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名人才下基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11-29文|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选派专家精准

文| 王 敏

学 史 力 行

基层一线,大有可为;专家人才沉在一线,大有作为。呼和浩特市按照《关于以“今天我为群众做点小事”为主题 深化“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的实施方案(2021—2022年)》,统筹谋划,整合力量,扎实推进人才服务基层工作,以开展“千名人才下基层”行动为抓手,选派各地区、各领域的科技特派员和技术骨干,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注入智慧动能。

主要做法

精准选派,用心提供“需求式”服务。科学制定方案,从供需两侧需求出发,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牧业等领域精心组织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一是征集需求,建立项目库。第一时间征集基层服务项目需求,整理出204条服务需求,经梳理,形成项目库,确定105项服务项目,根据项目库信息,紧密结合基层服务需求,按需选派各领域1000余名专家人才,深入旗县区以下单位、城镇社区、医疗机构、中小学学校等基层一线,精准开展服务行动。二是选取试点,树立品牌形象。按照分层分类开展试点工作要求,确定清水河县宏河镇党建引领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等市级试点10个,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党建引领“古城美羊”产业发展共同体等旗县区试点11个,以点带面,发挥品牌效应,推动服务基层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整合力量,深入推进“组团式”服务。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率先在科技、卫生、旅游等领域灵活开展“组团式”帮扶活动并且成效显著。一是率先开展法人科技特派员组团式服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约成立了自治区首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10支专业团队100名科技特派员,选派到全市75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当中,在奶牛、生物饲料、设施农业等农牧业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开展技术服务,精准解决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专家联合帮扶工作模式。整合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专家力量服务基层。昭君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自治区首家名医工作室—— 内蒙古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名医工作室,使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名医优质医疗服务。邀请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旅游规划、景区规划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就清水河县城关镇八龙湾村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对外交流合作和旅游营销等方面联合攻关,共同编制完成旅游与景区规划。

统筹谋划,务实开展“接地气”服务。统筹基层需求,下沉力量,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人才的智力资源优势。一是加强实地指导。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种植特色选派419名科技特派员以及21名技术骨干,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402项,及时为基层解决农业、畜牧、农机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农牧业专家发挥各自特长,带动提升村民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今年累计培训全市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骨干90人,培养农村科技人才324人,带动就业3870人,组织培训及实地指导病虫害防治等达1.2万人次。组织教研员专家开展教学视导、送教下乡、培训等。组织专家对托县乌兰牧骑舞台剧编排演唱技法、技巧等进行“一对一”专业培训。三是拓展服务内容。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派出专家举办义诊、讲座等。针对武川县二份子中心医院医务人员流失严重、业务技能薄弱等问题,开展对口帮扶,增加中医馆各类医疗设备、开展中药理疗等,定点出诊。

突出亮点,重点打造“精品型”服务。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党建联合体,结合现有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平台,赛罕区金河镇、榆林镇和黄合少镇等乡镇党委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专家开展技术学习交流,实地指导技术推广等活动,形成本地培养、定向服务、精准帮扶的乡土人才培育新路径。二是促进成果转化。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加工、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体育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大成果和技术向基层转化力度。打造专家服务基层创新平台,回民区探索成立由园艺专业博士专家和相关企业直接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回民区博士人才服务站”,柔性引进设施园艺专家高层次人才,探索药用、食用等多功能果蔬花卉栽培管理方法和技术,实现产品生产链的开发研究。

点 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呼和浩特市汇聚发展要素,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着力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按需选派农牧业、医疗卫生、文旅产业等领域专家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了人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选派专家精准
致谢审稿专家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