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诊疗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9杨晓航杨婷婷刘春芳黄云侠
杨晓航,杨婷婷,刘春芳,黄云侠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安徽蚌埠 233000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新辅助及内分泌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辅助化学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2]。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针对乳腺癌不同患者需要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更好的生活质量[3]。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多位医生和相关专家围绕某种特定疾病的指定患者名单进行全方位、多方面深入探讨,集思广益,旨在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模式[4-5]。MDT 的出现实现了精准治疗,其发展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医疗方案,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因此该次研究于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方便选取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及术后化疗的75 例患者,探究多学科协作诊疗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及术后化疗的75 例患者,全部为女性,按照入院后诊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35 例,对照组40 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年龄30~65 岁,平均年龄(48.95±15.76)岁;病理分期Ⅰ期14 例,Ⅱ期23例,Ⅲ期3 例;非浸润型16 例,浸润型24 例;小学及以下13 例,初中(中职)/高中(高职)21 例,专科及以上6例;在职25 例,无业15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9~67 岁,平均年龄(45.97±10.43)岁;病理分期Ⅰ期13 例,Ⅱ期20 例,Ⅲ期2 例;非浸润型9 例,浸润型26 例;小学及以下11 例,初中(中职)/高中(高职)16 例,专科及以上8 例;在职19 例,无业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②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方式及术后化疗8 次;③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完成问卷;④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已行新辅助化疗者;②伴有其他癌症疾病者;③肝脏、心脏、肾脏、血液系统功能异常者;④拒绝参加该研究者。
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主要为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联合式,即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手术和术后化疗至结束全程参与负责。患者的主治医生按照乳腺癌国际常规治疗标准对其治疗,包括选择何种有利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放化疗等。患者的责任护士则按照主治医生所下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入院指导、饮食护理、术前术后化疗期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为对患者在术前由责任护士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包括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原因、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需要注意事项等;术后则鼓励并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等,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锻炼,并及时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微信沟通,根据患者反馈情况给予相关指导及健康宣教,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2.2 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乳腺癌MDT 协作小组,该小组涉及科室及组员包括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科室秘书、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②MDT 护理模式内容,科室秘书负责联络每期多学科成员,每周固定时间(周三下午)进行相关病例讨论,其他时间小组组员可通过电话或工作群联系。由患者的主治医生汇报患者的病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等,责任护士则负责补充患者的一般资料等。影像科医生首先对患者所做的影像学结果发表见解;病理科医生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阐述;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医生则根据影像科、病理科医生、患者实际状况联合讨论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法等。责任护士则根据病例最终讨论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阶段系统的护理方案。主要表现为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要求及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手术;责任护士根据医院制定的围术期及术后化疗健康教育单向患者详细介绍不同阶段的护理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行阅读,不清楚的地方由责任护士进行解答与补充;饮食则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并根据患者喜爱及营养需求为其制定一日三餐的营养食谱,并指导家属根据营养食谱为患者准备食物;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调节自身情绪,并指导家属多于患者沟通交流以此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编制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疾病分期、病理分型等。
1.3.2 乳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汉化后的FACT-B 共包含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5 个维度36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0~4 分5 级评分法。该量表总分为各维度所得分值相加,总分越高说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该量表信效度良好[6-7]。
1.3.3 满意度调查表 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主要从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对疾病了解程度、解答疑惑等方面评估,满分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以上量表在患者完成手术及术后8 次化疗全部结束后发放并于当场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FACT-B 的5 个维度分值以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MDT 在肿瘤领域的发展与优势
MDT 起源于上世纪60 年代,而癌症领域的MDT则是出现在上世纪70 年代的美国[8]。这些会议和讨论的目的最初是为了了解肿瘤研究与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以便解决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9]。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些会议及讨论发展成MDT 模式,并逐渐被各国肿瘤领域所认可和接纳采用。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则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于2011 年发表指出对肿瘤学科领域实施MDT 已成为各国医学界的共识,并强调各级医院要一直坚持开展和完善MDT 诊疗模式,形成有自我特色的诊疗体系[10]。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MDT 较常规治疗在多学科参与合作与融合、讨论质量高效果好、患者获益及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11]。因此MDT 在临床治疗的所有方面都占据优势。
3.2 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
近年来,MDT 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癌症护理的“黄金标准”,各种癌症护理中相继增加MDT 模式并取得显著效果。林梅斌[12]在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使用MDT 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P<0.05)。王芳等人[13-14]在对喉癌手术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时得出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更高(P<0.05)。李君等人[15]将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01)。而在该次研究中,给予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的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手术及化疗阶段的FACTB 的5 个维度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以及总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黄燕霞等人[16]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研究乳腺癌患者研究组生命质量中躯体、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因为当乳腺癌患者接受MDT 护理时,不同学科团队成员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与特点,如床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自身营养状态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责任护士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节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和精神健康状态。此外,护理团队还可通过微信群、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就康复锻炼、自我护理、饮食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共同提高其生活质量。从以上他人研究结果以及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乳腺癌患者时采用MDT 模式切实可行[17]。
3.3 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患者整体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反馈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满意程度,良好的满意度能促进医护人员进步,同时也能反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与信任。该次研究通过使用MDT 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77.50%)(P<0.05),这与刘勇等人[18]使用MDT 模式得出肿瘤终末临终患者研究组满意度(80.65%)明显高于对照组(41.94%),以及廖方等人[19]将MDT 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得出研究组满意度(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08%)(P<0.05)等结果相似,这可能与多科室多人员全程协作参与、制定适宜可行方案、医患时时有效沟通有关。提高患者满意度,一方面可减少医患矛盾,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对科室建设、人员积极性都有较大帮助[20-21]。
综上所述,将MDT 应用到医疗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该次研究纳入研究量本较少,评价指标较简单,不能充分体现MDT 护理模式的优势。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增加疾病种类与评价指标,以期从更多方面展示MDT,使其普遍应用于临床工作中。