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创新的融合

2021-11-29李浬

大观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钢琴教学

李浬

摘 要:《童谣集》是中国现当代钢琴音乐的优秀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教学价值。作曲家刘敦南在坚守中国歌谣韵味的基础上对创作技法进行了创新,创作出极具艺术特色的《童谣集》。通过分析《童谣集》的创作特色和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在钢琴教学中要更好地把握现当代钢琴作品的演奏规律,以促进我国钢琴音乐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童谣集》;钢琴教学;创作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文化艺术领域实现了“大跨步前进”,中国钢琴音乐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近代以来,中国作曲家们创作出大量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从音乐家贺绿汀创作出《牧童短笛》,到丁善德、黄虎威等作曲家对钢琴领域的深入拓展,再到王建中、储望华等作曲家对民歌民乐的改编,中国钢琴音乐已形成自成一家的音乐体系。

在众多致力于推动我国钢琴事业发展的作曲家中,刘敦南绝对是佼佼者。刘敦南在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于1974年入上海交响乐团作曲,1983年赴美国深造,1987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硕士学位。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幻想音诗》、交响诗《挽歌》、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钢琴协奏曲《山林》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在海内外受到众多好评,具有广泛的影响。并且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刘敦南建立起自成一家的音乐创作体系——“有调性的十二音聚集”,儿童钢琴套曲《童谣集》集中体现了这一独特的体系化创作语言。运用现代作曲技术来改编中国民歌,是刘敦南在钢琴创作上的一次有力探索。

《童谣集》现已被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收藏,整部套曲由八首标题小曲组成,除第一首《童谣》创作于1957年外,其余的七首均改编于2002年,选用人们较为熟悉的童谣、儿歌作为基本素材,音乐形象清新秀丽,充满童趣,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这八首标题小曲按顺序分别为《童谣》、《小兔子乖乖》、《游戏》、《水妞》(北京童谣)、《叮叮咚》(流传于浙江温州的牧童山歌)、《小白菜》(流传于北方地区的传统儿歌)、《放牛歌》(安徽的牧童山歌)、《猜调》(云南儿童游戏时的对歌)。

可以按顺序演奏这八首,也可将《小兔子乖乖》《游戏》《水妞》组合,可以将《叮叮咚》《小白菜》《放牛歌》《猜调》组合,当然,也可按演奏家自己的意愿进行乐曲的组合。

一、《童谣集》的创作特色

《童谣》为《童谣集》开篇点题之作,确定了曲集的基调。《童谣》是作曲家刘敦南于195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期的作品,虽然略显幼稚,但可从中一窥他当时采用的音乐创作手法,即模仿复调。《童谣》是曲集中唯一一首采用传统作曲技法改编的乐曲,全曲64小节,为带尾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带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富有歌唱性,由左右手轮流弹出主旋律,把作品的轮廓逐渐描绘清晰,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国画。第二段区别于第一段,主要采用了有对比的副旋律,带保持音的断奏衬托出欢快的风格,声音清脆。然后是是作品的再现部分,段落尾声有一个三小节移高八度重复式补充。

这首开篇之作显示了作曲家内心对于原生态的民间音乐素材使用的坚定,作为一首序曲,引出后面更为精彩的部分。

曲集中的后七首作品极具特色,作曲家在坚守中国歌谣韵味的基础上对创作技法进行了创新,下面以《小兔子乖乖》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小兔子乖乖》创作于2002年,为带尾声的二段体结构,短短20个小节,犹如一部精彩的童话剧。乐曲开头2小节的引子由左手在低音声部奏出,视为“狼”的出场,由音响营造出画面感。右手声部同时在低音区演奏出作品的原曲调。两个似乎毫不相关的伴奏和旋律,却如此神奇地融合在一起,带来新颖别致的音响效果。伴奏就像“狼”蹑手蹑脚,还发出轻轻的敲门声,而“小兔子”在镇定地回答。短短几个小节正好把十二个半音使用了一遍,作曲家的艺术匠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段开始的引子虽然还是沿用“十二音集合”的方式,但将四分音符构成的一小节音型改成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四个音型,使音乐充满紧张感,《小兔子乖乖》的主旋律再一次出现,左手的伴奏和第一段既统一又形成对比。“狼”围绕着房子焦急地绕圈,而“小兔子”却十分镇定地应对,此时的音乐逐渐进入高潮。从18小节开始的尾声用一连串32分音符下行琶音给听众造成强有力的听觉冲击力,“小兔子”终于赶跑了“大灰狼”。最后一小节使用前面使用过的和声结束全曲。

