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言性与天道”真诠
2021-11-29王金山
摘要:“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君子诚之为贵”“自明诚,谓之教”“至诚无息”等,都是《中庸》中关于“诚”的文字,体现了儒家的“言性与天道”,本文称为“诚论”。诚论对于完善、阐释儒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言性;天道;真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许多学者以子贡之言认为:孔子未曾“言性与天道”。实际上,“夫子之言性与天道”隐藏在《中庸》关于“诚”的文字之中。现将《中庸》中“诚”的“言性与天道”的哲学文字进行编辑,形成《诚者》,以彰显“诚”的“言性与天道”的哲学意义。
诚者
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成也,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释文
真实无妄的诚实是自然道理。诚实是自己形成的,贯穿于物质世界的始终,没有诚实便没有物质。诚实不是完善自己就停止了,它成就了万物的自然本性。
诚实作用于人,就形成了做人的道理,这是人的自然本性。诚实作用于人身的道理,如果不明确为善,就不是诚实作用于人身。诚实作用于人,就是选择诚善牢固的执行下去。
只有天下至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然本性。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然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人的自然本性。能充分发挥人的自然本性,就能充分发挥物的自然本性。能充分发挥物的自然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自然养育万物。能帮助天地自然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自然一体了。
诚善能使人明白道理,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明白道理能使人弘扬、践行诚善,这是学习教育的结果。诚善能明白道理,明白道理能做到诚善。故君子以诚善为贵。
至诚是永不息止的,永不息止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凸显效果,凸显效果就会悠远无穷,悠远无穷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就能承载万事万物;高大光明,就能覆盖万事万物;悠远长久,就能成就万事万物。
真诠
《诚者》第一段提出了诚实是物质世界的自然本性。第二段指出了诚实作用于人就是诚善,诚善是人的自然本性。第三段说出了人与物自然是一体,也就是天人合一。第四段强调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君子以诚善为贵,也就是做什么样的人。第五段告诉我们诚实、诚善是永久存在的,唯有久久为功,方显“诚”的实效。
儒家的世界观可以概括为诚论:世界是诚实的,人是诚善的,万事万物以及人类的本性都是“诚”。“诚”是物质的内核,也是人类的内核,物质世界与人类因“诚”而结为一体,人类循“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同时循“诚”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至诚”及其重要并且长久存在,“至诚”才能养育万物,因此人类不能违反“至诚”,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破坏自然,否则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与人之间,也需要“至诚”,“至诚”才能养育人类发展。
儒家的诚善在儒家经典著作中有无体现呢?一部《论语》可以用二个字基本概括:一个“诚”、一个“善”。《论语》可以说是关于诚善的理论以及如何把握、实践的学说体系,也可以说是关于做人做事的认识论、方法论。
儒家的诚论与唯物论相得益彰。虽然物质与人类因“诚”而结为一体,但是先有了物质的“诚”,才有了人类的“诚”,人类只能认识、利用物质世界,不能过度索取物质世界。
儒家的诚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友善”直接體现了诚善。而“爱国、敬业”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诚”,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国家、事业,才是真实的“爱国、敬业”。“爱国、敬业”一旦成为人们的真情实感,就是“善”,就能做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事业的举措,就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资料
[1]田贺."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的诠释为理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1).
[2]乐爱国.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界,2018,000(012):13-22.
[3]文碧方.论张载,吕大临对"性与天道"问题的探讨[J].人文论丛,2011 (00):150-163.
[4]黄敦兵.原始儒家“性与天道”问题的现象学还原——以孔子与子贡的形上学探讨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社会科学里的国学、哲学等有一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