当学习者知道听话者也会他的第一语言时,就更容易采取这一策略。虽然这两种策略都是出于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往往会造成一些语言学习的障碍,所以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用。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虽然涉及了诸多学科,但语言学可谓是汉语国际教育中最重要的根基,从“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句式直接显示了汉语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还要参考其背后的各种因素,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讲述清楚,以免发生错误。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第六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杨美霞.浅谈“差点儿”“差点儿没”[J].青年文学家,2013.
[3]张萍.漫谈“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用法[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