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21-11-29蒋福建
蒋福建
21世纪需要自我完善的人才。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将迎来学习化社会,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信息网络化将会改变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改变教育资源的使用方式,知识的获得除了靠教师的传授外,更多的则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教育实践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时代呼唤自主的学习者。因此,弘扬人的自主性,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最基本素质。只有学会学习,尤其学会自主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教育教学改革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转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教学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精神,确实体现语文课的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推进高中生的素質教育,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在“减负”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适21世纪具有语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渴望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良好自主学习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①尽量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语文教师应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探究任务,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②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认知的内在动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教材,创设认知冲突的矛盾情境,就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矛盾情境发生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培养起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想象、联想的参与非常重要,有了它们,才能有“进得去”的深切体验;有了它们,才能有“出来”之后的比较、鉴别、判断;有了它们,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语文教学中,想象的触角伸得越长,对文字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也就愈生动、愈深刻。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把客观事物具体化,直观化,而具体、直观的事物则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因而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无法估计的作用。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课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合作化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尝到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把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学习空间。在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发现学生的差异实在很大,部分学生需要大量拓展知识,部分学生却要弥补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教师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往往需要花费一定教学时间,降低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网络则能充分发挥其特性,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信息含量丰富教学内容,弥补这种差异。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了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自主学习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呈现非常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扩展了每位同学的知识视野,解决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学习中对知识需求的大量渴求。
三、重视发现与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多方思考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与读书时间,并积极地将合作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从与同学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从他人的思路中得到启迪,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独到的见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在《俗世奇人》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杨巴”与“杨七”“奇”的地方时,就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分析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讨论现在的社会是否既需要像“杨七”这种埋头苦干、有真才实学的人,又需要像“杨巴”这种随机应变与圆滑世故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之外,教师需要随时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对于学生而言,想象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知识,知识有限,但是想象力却可以概括世间的一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也强化了这一认识。因此,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让学生站在多角度的问题下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路狭隘、单一,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想象力正是帮助学生走出这种禁区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写作教学中,考虑到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具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多创设一种幻想式命题作文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适宜的情景中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即可自由自在地翱翔,无拘束地进行思考。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教学活动局限在教材表层,而应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观察,深入体会到文章的意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与想象。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创新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活泼地、灵活地学习,并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我在网上学习到一位教师采用课堂教学用:“创设情境——定向自学——质疑点拨”的基本程序,就是教师尽量少讲,而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实践、发现,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独立钻研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实践去获取知识,得到很大启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先动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倘若不能,师生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其具体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在此堂课当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此,在教学当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发网络评价系统,以评价促进教学
评价能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学习活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呢?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但是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时,很多教師明显感到负担非常重,效率非常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如果能结合自己特长开发网络评价系统或者软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评价能得到迅速反馈,这样教学评价功能就会非常突出,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