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1-11-29李亮

大观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美育高校

李亮

摘 要:三笔字教学是推进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阶段的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阐述了三笔字课程教学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的现状,对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升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实效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三笔字;美育

注:本文系2020年度晋中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师范类专业三笔字教学改革研究”(Jg202029)研究成果。

三笔字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对于高校师范生来说,可娴熟书写出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汉字,就像能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一样,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如今大学生的书写水平相较于过去的学生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提笔忘字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能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1]。因此,如何开展好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三笔字书写技能,是高校迫切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三笔字课程教学

三笔字即毛笔字、硬笔字以及粉笔字,是1992年教育部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后简称《大纲》)中明确指出高校师范生所必修的内容,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大纲》中还确定了三笔字课程不可与书法课程混为一谈,三笔字课程教学属于实用型、应用型教育范畴,而并非书法艺术[2]。

二、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几乎所有师范类高校均开展有对应的三笔字课程,然而高校师范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仍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三笔字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每天点击手机屏幕、敲打键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传统的书信交流已是过去式,如今仅需动几下手指便可及时接收各式各样信息,其效率是传统信息交流方式所难以比拟的。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书写工具,如今已逐渐被智能手机、电脑所取代。同时,由于一些高校缺乏对三笔字课程教学的重视,以及受教学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三笔字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师资力量及专业教材匮乏

现阶段,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高校的三笔字课程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尽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专业理论素养相对不足。另外,一些高校会在社会上邀请书法家来校进行三笔字课程授课,这些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书法水平及专业理论素养,但对于三笔字课程教学及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缺乏有效认识。可以说,师资力量不足对三笔字课程教学的成效造成了极大的制约。除此之外,三笔字课程教学还缺乏专业的教材。现阶段,各高校采用的三笔字课程教材五花八门,针对性不足。教材的不统一致使课程教学大多由教师控制,规范性不足,从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中选择一种进行教学的情况较为普遍。高校师范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他们的三笔字书写水平对下一代有着重要影响,必须予以重视。

(三)学生重视度不足

如前文所述,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人们对传统书写的重视度已大打折扣,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对三笔字课程的漠视。许多大学生对三笔字课程的重视度不足,仅仅为了获得学分而学习三笔字,而并非为提升自身的三笔字书写技能。因此,不少学生在三笔字课程的教学课堂上敷衍了事,不认真听讲,不严格依据老师讲授的笔法、结构要求开展练习,使得三笔字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缺乏明确定位。《大纲》中指出应通过三笔字课程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而并非书法技能,但一些高校却没有很好地厘清“写字”与“书法”之间的区别,使得三笔字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其次,三笔字课程要求开展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三项训练,但现阶段大多高校基本安排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学完这些内容,并且一个学期仅设置36课时。要让学生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同时学习并掌握三项书写技能,显然难以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一)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笔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练习及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三笔字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汉字结构、汉字发展理论等的有效认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三笔字的地位是手机、电脑所无法取代的,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三笔字,学生可领略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及其所具备的独特审美价值、艺术价值[3]。另外,三笔字课程教学应当从模仿着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逐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

(二)加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高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三笔字课程的教学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书法专业,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學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可尝试校际联合的方法,对专业师资进行全面整合,然后结合实际需求,相互调派教师进行学习、授课。如此一来,一方面可暂时解决三笔字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校际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的三笔字教育生态圈[4]。除此之外,还应推进专业教材建设。相关部门可结合高校发展现状,依据《大纲》,积极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加快编写一套有针对性的三笔字教材,以建立起更为科学完备的三笔字课程教学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

首先,高校应切实明确三笔字课程教学的目标,确保其与师范生的发展需求相符,并将三笔字课程教学与书法专业教学进行有效区分。其次,高校为三笔字课程设置的教学课时应适当延长,并且予以三笔字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同等的重视。唯有提高对三笔字课程的重视度,方可营造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再次,高校应组织各式各样的三笔字教学活动,比如三笔字比赛和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等,还可组织教师进行三笔字展示。这样不仅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还可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三笔字竞赛、展览,高校可以为广大师生创建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三笔字的主观能动性[5]。

(四)建立起三笔字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联系

在三笔字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建立起该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联系。在讲授相关的抽象理论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入对应学科的类似现象进行阐释。比如,在为体育学院的学生讲授毛笔字课程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写竖划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将毛笔滑出去这一情况,以学生跳远为例讲解——跳远的有效成绩只能是运动员落入沙坑的第一步,之后无论运动员再向前多远也会被视作无效。毛笔字书写中的竖划亦是如此,书写到该停的位置就应当停下,刻意滑出去不仅无效还会应影响书写效果。将三笔字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进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三笔字课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社会、学校、师生各方的通力配合,唯有如此,方可切实促进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高校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开展三笔字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结合现阶段三笔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不同方面着手,促进三笔字课程教学成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柏全.地方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三笔字”教学现状的思考:以梧州学院为例[J].明日风尚,2018(9):224.

[2]周双.试论高校师范生“三笔字”教学中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参花(下),2018(4):116-117.

[3]刘松泉.试论高校《三笔字书写技能》课中毛笔笔法的教学[J].锋绘,2019(12):50-51.

[4]邱传亮.普通高校文字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书法教育,2019(6):26-30.

[5]常雪超.汉字书写艺术与规范问题刍议:以高等师范院校“三笔字”课程为研究对象[J].书法教育,2019(1):82-87.

作者单位:

晋中学院美术系

猜你喜欢

美育高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美育教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