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阅读之帆 启写作之航

2021-11-29李绿梅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作课外阅读读书

李绿梅

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用写作来促进阅读,使阅读为写作服务,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应试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够重视;家长由于工作忙,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由于缺少阅读和写作转化的指导,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我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丰富学生的读本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机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作为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顾茅庐》,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师恩难忘》,明确了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动员学生多阅读课外的写人的文章,总结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5)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和电视进行广泛阅读。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不断更新,这样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教授学生读书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教会学生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在默读时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書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投稿,在班上大力表扬刊登作文的学生,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少年报》、《少年文艺》、《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走马观花”。读书笔记类型: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三、把阅读的积累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语言词汇活学活用,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長,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扬起阅读的帆,启好写作的航”。

猜你喜欢

习作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