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021-11-29邹真理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学

邹真理

摘要:现如今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活动的重点,语文学科自然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占很大的比重,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不是简单的看过、背过,而是真正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学生学习中,是每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

语文是教师在校园环境中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性学科,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中小学课本中不乏有很多优美有意义的文言文、古诗词等,但是如何真正的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并能学以致用,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关。本人将从中小学语文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一些浅显策略两方面分析,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小学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听说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句话。那么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必然在经过时代的优胜劣汰中,留下无数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是学生文化素养积累的初级阶段,学校实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必然也十分重要的,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1]。

(一)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刚刚接触传统文化,学到的还是《咏鹅》《静夜思》等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因为他们朗朗上口,意境优美,之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以看到“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古人对未知事物的奇妙想象;学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虽未去江南但见江南的古香古色。学生从古诗文中不仅是优美的文字,也是意境和心境。学生文化修养提高,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心底里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学生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也有学生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中小学学生在课本上,通常会接触到古代文人的事迹和传统节日等,这其中就蕴涵着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2]。教师在教学生读文识字的同时,也要着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学习杜甫的诗时可以体会家国情怀,在学习传统节日重阳节时可以学会尊敬长辈,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以文化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二、中小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中小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不同,意味着教师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时制宜,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要会从课本中纵向横向的延伸拓展,举一反三,丰富课堂内容,深化讲题深度。学校要丰富校园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到学生实际生活中来,学生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中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同

学生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文化的理解吸收也很表面,在小学阶段就让他们理解很高深的文化很困难,也不合时宜,学生中学阶段接受能力提高,对于课题也可以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有乐趣的事物,比如有游戲或实践活动的课题他们更愿意参加,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教学生怎样包粽子,端午节都有其他什么风俗活动的时候,学生就很有兴趣。初中阶段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论语时,就可以很简单明白其中道理,并能举一反三,积累拓展。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贴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

(二)深度解读教学课本

深度解读教学课本要求教师做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深度理解课本,使课堂学习高效有效。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材料和载体,语文学科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本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传递给学生,把传统文化融入进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意义。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从鲁迅到海伦·凯勒再到孔子的《论语》,学生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的成长经历,体会到了爱和热忱,教师要深度的解读教学课本,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传达的文化,引领学生主动挖掘,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课本延伸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离不开对课本的深度解读,也离不开对课本的延伸拓展。课本的延伸拓展,可以是背景、是内容情节、是主题思想、是写作方法、是课内的是课外的,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课本,但是课本的延伸拓展,对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峡》时,学习文言写作,认识山川景物的同时,就可以向他的内容背景延伸,三峡工程作为我国的国之重器,有着很大的作用,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这样,就可以在课本中,合理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光靠教材和课内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教材只是基础,想要延伸拓展,课外也很重要,例如在讲解《木兰诗》时,充满了家国情怀,教师在讲解课本的同时,还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充满家国情怀的电影或课外读物,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或活动。比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举行一个创作大赛,让学生仿写或自己创作关于描写月色的诗句,带给他们不同的关于美的感受。学习第十二课《唐诗五首》时,组织共享书香、经典诵读活动,举行朗读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组织关于传统文化常识抢答活动、优秀文化征文活动等等,学生在活动前收集资料,后更深刻的感受文化精神,重要的不是比赛,而是让学生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悟能力。

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的体现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秀民族精神,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中小学语文课程应增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把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莹.初中古诗文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为例[D].浙江:宁波大学,2017.

[2]谭军.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之美[J].中国文房四宝, 2014(8):129-129.

[3]甘军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探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J].读与写,2021,18(2):62.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