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动心灵 助推成长

2021-11-29胡萍萍

启迪·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胡萍萍

【摘 要】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新时期班主任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本文从班主任角色定位、现今学生心理压力归因、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班主任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同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意义,同时也是对班主任的严峻挑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班主任能否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采用一定教育策略,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班主任角色的内涵及定位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班主任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班主任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较多相似,与心理辅导员的个性品质相对有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应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

实际中,班主任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情况,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认真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着眼点和方法论问题。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育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育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育的核心是发展问题。继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就是要为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现今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某沿海城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一共发放《心理健康问卷》360份,回收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06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85%。采用spss13.0完善版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分析,被试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

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测量结果见表3-10。由表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40.6±15.289,低于65分预警线,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情况处于正常区间,而单项得分中除学习焦虑因子外,其它项得分均低于8分预警线,处于在正常范围以内。单项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其研究结果中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平均得分均在8分以下。其中,学习焦虑得分已超出预警分值。可见,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三、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一)学会“共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感化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身心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

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加强与学生“共情”能力,方能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同时,班主任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例如: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切不可以长者的训斥、说教来教育他们。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

(二)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心理教育的敲门砖

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因此在班級的工作中就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放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我班上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活泼有余,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如赛车、变形金刚,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想,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成效不大。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上荣誉栏。如何发挥她的特长,让她如愿以偿呢?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我对她说:“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合理安排,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当然能。”于是,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挑选运动员,安排接力队,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地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

(三)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是学生心理状态的保护伞

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教师要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作为心理辅导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四)良好集体氛围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育人场

1.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中重视“心育”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促進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哪些心理品质,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班级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在教室一角开辟一个栏目——“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和困惑都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信投入“知心姐姐信箱”里,然后老师进行耐心的回信,还可以从班级中聘请几位小伙伴,出出主意,孩子们的不良情绪有了正常的疏导渠道,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3.班会心理课上引入“心育”

班会课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班级是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语言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教师在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要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五)适当心理常识辅导是学校育人的快车道

将心理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它虽然不是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班主任天天和学生相处,最容易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知识的辅导,是最行之有效的补充形式。

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我们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只要班主任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力,运用一定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主编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年;

[2]李镇西著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2000年;

[3]吴宗宪主编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

[4]李健民著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

[5]徐定华主编 《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6]叶奕乾 祝蓓里主编 《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申继亮 李虹 等编《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8]朱智贤主编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

[9]徐应隆著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