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探索几何概念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1-11-29刘影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归纳探究

摘 要:正确理解几何中各类概念是学好初中几何的关键和基础。几何概念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更是学生规范进行几何语言描述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规范语言的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文章结合一线教师存在的困惑分析了几何概念的过程性教学重要性,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发散学生思维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几何概念教学;发散思维能力;探究;归纳

一、 几何概念性教学的误区

几何概念是区别于其他几何知识的最本质的概括,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但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却忽略了概念性教学的探索发现过程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一)概念性教学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些老师在谈到“概念类的教学”时会感觉有很多尴尬和困惑。他们认为很多概念不需要解释,只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应用解题就可以。尤其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时候,这些老师会把概念性的课时与下一个课时合并,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把概念教学的探究过程当成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经常是教师直接把概念和盘托出,毫无理论依据,只要求学生记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实则学生理解并不深刻到位,只是临时记忆,再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不记得学过的概念是什么,也没有知识的附着点可以思考、回忆。

(二)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概念间外延联系

事实上,每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必须把它们放在一个系统中组织教学,几何的概念性教学是学生学习几何对象、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只有形成体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 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一)概念

发散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 P. Guilford)提出的。他与助手们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人可以通过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于是他和他的助手们着重对发散思维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关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1. 流畅性

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也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2. 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学生面对问题具体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也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举一反三。

3. 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下面为大家提供两个比较好的概念的探究案例:

案例一:以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课时为例,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分析: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射线、直线?(此处要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具体感知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

学生:斑马线、笔、单杠、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发的光、太阳发的光、汽车远光灯、晚霞光芒万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出乎意料)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从感知上理解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后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推进,让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性质、区别和联系。

以上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感知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的存在。

接下来该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共同探索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和性质,并且在探索中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注重过程性的形成和思维的发散,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探究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

问题1:如何表示它们呢?

教师引导:以笔为例,线段有两个端点,点用大写字母来表示,我们不妨记作点A,另一个端点我们不妨记作点B,那么这条线段就可以表示为线段AB,读作线段AB。

问题2:把这支笔看作线段AB,如果笔倒过来,还是这支笔吗?此时它可以表示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线段BA)

问题3:给你一条线段你可以如何来表示呢?

学生归纳:一条线段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两个字母来表示。

问题4:这两个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呢?(此处学生很容易忽略字母是大写的,教师要适当引导加深记忆)

问题5:线段是否可以用一个大寫字母来表示呢?为什么?

学生:不能。过点A的线段有很多条,不能都叫做线段A。(让学生通过画图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说得非常好。除了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外,我们还可以用小写字母a来表示线段,记作线段a,读作线段a。

问题6:线段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三种,线段AB或线段BA,还可以表示为线段a。

问题7:你已经能够表示线段,你能用类比的方法表示射线吗?(给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

学生: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因为射线有一个端点,点都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教师引导:射线用几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呢?

学生:两个。

(通过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过同一个端点的射线有无数条,用一个大写字母无法确定是哪条线段。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的方向)

问题8:射线AB可以记作射线BA吗?为什么?

学生:不可以,射线AB中,A是端点,B用来表示方向;射线BA中,B是端点,A用来表示方向。

(通过具体画图让学生体会它们表示的不是同一条射线)

问题9:现在你可以类比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表示直线了吗?

(学生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给出答案)

学生: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直线。如:

可以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

问题10:直线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学生: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直线a。

问题11:这条直线可以如何表示呢?

学生:直线AB,直线BA,直线AC,直线CA,直线BC,直线CB。

问题12:根据你的观察和理解,小组讨论这三种线分别从端点个数、延展性、能否度量三方面具体分析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此处给出的问题必须指向性明确,学生才能懂得如何分析,否则问题广泛,学生会觉得无从回答)

学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学生2:线段是不能延展的,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展,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展。

巩固练习:

(  )或者(  )或者(  )

(    )

(  )或者(  )或者(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理解三种线的表示方法,及时巩固,加深记忆。

学生3:线段可以度量,射线可以无限延展不能度量,直线可以无限延展无法度量。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刚掌握的知识用红色水笔完善导学提纲的表格。

问题13:线段AB能够延展,如何来描述呢?

教师引导:延长线段AB至C。

延长线段BA至C。

或反向延长线段AB至C。

问题14:射线AB不能够延展,它能反向延长吗?如果可以,要怎样描述?

教师引导:反向延长射线AB至C。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线段为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建构。以点的表示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感受延伸与延长的区别,培养学生三种语言的转换能力,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及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发展学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 科学的课程应该把探究作为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核心

新课程理念主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多数教师未能把概念的探究过程性学习作为重点来培养,教材在概念、定理的探索性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要素。教学中不能忽视过程性探究中产生的分类讨论、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等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地理解探究性学习、正确地处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讨论和思考的焦点。

上述教学案例,以问题串为主线,层层推进学生的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符合当代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要求,从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陈敏.发散思维有的放矢[J].中学课程辅导,2020(36).

[3]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

刘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厦门双十漳州校区。

猜你喜欢

归纳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