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理论指导下的“饭圈文化”制度与粉丝行动逻辑分析

2021-11-29沈书涵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亚文化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各种亚文化社会形态发展。“饭圈”文化因其组织性、制度性、规范性和大规模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支亚文化队伍。近年来网络快速发展,使得这一文化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扩大其规模的同时诞生了一套特有的制度结构。本文将通过分析“饭圈”文化的内部制度结构和饭圈成员的行动逻辑,揭示饭圈的不良现状,进一步分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饭圈的规范作用和能动作用,并从政治、社会、自身能动性推导出整治“饭圈”文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饭圈文化;流量引导;亚文化;流量明星;场域理论结构

场域理论体系是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他把“场域”定义为是产生于特定系统中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组织及内部成员提供了互动交流的空间,而且通过成员的集体行动使组织获得特定的规则和秩序。作为自发集结而成的粉丝群体,饭圈女孩显然是一个为共同偶像存在的特定场域,而且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空间的场域,有其自身逻辑且相对独立于行动者。这一形成于成熟网络媒介下,成员大多数为“数字原住民”的群体,有着自己一套规范与准则,有组织、有纪律,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并随着互联网的日渐发达,这套规范与准则逐渐发展为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这种对同一偶像产生的共同情感驱使的行动不只受到明星本身的影响,饭圈女孩自身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基于饭圈始终是一个社会群体,其强大的社交性不容小觑,而这也是影响饭圈女孩行动逻辑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对饭圈社会形态的内部制度结构开始进行分析。

一、饭圈的内部制度结构分析

出于对同一偶像的崇拜与追求,粉丝们自发集结并形成一个群体,并初步具备了一个群体的要求,组织性,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同时饭圈对入圈粉丝的要求极高,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饭圈形成的以偶像为中心,粉丝围绕偶像的圈层化结构形成了一种相对明确的阶级制度。

(一)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利用网络隐蔽性自导自演

自组织理论认为,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现象。为了表示自己对所追求明星的支持,饭圈文化少不了各种组织活动,例如打榜、购买专辑、控评等。而这些活动通常都不是个体单独分别进行的,而是有组织性地、大规模地,是一种团队合作性质的行动。饭圈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部门,分工承担不同的角色并且密切协作,且有领导者进行指挥。爱豆受到舆论攻击时,她们通常用手中两个以上的账号并来回切换,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自导自演一场互相表示支持和赞同的言论。其他部门则有扮演“纯路人”进行中立性发言等行为,试图将舆论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二)严格筛选入圈粉丝——剔除无知粉丝导致排他性

作为一个庞大、有组织的网络虚拟社区,加入饭圈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查和把控。在这样一个特定场域结构中,粉丝自发形成一套特殊的网络用语。同时,对于自己的爱豆粉丝理应对爱豆的信息了如指掌。若对饭圈用语和自家爱豆的信息表现的一无所知,只会被饭圈成员认定为“假粉丝”,从而被拒绝纳入“粉籍”。面对对家粉丝的言语攻击时,勇于出面维护自家爱豆的名誉。若爱豆名誉被攻击时不做行动袖手旁观,即使是已经加入粉籍也会被无情驱逐。饭圈文化的组织性首先就由于其对入圈粉丝的严格把控,进行筛选和训练,形成强大的组织性。

(三)内部阶级制度分明——艺人官方教唆粉丝

饭圈文化形成了一种以爱豆为中心,粉丝围绕着爱豆的圈层化结构,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主要活动和交流。由此,在粉丝群体内部形成了明确的阶级制度体系。首先是明星的后援会,与明星官方的距离最近,往来交流最频繁;其次是官方粉丝群,由后援会给官方粉丝群发布信息、分配任务。

二、饭圈成员的行动逻辑分析

以打榜、控评、购买专辑为主,饭圈女孩进行的对偶像的追求、支持行为通常是集体性的,而非单独性的。这些网络上的唇枪舌战和消费陷阱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对共同偶像的追求。

