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中品真味
2021-11-29吴毕水
吴毕水
朗读教学法,就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角色读、接龙读、分组读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朗读方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以读为本,带领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徜徉在美妙的文字海洋里,使学生领悟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由此获得的扎实的语文学养让学生受益终身。
一、朗读教学法的意义与实现方式
涉及朗读教学法的文章,大都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出发,有的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意义,有的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意义。基于不同的年龄段,朗读教学的意义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识字,特别是对处于字词积累阶段的学生;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感;5.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朗读教学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将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用口诵来带动内心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蕴含的语言美、思想深、结构巧、情感浓。干国祥在这一点上就有深刻的理解,他十分注重学生自己内心的体会,认为在此基础上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说:“在课堂上,师生生命通过对一个有意义的伟大文本的聆听,进而产生深刻的共鸣或者争鸣,最终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语言和思想的原创者,在课堂上涌现出生命中最酣畅淋漓的时刻。”这种抛开一切杂念,全心全意地沉浸于文字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语文艺术的再创作过程,也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课堂效果。
朗读教学法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张惠英将其归纳为以下八种主要形式:1.一般齐读法;2.个性朗读法;3.角色分读法;4.快速自读法;5.小组竞读法;6.男女对读法;7.朗读接龙法;8.自由读法。李秀丽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浅论》中将其分为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王玉玲在《朗读教学法在不同体裁作品中的运用策略》中提出将其分为范读、配乐朗读、诵读、齐读、单读、接力读、分角色读、录音读、表演读等。在对朗读教学法的分类方面,每个人从读法、对象、音调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法,這些方法加起来是比较全面和细致的。总的来说,朗读教学法有三个大的划分方向,就是范读、齐读和分读,其他的朗读方式都是在这三种形式基础之上的细分。每一种朗读方法都有其特点,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班级情况和具体课堂教学氛围灵活运用。
二、朗读教学法运用的现状
纵观现今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存在诸多诟病,如学生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或矫情做作、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情感错位,或语调单一、缺乏个性。归纳起来,朗读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文本;2.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朗读时间不充分;3.指导方法没有落到实处;4.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朗读具有随意性;5.朗读教学涉及面窄,朗读方式单一。
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教学在实际运用当中,由于教师对它不够重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这样的现状较为普遍,需要我们反思。
三、朗读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在实施朗读教学法时,针对教学目标、材料、方式和评价,要做到有层次性、针对性、适应性、多元性与激励性,这是根据朗读教学法整个教学流程提出的,完整且让人有思考的余地。对于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效果,大多数学者认为,朗读要将“读”与“思”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方法一般从较为宽广的范围提出,对于具体的做法却较少涉及。而唐晓萍在《试论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法》中提出了三个教学策略:第一个是掌握技巧,提升朗读的正确性,其中包括读准字音、读正语调、把握节奏三个技巧;第二个是理解文意,激发感情朗读,其中包括比较关键词句、享受画面美感、插上想象之羽三种方式;第三个是形式多样,确保有效朗读。这三个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朗读的具体做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是众多文章中比较新颖的提法。
明代朱承爵曾说过:“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声音是最能表达一个人情感的中介,声到而情至。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而朗读则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的一种方式。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深入其内在情感,对学生的口语、阅读、思维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时期受到的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是其今后发展道路的重要铺垫。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重视学生教育,就要重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柘林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