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传承中国魂

2021-11-29庞丽芳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听说读写价值观念立德树人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要注意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语文学习,在“听”中给儿童植入红色基因,牢记革命先辈的伟绩;在“说”中给儿童打上中国印记,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读”中给儿童绘制中国底色,筑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写”中树立儿童的价值观念,助力立德树人的任务,培植学生的中国灵魂。

关键词:听说读写;立德树人;价值观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程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就要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中去体会、感受祖国的语言,在运用祖国语言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植学生的中国灵魂。文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

一、 在“听”中给儿童植入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达到40篇,这些革命领袖的故事里,蕴含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深刻的做人道理。“耳朵是心灵的通道。”倾听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是提升学习与自我素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革命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渠道。

(一)课上倾听,品味领袖精神

听老师读、听同学读,有助于学生在倾听中感受革命先辈至高无上的精神。在学习《朱德的扁担》时,教师可以先范读,再结合孩子的阅读,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革命题材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中可以围绕故事主人公推荐阅读朱德同志的其他一些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在倾听中体会他们为革命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饮水思源,知道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忠诚,传承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和气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基本的民族认同感、价值观。

(二)课后聆听,牢记领袖教诲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学生做人,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低段学生更是如此,但因为识字量少而无法独立阅读,倾听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学完《朱德的扁担》《欢乐的泼水节》之后,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机补充材料,开展“听爷爷讲革命故事”“革命英雄故事会”“英雄伴我成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聆听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感受到革命军人可贵的大无畏精神,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心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二、 在“说”中给儿童打上中国印记

小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往往是从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开始的。教科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科书精心安排了一系列选文,设计了大量借助图画、示意图、关键词句提示讲故事的练习,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生成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一)夸祖国江山多娇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每一寸国土,都是我们的祖国。每一寸国土,都见证了曾经积贫积弱,而今却重新焕发生机,掀起中国浪潮的历史!语文书中很多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这些选文就像一张张地方名片,带学生领略祖国风光,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向我们展示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美丽的小兴安岭》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日月潭》向我们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中华儿女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这些名勝古迹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区各具特色的精神风貌,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和辽阔,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向同学介绍祖国壮丽的河山,夸夸我们的大中国,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祖国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企盼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赞民族风流人物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动力。《大禹治水》《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课文,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引领学生热爱母语,景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进而丰富学生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影响学生的言行。

教学时,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要恰到好处地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感受人物形象。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深刻地理解大禹一心为公、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可以让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提示,分步骤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学习曹冲勤于思考和善于观察的品质;还可以用采访、辩论等形式,引领学生品味人物品质,感受文字间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 在“读”中给儿童绘制中国底色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目标。语文书涉及的古诗、童谣等,内容浅显,语言平易,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这些文字像一粒粒种子,在简简单单的诵读涵泳间,优秀民族文化的根基会播散于学生心灵深处,给儿童的心灵绘上悠悠华夏的中国底色。

(一)诵读古诗词,提升人格魅力

叶嘉莹先生曾说:“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的作品里面所蕴含的那一份丰富的、美好的、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品德,他们的志愿,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修养,那是非常宝贵的,应该让我们的年轻人在这美好的文学里面,汲取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一份文化。”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代代相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可以合理渗透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也可以在教学中整合课内外资源,讲述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升人格魅力。

(二)诵读蒙学读物,弘扬中华美德

教科书中有选自《论语》《孟子》等传统蒙学读物的中华美德名言,也有反映中国人生活态度、风俗文化的谚语、童谣、成语歌等。我们利用这些内容,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获得基本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和内涵,促进德育教育。

我们开展“《论语》语录经典”诵读活动,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唤醒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我们开展“《论语》书法赛”,入选作品张贴在班级“优秀作业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交流展示学过的名言。

在交流时,有的同学说上句,直接考大家下句内容;有的同学说出语境,让大家用名言作答。大家积极踊跃,气氛热烈,在交流中开阔了视界,拓展了思维,完善了人生观、价值观。

(三)诵读儿歌、童谣,传递中国味道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口语向书面语发展的初期,节奏明快,合辙押韵的儿歌、童谣节奏明快,适合学生记诵、传唱。因此,从古代的《声律启蒙》《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到近现代的教科书,常常可以与通俗自然、合辙押韵儿歌、童谣不期而遇。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这样脍炙人口的文本,例如《农谚》《场景歌》《树之歌》《十二月花名歌》等。这些极具中国元素的内容,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优良气息。教学中,采用小组对读、结合游戏读、和着音乐读等形式诵读吟咏,中国味就这样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弥漫氤氲开来。

四、 在“写”中给儿童建立价值观念

汉字是我们独有的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重视写字教学,扎实地完成写字教学目标,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就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培养习惯,静心养德

写字是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写字的习惯和态度会在日积月累中内化,并影响到今后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关注执笔姿势,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学生有毅力、有恒心,执着严谨,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二)观察结构,体会和谐

汉字中,同一部件,在不同的字中,由于位置的不同,寫法不一样,要因字而宜,做适当的变化。如“桂”与“封”二字,“圭”在“桂”字中出现在右侧,最后一笔“横”写得很舒展;而在“封”字中出现在左侧,因为右边一半是“寸”,“横”像公共汽车上把座位让给别人的好心人,宁可自己挤一挤,改作“提”,也要把位置让给“寸”。教学这两个生字中,通过较为形象的解说和演示,使学生明白,“圭”在与别的部件组合时,由于位置的不同,要作适当的避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体会避让穿插可使得汉字结构紧凑,美观和谐;同时也领会到,中国的汉字处处体现谦恭礼让的和谐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三)开展活动,内化品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内化形成良好品质。

(1)讲——给学生讲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让学生从小懂得苦练才能成材。

(2)练——强调“动笔就不苟,逢字必规范”,鼓励学生将每次作业当作练字对待,持之以恒认真书写。

(3)赛——坚持开展写字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看到进步和发展。

(4)展——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互相学习和借鉴。

(5)赏——欣赏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把美的态度、美的情感、美的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作为语文老师,要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阅读感悟中“获得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立德树人”,展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美,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光明日报,2018-03-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旭炎.立德树人实践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4]班华.让教学成为有道德的事业[J].教育研究,2007(2):15.

作者简介:

庞丽芳,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听说读写价值观念立德树人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混血家庭的悲剧
初中历史课堂的“听说读写”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