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初心办实事 促发展开新局
——全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2021-11-29许美芳史泽奇
文| 许美芳 史泽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五个着力”“五个聚焦”为导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自治区党委带头走基层、解难题,各地各基层党组织创载体、搭平台,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领任务,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以实际行动写下了“学史力行”的生动注脚。
——通过开展“为民分忧解难题,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自治区党委常委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16次,带动全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党建联系点3.08万次,认领民生实事2.22万项,组织全区26.84万党员干部深入包联嘎查村(社区)报到服务;
——通过开展“三问”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17.14万条,全区各地各单位聚焦“五个着力”查摆问题9.08万余个,提出重点民生项目4.47万余项,实施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4.93万个;
——通过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覆盖建立服务站点1.9万个,提供为民服务项目2.67万个,开展志愿服务11.82万次。
……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数字变化都反映着人民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彰显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更体现着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贴近群众,破解急难愁盼有温度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地各单位紧盯民生领域短板弱项,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一老一小”照护问题,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自治区民政厅积极组织开展“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将困境家庭重特大疾病患儿纳入慈善项目救助范围,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锡林郭勒盟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等食品安全,广泛征集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食品品种,以“你点我检”方式开展食品监督抽检528批次,以“你送我检”方式开展食品快检320批次。
针对群众“停车难”问题,呼和浩特市为辖区老旧小区规划停车位,增设调整共享单车停车点,改善机动车、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现象,进一步缓解停车压力,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聚焦群众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兴安盟进一步完善门诊慢性病管理,将门诊慢性病审批权限直接下放至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确保慢性病患者及时享受医保待遇。
全面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城镇老旧供热设施改造,积极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广袤的北疆大地,民生实事的春风,吹遍城市乡村,覆盖衣食住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服务大局,聚力重点工作有深度
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工作,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各地各单位用行动给出答案。
——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有很多“故事”可讲。
自治区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战略定位,积极开展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整治提升行动,开展黄河沿岸城乡生活垃圾乱倾倒乱堆放问题排查,完成黄河流域滩区、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3公里范围内城乡生活垃圾2000余吨整治处理工作。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集中开展全区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发现问题企业123家,发现问题229个,督促沿黄7盟市加快问题整改,已完成整改206项,有效防范环境风险隐患。
呼伦贝尔市加大重点污染物区域协调治理力度,持续推进东海拉尔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重点企业无组织排放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整改,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4%、细颗粒物月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各地各单位用心用情书写精彩答卷。
自治区金融监管局加强对农牧业产业的融资支持,解决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问题,定期调度涉农数据等指标,建立农牧产业项目库,提供专项金融支持,累计批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户,金额合计1.5亿元。
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通辽市确定300个乡村振兴重点嘎查村,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逐村帮助指导嘎查村发展特色产业;出台《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2020—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10种发展模式和12项推进措施,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阿拉善盟制定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7项办实事内容清单,加大农牧业产业扶持力度,围绕做优做强驼牛奶业、羊驼绒、苁蓉锁阳等11个亿元级区域农牧业产业集群,规划培育建设具有地域资源特色的“三园六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集群提质升级。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区各地各单位立足实际、积极行动,创载体、搭平台。
乌兰察布市民委将2021年项目资金(少数民族发展部分)4551万元,全部下达各旗县市区,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
赤峰市率先上线自治区首个“民族成份变更和确认审批系统”,进一步精简办理工作流程,将办理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各地还利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这个重要节点,不断创新方式,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牧区、社区学校等基层一线,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举办了传统手工技能培训班,助力促进就业创业;锡林郭勒能源局为农牧户安装新能源通电设备、民政局向受帮扶群众发放帮扶资金7万余元、中心医院深入嘎查村开展义诊;鄂尔多斯市民委联合农牧局、蒙医院开展送医疗、送技能、送健康三下乡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稳步落地落实,推动学习教育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学习成效和重点工作相得益彰。
着眼发展,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有力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办实事,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全区各地各单位主动作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促改革、谋发展的措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围绕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各地各单位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持续完善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自治区政务服务工作以“四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为抓手,全力打造“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通过建设全区统一政务服务网和“蒙速办”移动端,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网上可查、可办,让数据替群众跑腿。
聚焦群众办事高频事项,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窗口,帮助群众、企业解决“想办却办不成的事”。
考虑到大家平时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自治区公安厅创新推行“周末随心检车”服务,组织全区各地检验监管中心周六、周日24小时全天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实时审核机动车检验资料,缩减群众机动车检验时间程序,已办理相关业务4.6万笔。
——围绕企业痛点,各地各单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放心来、安心干。
自治区商务厅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派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建设工作方案》,推进货物进出口许可等业务实现全程网办,拍卖业务许可取消盟市审查环节,将承诺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事项提速率达85%。
包头市落实落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技术转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已有8125户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减免税额2.8亿元,户均减免3.5万元。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乌海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对全市4713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压减,压减承诺时限13327个工作日,压减率53.82%;压减环节要件4785件,压减率为26.78%。
——围绕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各地积极主动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自治区以“党群连心桥”平台为载体,积极整合各类党建资源,打造党员群众身边的线上党群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宣传教育、便民服务、基层治理、组织管理等多样化服务,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互联网深度融合,向基层各领域广泛延伸。
群众有需求,基层就有响应。鄂尔多斯市开设“580”工作调度室,融合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五个中心,集诉求办理、政府服务、智慧管理、决策辅助于一体,第一时间收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
巴彦淖尔市在嘎查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以网格化为架构、“微治理”为手段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全市652个嘎查村共划分为4462个网格,引领带动3462个村民理事会、2781支志愿服务队、4.6万余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实现联系服务农牧民全覆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件件实事,办进了万千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生”二字重千钧。眼下的内蒙古,“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还在蓬勃开展,“民生”二字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