在第三首《游戏》、第四首《水妞》、第五首《叮叮咚》中,我们仍然能发现这一作曲技法始终贯穿,即在主旋律上一贯地使用五声调式,保持着儿歌的原生态,而其伴奏声部继续大胆地运用“十二音集合”的作曲技法。不難看出,作曲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是一种带有强烈现代感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希望音乐结构保持完整性。

二、《童谣集》在教学中的运用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钢琴教育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钢琴学习大国。但中国目前的钢琴教学更多是教授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以后的音乐较少被学习,更别提现当代的作品。部分钢琴老师不会花时间去熟悉和研究现代音乐作品,因此,学生在教学中很难学习到现当代的钢琴作品,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当代作品。《童谣集》这八首小曲就显得弥足珍贵,可以填补现当代钢琴作品教学上的空白。这些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孩子们熟悉的歌谣,在作曲家自创的现代作曲技法的“包装”下,我们需要守护与传承的民族音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这套曲集的副标题为“赠21世纪的钢琴家们”,作曲家刘敦南希望学习钢琴的孩子们能更早地接触到现代音乐语言,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在感知本民族的音乐语汇的同时也了解和知悉现代音乐语言。诚然,要演奏好或者教好现代派的作品并不简单,需要从细微之处做好。

首先是指法。弹好一首作品需要先确定好指法。曲集运用了大量现代创作技法,由此产生新的手指弹奏技法,而作曲家在乐谱中并没有大规模地标注指法,只在《小兔子乖乖》中在第二段开始标注4个半音指法,在《叮叮咚》中对几个同音反复的小节进行指法提示。为了能流畅弹奏《放牛歌》的乐句,作曲家有节制地提点了几处指法。其余的5首曲目则一个指法都没有标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使用合适的指法,这样才能顺利开好头。

其次是关键的触键。提到现当代音乐作品,很多听众都有相同的感受,觉得不好听或听不懂,这也许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导致的。《童谣集》中关于儿歌和民谣的旋律部分,可以根据熟悉的音调找到恰当的触键方法。现代作品是有旋律的,但不是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歌唱性,新的声音需要新的触键方法,因为没有可以模仿的例子。第六首《小白菜》充满悲剧感,为了使其达到情感的高潮点,在第6小节处附加了二下行叹息的音调渲染悲凉的气氛,此时触键需要慢而稳,手臂尽可能放松,尽量控制住力度,精准整齐地弹奏和弦是对《小白菜》主旋律非常恰当的补充。

第八首的《猜调》,让人的思绪又重新回到快乐的童真世界,以此曲结尾实至名归。《猜调》伴奏部分始终以模仿旋律跳进关系的音程为音乐背景,形成了绕口令似的语调。这段演奏需要清晰而有颗粒性的触键,指尖要灵活勾住琴键,使富有弹性的断奏一气呵成。此外,作品中大量的同音反复一定要换指处理,触键轻盈、灵动,勾画出活泼、有趣的音乐形象。

刘敦南认为“我们已步入21世纪,在传统乐器上寻获新音响的探索并未停止。然而创新是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同,‘雅俗共赏仍然是一切艺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此言道出当下中国音乐状况。已经踏入21世纪的中国人还没能完全接受20世纪的大多数经典作品,为此需要尽早地将现代音乐的概念植入学习音乐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打开视野,释放心灵,通过音乐的桥梁,和世界音乐建立起联系。

参考文献:

[1]刘敦南.童谣集:赠21世纪的钢琴家们[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

[2]史秀玉.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浅析[J].音乐创作,2010(5):104-105.

[3]季丰来.儿童钢琴套曲《童谣集》创作技法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1):66-73.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卞善艺,译.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钢琴教学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因材施教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