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萦于心,文表我意

2021-11-29陈亦澜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字编辑透视焦点

陈亦澜

关键词:文字编辑;美术表达;焦点;透视

疫情期间,《The New Yorker》杂志改编西方名画。通过名画中的人物形象,在疫情隔离在家人人自危的时刻,给予了人们莫大的精神安慰和鼓舞。其中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耶稣带着口罩面对空无一人的长桌;米开朗基罗作品《创造亚当》中上帝正递给亚当一瓶洗手液;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怀中的银貂被日常做饭必须的谷物、干货替代……特别地,以大卫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改编版为例,原画中拿破仑身披红色斗篷手指向阿尔卑斯山雪顶,崎岖石路上烈马前蹄扬起,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而改编后,拿破仑变身外卖小哥,面带蓝色口罩,肩负黄色送餐背包;这幅作品代替口号、标语、赞美诗更深入人心的道出疫情期间人们对平凡的城市骑士的致敬、感谢,引起共鸣。

图像和文字相比往往更具有吸引力、更以表现出创造性,画面和文字的统一,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部好的文字作品,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相应情景的。打开手机翻看文章的时候,最先吸引我们的往往是大幅图片,而不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铺直叙的文字。文章的价值在于传播,美术插图是对内容的补充,或者说当人看到插图、装帧封面时,也能大概明白这本书想传递出来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美术的以其特有的思想性使作品更生動、更具感性,即便受众不具备很深厚的文学功底,美术作品依然能传达出深厚的感情。这学期我阅读了一本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父亲的道歉信》。这本书的封面主打暖色调,一双男式皮鞋放在玄关榻榻米处,表现怀旧温馨的家庭情调,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和权威带给孩子庇护、力量。在你观看米勒的《拾穗者》时,你感觉到的农妇勤快麻利的姿态并不是完全可以用语言进行解释、分析的,文字解释只是把握了大致的含义,给观看者方向上的引导,但是语言解说永远传达不出它所有“观”的感觉。在此之外,艺术图案的表达还能突破文字文化的地域限制,运用视觉规律的相通性让受众较快的抓住信息的不同层次和重点,说明配图的意义,明了的色彩心理暗示;同时,简洁直观的表现民族文化地域特征,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彰显地域文化个性。

单纯、单一文字不容易形成立体认识,由于语言的表现力局限,有时很难迅速还原当时的思想感情。图片的逼真还原性、逻辑性通过色彩或者线形构图还原现场。右图是一副我自创的单点透视钢笔画,主要是钢笔和白色高光笔两种画笔,表现的是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建筑风格。在这幅画中,我想通过表现城市居民楼的一角,来展现这些房屋向近处、远处延伸的场景,从灭点的延长线想象,由此在人脑中还原城市原貌。透视,是对现实场景的压缩,它可以增加空间的延伸,与现实相重合,增强文字的理解性。单点透视、多点透视、大气透视、人物重叠等手段,都可以在二维的扁平平面上轻而易举的创造出三维空间,相比文字描述的繁琐更直观。麦田出版社一位作家说过:“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打开一本精美的纸书细细品读,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报刊、书籍、媒体短文都体现着生活、自然的审美情趣,新闻报道、图书策划都需要和画家一样捕捉生活中的小美好,发现生命中不可磨灭的颜色。

美术欣赏的节奏性,也应用于阅读的节奏性,编辑利用这一点可以掌握、调节读者的阅读节奏。一段文字、一幅图画最先吸引我们的首先是高潮部分,色彩冲击力最强烈的部分。例如说,梵高的作品《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是梵高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画面描绘了阿尔勒一家咖啡馆的室外景色,这幅面夺目的就是橘光下的咖啡厅和深蓝色夜空的碰撞;紧接着,就是一横一纵的线条和中心灭点,视平线和地平线重合位置出现白衣侍者、围巾女人等人物形象,高潮之后再次吸引观赏者注意力。文章最具表现力的杂志就是鲜明的文字内容和图片的结合,挖掘与文字相关的视觉元素,比厚重的白纸黑字相比,通过图片调整读者的阅读节奏,甚至读者可以凭借图片的吸引力,初步判断对于文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从而选择是否深入阅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数量和方式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图文配比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大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阅读体验。

艺术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结合体。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是由人来欣赏的,传统的出版依靠改变字号、留白等方式编辑文案,而现在的作品不仅需要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还需要软件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应用。在我小学学习钢笔画透视图的时候,需要用铅笔打稿,而现在焦点透视的学习可以用Mark McKay的Adobe Photoshop插件绘制参考线,这是我想到了未来的编辑也需要熟练电脑绘图软件的应用和创意设计。数据分析的一一列举表现方式,远远不及图表对比类比清晰易懂。“当代文字编辑也要是半个美术编辑”,做到让视觉表达更有内涵,就要从生活中寻找时尚、前沿的元素,将文学美和设计美相结合,体现文本气质。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全面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寻求图片和文字的平衡,图片表达文章的思想性,文章才能有颜有理。美国学者威廉·奈德说,“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美的知觉和爱美的结果。”读者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是艺术;艺术通过创作欣赏,又转变为人们的审美意识。编辑工作者进行音视频处理后,内容的视觉影响和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借助美术的力量来实现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有效教育和引领。

参考书目

[1]王丽青,邓联富.浅谈网络及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环境中的应用[J]

猜你喜欢

文字编辑透视焦点
融媒体时代文字编辑如何转型为策划编辑
焦点
文字编辑工作者的新闻素养提升方法
“两会”焦点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透视”近视
彩世界
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