(一)共同情感的驱动——对偶像的崇拜

对偶像的喜爱是粉丝们凝聚“战斗力”的核心机制。粉丝们基于对偶像的共同情感而结成群体圈层,具有紧密的共同情感联系。艺人通常在华丽炫彩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现自己的专业功底和人格魅力。粉丝被艺人所展现的美好的一面所吸引,产生崇拜情感。这种情感驱使饭圈女孩们不惜投入金钱和时间为爱豆打投、支持。艺人与其工作室为了维持粉丝的崇拜情感,保证粉丝的粘性和“流量明星”的名号,营造出一套迎合粉丝喜好的 “人设”,并需要时刻注意艺人的言行举止,防止“人设”崩塌,导致粉丝流失。

(二)崇拜情感的扭曲——“妈妈粉”的出现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及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妈妈粉”、“女友粉”的出现使得对偶像应有的崇拜情感逐渐扭曲,成为一种关心艺人饮食起居、外在形象而非其专业能力的爱护之情。这种称呼逐渐成为饭圈中的惯例,导致有些比明星小的粉丝也如此自称。“妈妈粉”的情感源自于粉丝自身对自我的追求,对成就感的追求。这类粉丝将通过为偶像打榜,通过自己的努力,花费金钱、能力、时间等,让偶像获得引人注目的地位,并把这样的行为看作是偶像成功的原因,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她们在这一过程中寻求自我的价值,追求“生命的绽放”。

三、整治“饭圈”文化不良现象的可能性

对于盲目跟风、非理性消费、教唆粉丝等饭圈不良现象,一系列制定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等制度对“饭圈”文化起到了助推作用,为“饭圈”文化的整治和规范提供保障。

(一)官方对饭圈的规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网信办在8月提出了针对饭圈不良现象的八大举措,不得诱导打榜、取消明星榜单、不得设置花钱投票等,明确对应曾在饭圈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开展“清朗”行动。除此之外,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不良信息,清理上万条负面有害信息,处置上千个违规账号,解散不良话题,关闭问题群组等。官方从最初的放任置之到现在的明确政策,体现了饭圈文化负面影响的逐渐扩大,给青少年灌输错误价值观、人生观,饭圈互撕严重危害了网络社交环境的和平等。

(二)网友舆论对饭圈的“大众监管”

普通网友的舆论压力驱动艺人和饭圈女孩的自我约束。尽管他们在追星行为中扮演了“路人”的角色,但营造的网络舆论不容小觑。网民运用“大众监管”迫使艺人进行公益捐款,雖然不可取,但却对艺人积极响应正能量活动和在国家利益前积极表达起到催促作用,否则就会成为网民嘲笑和诟病的对象。同时,对粉丝的一举一动也密切关注。“粉丝行为,爱豆买单”,一旦粉丝有了不当行为,网友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艺人身上而不单单只是粉丝本身。因此,为了维护爱豆的名誉,粉丝自身也得谨言慎行,防止被抓住把柄,并在公益活动中争相表现,试图在舆论场为爱豆造势,树立良好形象。

四、结语

饭圈文化一直都被社会舆论嘲笑和诟病。随着网络愈来愈发达,饭圈群体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问题增多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社会和官方对饭圈的关注也随之增多,因此对这一成熟的、组织性强、有规范性的场域结构,官方给予重视,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其他因素对饭圈的整治作用也凸显出来。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饭圈这样成熟的网络虚拟社群,若是加以整治和正确引导,能够成为社会中宣扬正能量、传递新思想的一支庞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共建和平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

作者简介:

沈书涵(1999.11--),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就读。

猜你喜欢

亚文化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读懂年轻人的有效方式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传播的本土视角:从媒体异视异色(vice中国)、透明人看亚文化的延伸
亚文化的力量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二次元”渗透下电影的审美趋势
场景传播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