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率、血糖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29乔根芳仇海敏李悦朱秋菊凌丽萍

中外医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胰岛素协同规范

乔根芳,仇海敏,李悦,朱秋菊,凌丽萍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扬州 225200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代谢疾病,目前仍无治愈方案,需要终身用药并控制生活方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容易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绪[1]。且在血糖长期超标的情况下,也存在并发各种微循环并发症的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3]。对于糖尿病,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最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受限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胰岛素注射不规范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故需要强化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支持[4-5]。协同护理模式属于基于责任制度的新型护理模式,可通过强化多方交流互动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6]。该次研究以该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0 例为对象,探讨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精神状态正常,能够积极配合医疗行为;③社会功能正常;④满足胰岛素适应证;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②伴甲亢、甲减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病变或精神病史者;④不同意研究者。研究已获得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该80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0~75 岁,平均(58.64±7.25)岁;病程5~19 年,平均(11.20±3.15)年。研究组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龄32~74 岁,平均(59.08±7.30)岁;病程5~20 年,平均(11.16±3.31)年。两组糖尿病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严格遵医嘱进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开展口头性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与运动指导等。研究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方案干预,内容包括:①评估需求,积极与糖尿病患者、家属沟通,借助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与患者检查报告单分析其心理与生理状态,评估并追踪其对护理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②建立健康教育目标,向患者分析病情,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共同制定近期、远期的管理目标。③确定健康教育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学历层次等,鼓励患者转变依赖护理人员的思想,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一般健康教育可从听觉、视觉、触觉3 个方面开展。听觉教育适用于理解能力好、病情轻微的患者,主要可讲解血糖监测知识、注射胰岛素知识、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方法等。视觉教育则针对说教效果不佳者,可采用PPT、图片等对听觉教育内容进行具象化展示,如播放食物模型图片、血糖监测视频等。触觉教育则主要针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者,可利用标准化患者模型演示胰岛素注射方法,辅助患者理解。④协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外,需要合理借助患者相互监督交流、家属监督交流、护理人员指导等方法,鼓励多方参与,并由护理人员作为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⑤心理护理,针对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负性情绪的问题,需耐心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与病友、护士、家属进行交流,发泄自身的压力,并通过询问、评估,采取共情、转移注意力、劝慰等手段辅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并注意在护理服务时减轻患者压力,耐心解答其疑惑并介绍成功控制病情且生活质量良好的案例,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规范注射胰岛素率比较,于出院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从规范注射步骤、注射部位、消毒检查、注射停留时间4 个方面进行评价,以规范注射率进行比较分析。②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采集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的肘静脉血检测空腹、餐后2 h 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③两组生活质量比较,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4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规范注射胰岛素率比较

研究组在规范注射步骤、注射部位、消毒检查、注射停留时间4 个方面的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率比较[n(%)]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mmol/L]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QOL 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QOL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糖尿病病程长,日常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不利影响,而患者普遍对用药、饮食、运动等的知识知之不详,影响了血糖控制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负性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7-8]。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系统、科学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但常规护理模式下,由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只在口头上开展,患者了解不足,且参与度不高,所以自我管理能力仍然较为欠缺,不利于临床用药规范性的提升,故需要积极探讨更为可靠的护理方案[10]。

协同护理模式属于目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身心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进行了融合,旨在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环节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以及能力。该模式转变了传统仅有护士为健康教育主体而患者被动接收的形式,实现了护理人员、患者、家属间的有效交互,能够促使多方形成紧密的团体,进而共同参与到护理活动中,对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与配合能力有较好效果,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11-12]。就该次研究所制定协同护理方案来看,通过护理评估能够有效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能够加强护士、患者、家属间的沟通交流,并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有利于让护理人员以教育者、协调者以及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3-14]。共同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则能够提高护理目标与患者需求的适应性,有利于调动患者参与到护理环节中,优化健康教育形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健康教育内容,协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则能够进一步调动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配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则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拉近护患距离,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15-16]。与传统的护理方案比较,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更注重患者的社会性特点,更注重护理人员的教育者、协调者身份,且通过调动患者、家属参与也能够发挥出护患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作用,可增强护患间的信任感,进而提高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17-18]。在具体健康教育活动中,协同护理模式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且通过调动患者参与其中,也能够规范患者的遵医行为,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按照健康教育内容加强自我管理,这对于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有着显著意义[19]。

该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在规范注射步骤、注射部位、消毒检查、注射停留时间4 个方面的规范率分别为87.50%、92.50%、85.00%、92.50%,均高于对照组规范率65.00%、75.00%、62.50%、72.50%(P<0.05),提示该方案有利于促使患者规范使用胰岛素。原因在于,通过护理评估并制定目标,能够了解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方面知识的欠缺,并提高患者的重视,配合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进行指导,可让患者更为直观地了解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而对注射胰岛素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20]。而协同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更强的针对性,能够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开展教育活动,可将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患者积极主动地了解知识,患者接收健康教育的意愿更为强烈,健康知识接收效果、掌握情况更好,故较传统护理方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朱圆圆等[20]研究中,研究组在协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胰岛素注射操作、规律轮换注射液位置、皮肤检查消毒规范率分别为86.0%、92.0%、88.0%,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佐证了协同护理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作用。

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为(6.36±0.85)、(8.25±1.66)mmol/L,均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协同护理更有利于降低患者血糖。原因在于,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用药、饮食、运动知识的掌握水平,配合家属、患者与护理人员协同参与护理活动,可发挥出多方监督、指导、支持的作用,能够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唐霞珠等[21]研究中,研究组在采用协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复查时FPG、2 hPG 分别为(6.61±1.13)、(8.15±1.02)mmol/L,均小于对照组(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佐证了协同护理方案对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的价值。护理后研究组QOL 量表在社会、躯体、角色、认知功能4 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80.31±6.70)分、(75.40±6.43)分、(77.30±5.48)分、(82.45±0.4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协同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在于,护理评估与制定目标,能够促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病情,明确其角色定位,优化健康教育的形式,则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并改善其生活习惯,有利改善其躯体功能,也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态,配合多方协同参与以及心理护理,则能够鼓励患者强化与他人的交流,并可改善其负性情绪状态,能够提高其社会功能。王欣[22]研究中,协同护理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F-36 在生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4 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81.2±11.9)分、(78.5±8.9)分、(65.2±12.1)分、(67.2±10.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进一步验证了协同护理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效果理想,能够规范患者使用胰岛素的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素协同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