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编花篮》教唱探究
2021-11-29陈菲
摘要:《编花篮》也就是河南省民间流传起来甚广的一首民歌。简单的音乐歌词,简单的音乐旋律,欢快的音乐节奏,鲜明的广州城市文化特色,使它在现场演唱时朗朗上口,让每个人在尽情欣赏时也会感觉亲切自然。文章从这首歌词的整体动态美、抒情的真实美、构图的表现形式与表达内容美、音乐的整体形态美、民间文化诗歌韵脚的深度与层次等五个方面,探讨这首短小骈体民歌诗的音乐性与审美的无限和谐。
关键词:《编花篮》;乐曲歌词音乐语言;歌曲音乐人物情感;歌词音乐人物形象
《编花篮》民歌是河南众多传统民歌之一,按我国汉族传统民歌的类型分类按照汉族传统民歌一般可以分为人民劳动者颂歌、民歌、小曲三种民歌类型,这些歌是一首鼓励人们在日常劳动中和生活中自由自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小曲。小调旋律是原意指"曲调曲折,表现细致,在人们休息、娱乐、庆典等生活和生活的场合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民歌",小调的旋律音乐更加细腻,使其曲式在曲折中,在节奏上更加平衡,流畅的特点[1]。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奏、领唱等。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反映生活的作品,也有反映热爱生活的作品,也有反映民俗、集智慧于一体的革命斗争生活等。
河南洛阳以美丽牡丹花海而闻名,被誉为"牡丹之乡"。在那里,"洛阳牡丹节"每年4月和5月之间举行。很多外地人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登山赏花,欣赏一下大自然的壮丽美景,体验生活的乐趣。《编花篮》这样一首歌就是基于这种日常生活,人们需要编织一个花篮,然后唱歌去南山牡丹园唱歌。这首民歌是公典体,拱门节拍,分两段歌体,一段两首歌词唱完后,一段一段地门接盖。然后再重复一遍,以结语结束。它不仅仅只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小曲,蕴含着无限的戏曲艺术价值审美观和价值发展空间和深厚的现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底蕴。
首先,从这段歌词所需要反映的文学内容角度来看,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一群少年女孩在自由的生活中,编织一个花篮,以便采摘南方山区的牡丹花。歌词还详细告诉我们,之所以在这个月的时候我们采摘鲜花牡丹要做到南山,是因为南山里的牡丹已经正始开放,而且朵朵牡丹花儿"开得艳"。短句直接或者间接地将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叙述得淋漓尽致。特别说明的是这个重音动词一共重复了9次,表现了突出强烈的身体运动感和强烈声音感。尤其有就是在"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去南山"这句话的一个开头,"摘,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一句话得其中的一个复数动词被不断重复了好几遍。它将会使得客人们仿佛置身于欢快热情的商务工作和日常生活娱乐氛围中,体现了权力的奔放之美,呈现出蓬勃生机的氛围。这种"动态美"的音乐歌词,用我们所跳过最经典的美学理论概念来可以解释"人的静态美也就只能只是停留在‘形似’,而这种动态美只有才能真正成为刻画一个事物的一种精神美和现实。也因此使他的音乐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节奏活泼,旋律流畅节节递进[2]。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生活描述,一个小小的乡村农家农舍院子里,或是一个晾着许多粮食的农家田地里,一群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的农村姑娘围坐在一起,她一边大声地说笑着,一边大声搞笑着,双手还在不停地随着上下摆动飞舞,柔韧的柳叶树枝在他们灵巧的手上,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神奇地把它变成了一个精致美丽、形状各异的绿色藤条竹编蔬菜篮子。在这场篮球比赛中,在我们欢笑中,在我们幻想中,在我们每天不停地忙碌中,在我们快乐地生活工作中,我们终于感受和看到了我们生活的美好,想着要来编织最美的牡丹花篮,南山鲜艳的红色牡丹花把每个人们的心放在这樣的花篮里时你会感到是多么美丽的一幕情不自禁地用它勾勒编织出一幅关于自然、人、劳动的优美画卷,生活,和谐,和谐生动的生活画面。后续第一节我们还会看到这群牡丹姑娘,手上的新牡丹花篮翩翩起舞,田埂上的她们身影轻盈,漫山遍野,鲜艳的各色牡丹花竞相争艳开放,只见她们"摘、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牡丹花也会开得更娇艳。这样一首歌短小精悍,简练优雅脱俗,没有任何人的猜测,整首歌的音乐没有任何含糊、多余的任何东西,重十一个动词也鲜活这个巧妙的操作使整首歌在意境中又活了起来。
现代化的音乐教育首先也就需要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同其并培养其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融合能力。民族的主体存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存在;学习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更好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重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特别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有效使得大学生在浓厚的中华民族音乐教育文化氛围中深刻培养起大学生的中华民族音乐自豪感,从而不断继承和扩大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4]。
总结
综上所述,整首歌曲的旋律流畅、委婉、优美朴实、灵动的旋律音调高、唢呐明亮,情感上的表达真切地爬升、自然、教厚。只要稍加仔细留心,我们就一定会深刻体会并感到其中所蕴含的广阔无限现代音乐艺术审美发展空间和深厚的中华民族戏曲文化底蕴,体会并感到它不愧可说是中国民歌戏曲艺术文化园地里的一件美丽奇葩,也会深深地喜欢上它。
参考文献:
[1]吕晶晶.致敬经典,民歌传唱——以河南民歌《编花篮》的改编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07):26-27.
[2]李思怡. 借《编花篮》浅谈豫剧旦角唱腔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7.
[3]张艾娟. 浅析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王夏.小学音乐课渗透地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编花篮》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5(05):224-225.
作者简介:
陈菲(1989.12--);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常州人,民族:汉族,学历:本科常熟理工学院;现有职称: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