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电影的叙事策略与风格回望

2021-11-29陈昱琦

大观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风格

陈昱琦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气息充斥着整个电影行业,其中纪录电影在叙事策略和风格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国内的纪录电影在叙事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逐步摆脱了原有的方式方法。纪录电影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迎来了新的蜕变,未来的发展正在朝着高水平的目标奋进。

关键词:纪录电影;叙事策略;风格

纪录电影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获得了相当高的赞誉,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纪录电影在影视行业的需求度很高,市场份额较大。纪录电影能够将真实的事件通过精彩的画面呈现给观众,满足观众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纪录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纪录电影运用的叙事手法

纪录电影的叙事手法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和特殊性,这也让纪录电影成为融合美学和科学的艺术作品。纪录电影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绘刻画,让影片变得更加纯粹且贴近生活。艺术与实际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纪录电影的发展更加符合观众的观影需求。

(一)纪录电影的声音叙事

纪录电影通过声音进行叙事,这跟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声音叙事的纪录电影是对其他类型电影的升华。纪录电影力求真实,而声音正是客观呈现现实的元素之一,用声音可以使叙事更加完整,也让叙事更具灵魂和思想特征,能够充分体现纪录电影的自身特征,满足影视美学的相关要求。譬如纪录电影《四个春天》记录了导演陆庆屹一家的故事,影片多次出现一首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有时是母亲哼唱的,有时是父亲用长笛吹奏的,片尾父母二人携手在女儿墓前唱的也是这首歌。这首歌不仅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也将这份真挚的感情传递给了观众。声音叙事就是通过对观众听觉的撼动来达到演绎效果,这是普通影视作品所达不到也不作要求的。声音叙事作为纪录电影的一种叙事手法,赋予纪录电影生机和活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叙事结构的故事性

维尔托夫曾提出“电影眼睛”理论,他认为:“电影眼睛是以电影纪实的手段,为肉眼译解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这对后来的纪录电影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随着纪录电影类型的复杂化和技术的升级,有不少纪录电影将剧情片的故事性结构引入叙事之中,而这种叙事手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纪录电影故事性不足、可视性较差的问题。以纪录电影《棒!少年》为例,这部影片在展开双人物线索的同时,还交代了人物群像之间的关系。这些叙事细节的表达,在整部影片中构建了A、B两条故事线,使作品向剧情片靠近,但又不乏纪实感,在故事性与真实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三)叙事风格的多元化

剧情类影视作品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来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者故事情景的展现,它给观众营造出一种特定的观看氛围。纪录电影与剧情片相比,虽然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却也不是温吞如水的流水式叙事。其叙事风格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严肃悲悯地记录国家历史的,有温暖亲切地记录个人家庭的,也有激昂向上地记录文化变迁的。这种多变的叙事风格推动了纪录电影叙事手法的改变,给观众带来了更具特色的视听盛宴,推动了纪录电影的长期发展。

(四)叙事手法存在的挑战和不足

在纪录电影中,叙事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在运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不足。纪录电影更多的是要体现一种真情实感,这种真实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修饰和加工,但也不能纯粹地记录生活,这对影视创作者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如果纪录电影只是机械地记录生活,那么就和早期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系列短片相差无几,无法突显其艺术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纪录电影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新闻纪录片和文献纪录片,而是放眼于更广的类别。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国内大多数影视创作者缺乏纪录电影的创作经验,并且对于纪录电影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影视作品创作中,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二、纪录电影的风格体现

纪录电影的风格特色是真实性、客观性。通过对实际故事或者情景的重现,纪录电影被賦予了最直接的风格特色,即真实。这种风格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且在长期运用当中形成了一套适合纪录电影发展的手法。

(一)直接记录手法的运用

直接记录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对纪录电影的深化,创作者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拍摄记录,把电影主角的行为和动作都刻画描绘出来,并且同步进行声音录制,还原场景。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使得纪录电影在创作上更加便捷,通过直接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为观众呈现精彩的画面,同时,省略了后期制作剪辑的烦琐步骤。

(二)直接记录手法的意义

直接记录手法从诞生之初就在电影创作方面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浪潮,它对影视作品的影响不单体现在纪录电影上,对一些电影思潮和伪纪录片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原始的缺乏声音感染的纪录电影已经被逐步淘汰,直接记录手法在纪录电影创作中成为通用的手段,观众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风格的纪录电影。直接记录手法融合了好莱坞影视作品的风格,通过原始简单的拍摄手法对故事情节进行描绘,更多的是带给观众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引导观众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通过访谈进行记录

通过访谈来进行记录的手法是纪录电影真实客观性的良好体现,是对电影主角和创作人员最真实的呈现。电影主角和创作人员通过最直接明了的交流把电影情节呈现给大家,更具实效性。同时,这种记录是以进行时的形态呈现给观众的,让观众能够同步思考,及时解惑。这种记录手法是一种直接自然的拍摄创作手段,它留给观众的是灵活的艺术作品。

(四)混合性纪录电影的发展

纪录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岁月的涤荡和冲刷,也形成了更具特色的混合性手法,使纪录电影在美学呈现和事物认知方面更加清晰明了。混合性的记录手法是对纪录电影作品的完善和加强,无论是在选题上还是在拍摄手法上都更加贴近自然,符合社会要求。拍摄风格的多样化对事物的塑造和刻画更加有利,在纪录电影未来发展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纪录电影叙事策略发展现状

纪录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纪录电影在叙事手法和策略上传承并突破了原有的方式手段,形成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形势的新策略。纪录电影如今的发展已经走向正规化和多元化,这与创作者的探索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不断积累和学习,纪录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将一片光明。

(一)国内纪录电影叙事手法发展情况

国内的纪录电影在发展创新中逐步有了起色,甚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国内纪录电影很好地把叙事和美学结合在了一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手法。但国内纪录电影行业的发展离高水平发展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缩小这段差距。

(二)国外纪录电影的发展情况

国外纪录电影的发展在总体上要比国内纪录电影更具优势。由于国外纪录电影的起源和发展都相对较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技术性优势和众多的创作经验,在呈现故事情节的手法运用上也更加专业,能够准确且有针对性地把握观众的需求。就拿美国的纪录电影来说,其在创作手法上与我们大不相同,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注意力。美国的纪录电影多是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对未知事物的揭秘,拍摄手段也更加严谨规范,这是其他国家的纪录电影所不能媲美的。西方国家在纪录电影的创作拍摄当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能够把自然和人文中最光辉伟岸的形象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发自肺腑的敬仰和赞叹。

四、结语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电影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鱼得水”,创作手法呈现多元化趋势,叙事手法也在日趋完善。纪录电影作品能够很好地满足观众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这对于纪录电影的长久发展也是意义非凡的。

参考文献:

[1]陈馨月.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的视听风格与叙事策略探析[J].视听,2020(12):110-111.

[2]郭学文,郭梦迪.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审美艺术:以《风味人间》为例[J].青年记者,2019(11):85-86.

[3]王宇明,刘坤.纪录片《创新中国》的叙事策略与价值内涵[J].当代电视,2019(4):77-80.

[4]白钰冰.浅谈网络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文化表达:以《但是还有书籍》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8):91-92.

[5]宋澤毅.时光流转下的单一导演纪录片风格变化研究:以查尔斯·弗格森为例[J].当代电影,2020(3):109-113.

[6]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227-228.

作者单位:

南京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风格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